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ST Microsite

漫步曼谷(二):我見、我聞、我思索

許久沒來曼谷,決定多住2天,也考察一下近年穩定成長中的曼谷。出發前先做點功課,知道台灣是泰國第十二大貿易夥伴,自我國進口61.7億美元,2018年衰退3.3%,而泰國出口到台灣39.4億美元,成長5.2%,是泰國第十三大出口市場。其次,台灣對泰國投資的累積總額為145.9億美元,是僅次於美日的第三大外資。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泰國投資台灣達7,000萬美元,暴增942%,其次泰國移工在台總數也達6萬人,台灣到泰國觀光人數68萬人,泰國訪台的有32萬人,而2019年前5個月遊台觀光客成長率達29%,應該與免簽有關。

相比20年前,曼谷人更多,塞車問題卻從未解決,最好的市內交通方式不是計程車,而是捷運。從N9的Central Plaza出發,原本要120泰銖的計程車費,變成44泰銖,我在國家運動場站下了車往河邊走。雨一邊下,我一邊走,偶爾路過的車輛,在坑坑洞洞的路上噴起了水花,沒一會兒,褲子就濕了半邊。不生氣,地不平,是應該的,我把這件事當成到訪新興國家的必修課。

就像其他新興國家一樣,鄉村人口往城市集中,都市化像是「類固醇」一樣,以房地產、公共建設的模式出現在GDP中。18年前,曼谷可能只有500萬人,現在則是千萬人等級的城市,幾乎倍增的城市規模,曼谷有改變,也有她的難以改變。

湄南河畔觀光熱門景點的背後,就是俗稱「刣肉場」的汽車解體工廠,這很像我們的西門町,僅靠著環河南路的五金行、雜貨、工具專賣街一樣。我也注意到,做這些小營生的都是華人,蹲在地上做工的則是當地人。

改變一個城市有多難?

根據駐泰大使童振源提供的資料,泰國總人口中有14%、約700多萬人是華僑,現在多已歸化泰籍,台僑則是15萬人。街頭巷尾,不時可以看到中文招牌。仔細觀察,可以看得出來,華人比較精打細算,會想盡辦法讓「Business」像是個買賣。

我在媽祖廟的對面搭船渡河,碼頭很「文青」,正想讚美泰國人終於整出一塊可以吸引外國人在大皇宮、玉佛寺對岸看曼谷的地方。可惜走了幾步路就發現,路不通,而且排水溝其臭無比,可惜啊、可惜!整治一下,曼谷就更美了!

我想到詩經裡「公無渡河,公竟渡河」這句話。渡過河去,看到的還是沒有淨化的臭水溝,改變一個城市有多難?

遊曼谷,沒有人會錯過湄南河,搭上觀光遊艇,獨自偷得半日閒,拍下很多照片。出了渡船碼頭,不遠處可見大皇宮,與裡頭的玉佛寺俱是金碧輝煌。這一帶經過整理,比以前乾淨一些了,巴洛克式建築裡,咖啡香縈繞小店,這般愜意閒暇,咖啡好不好,也不再重要。

細看這裡的巴洛克式建築,與台灣的老街大不相同,Why?

東南亞很多城市的街角,留著西方帝國的殖民痕跡,曼谷其實是相對老建築比較少的,越南的胡志明市、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和檳城都有很多塗上各種顏色的街屋,也讓城市多了不同的韻味。

步行,是瞭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法。我路過佛教用品一條街,想著在泰國應該是一門大生意,也想起這兩天閱讀「七河之地」這本書時,談到東晉時的法顯。去程,法顯走陸路,從中亞進印度,回程則是經過爪哇,也許鄭和也去過泰國,東協國家充滿異國風情,而「香料」則是我們追蹤泰國的另外一條線索。

Spices(香料)與Species(種類)是同一個字根,人類的足跡,跟著媽媽的味道留了下來。想到媽媽,很多人都流口水!

台泰關係漸趨緊密

結束了亞太智慧城市與電子化政府論壇的公務活動,我國駐泰國代表童振源大使邀約到官邸餐敘。童大使表示,台泰經貿夥伴關係正因泰國經濟4.0計畫與新南向政策的相互作用下展開一個新時代,而中美貿易戰更是推波助瀾,可以預期雙邊經貿關係還會進一步強化。

泰國的經濟4.0計畫,其實與台灣的產業升級、智慧城鄉等相關計畫異曲同工,我們入境隨俗,以在地的概念,促成台商與泰國經濟之間的緊密結合,也能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中美貿易戰的大局勢相互呼應。

目前台泰之間的雙向投資、教育、觀光與官員交流均有顯著進展,在雙向投資方面,2018年台灣投資泰國的總金額為2.3億美元,成長了56.6%,而2019年上半,台灣企業向泰國申請投資金額已經達到1.5億美元,成長211%。

令人意外,也驚艷的是,泰國投資台灣的金額,2018年達到近7,000萬美元,爆增942%,創下歷史新高;2019年上半也有5,487萬美元,同期成長88.8%。這意味著台泰關係從以往台灣投資泰國的單邊投資,進入到泰國也投資台灣的平衡與健康狀態。童大使與當晚與會的宏碁、台達電、研華泰國負責人與幾位泰國台商都讓我們印象深刻。說實話,新世代的台商領袖超過預期。我會在返台之後陸續整理,並透過語音頻道跟朋友們分享。

在教育方面,2018年泰國學生到台灣的留學人數為3,236人,成長52.3%。而2018年台灣到新南向國家的10個國家公費生之中,有6個選擇到泰國留學。顯示台灣學生對於泰國的長期發展與生活條件也有高度的認同。

此外,我們很高興雙向觀光正在穩定發展中,2018年台灣民眾赴泰國觀光人數將近68萬人次,成長23%;2019年上半持續成長22%,而泰國前往台灣觀光的人數也在穩定的成長中。2018年泰國民眾赴台觀光人數超過32萬人次,成長9.4%;2019年上半持續成長29.1%。

在2019年8月20日台泰產業高峰會議上,台灣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陳伸賢董事長與泰國的Amata安美達集團邱威功總裁簽訂合作備忘錄,要在泰國安美達工業區成立Amata Taipei Smart City。

安美達集團是最大的泰國企業集團之一,在泰國擁有的工業區土地約87平方公里,進駐企業1,300家,其中日商佔7成左右,產值佔了泰國GDP的11%。此外,該集團在越南、緬甸也有面積78、50平方公里的的工業區,在寮國的工業區更廣達200平方公里。安美達集團在泰國及亞洲各國都有非常好的政商關係,也證明泰國在東協南亞地區的領導地位。

泰國政府希望在五年內能推動100個智慧城市,安美達集團也以智慧城市為未來二十年最重要的發展戰略目標,而且安美達工業區也處於泰國重點發展的東部經濟走廊。更重要的是,邱威功總裁是台灣大學機械系畢業的僑生,非常願意協助與支持台灣與泰國的經貿合作。

實力派台商在泰國布局

童大使邀請曼谷當地知名台商進行座談,參與的企業負責人包括宏碁江煌鵬、台達電古國宏、研華莊明超三位總經理,以及張耀浪、郭修敏、鍾國松、吳政舉等幾位台商會的前後任會長與幹部。

負責中南半島事業的江煌鵬總經理表示,宏碁經營泰國市場已經超過30年,目前還是個人電腦第一品牌,市佔率維持30%以上,但近來宏碁更將事業經營範圍擴大到智慧醫療、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等相關領域。

集團總營收已經超越9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6萬人的台達電,也是在泰國經營多年,光在泰國的員工總數也有2萬人,可見台達電總部對泰國據點的重視與信賴。過去幾年,台達電努力走向更高階的伺服器電源、車用電子與高階投影設備等新興領域,而泰國據點除了生產之外,也會有更多在地應用的配套服務。至於研華則是產品線最為完整的工業電腦公司,公司強調利他、共創,研華也希望透過雙邊的經貿合作,能進入在地蓬勃發展的各種基礎建設。

除了這些台灣老牌電子業者之外,童大使的晚宴上遇見的三家台商,都讓人有驚艷的感覺。泰國台商聯合總會的榮譽會長張耀浪已經來泰國超過30年,這幾年更將重心放在網路教育事業上,他以EIU(Europe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名義,在法國註冊,並發放歐洲文憑。

政府工作是良心工作 社會也要包容不完美!

國際性的合作總有很多難以預期的變數與機會。吃早餐時,邱理事長告知,越南代表高度讚美我昨天下午在亞太智慧城市論壇中的表現,他們希望透過邱理事長邀請我11月到越南參與年度的論壇,並考察越南的智慧城市建設現況。

邱理事長在告知此事之前,已經回應越南的代表說,去年10月我們一行人到越南去,也接受越南科技部長的邀請到越南科技部講了4小時的課,但之後就在無聯絡,也無回應,這種情況我們再去一次越南的意義何在?如果可能,請越南科技部出具正式邀請,並確認所有的行程與相關差旅配套,否則台灣人出錢出力,意義也不大。

我很明白,到科技部講課那一天我舌戰群雄,自認因為台灣經驗豐富而「游刃有餘」,但為何沒看到越南科技部積極的跟催呢?關鍵可能在主其事者的態度、近期越南科技部的重點工作排序等問題,很多的變數不是我方可以掌握的。其實我想說的是,過去政府的國際合作案都是成果豐碩,但國際舞台上卻都難得見到別人討論台灣的成就。政府專案往往報喜不報憂,而社會、輿論往往見縫插針地批判承辦機構。事實上國際合作案變數極多,沒有成果才是正常,有成果要當成寶,好好珍惜。可惜,大家看政府專案只看表面上的數據達標便可,至於實際效益如何,那就得看專案承辦機構的良心了!

自由、自由,誰假你之名而怠惰?

以前到曼谷的人,大多是到玉佛寺走走,走遠一點,到水上市場逛逛。曼谷的街頭依舊車水馬龍,與18年前相比,乾淨一些、車子更多些,物價也漲了一些。除此之外,我們還理解什麼樣才是真正的泰國呢?是的,很多人來泰國,去了普吉島、清邁,逛逛金三角,以為這就是泰國了,至於新南向其他的論述,基本上不會在台灣人思考的範圍之內。

在大使官邸裡,我與台商總會的前後任會長暢談泰國經濟時,深感台灣人缺乏正確視角去理解正在成長中的東協國家。這半個世紀,台灣人為了「自由」願意粉身碎骨,但我開始對「自由」的定義有了懷疑,因為缺乏知識傳遞與論證的場域,失去核心價值的媒體所傳遞的訊息,已成為我們最主要的資訊來源。我永遠相信,只有貫通事理,博覽群書,並與有道之士相互切磋,一旦心中沒有窒礙時,才能認為我們真正自由了。

工作三十幾年,累積了閱讀、旅遊經驗,我知道我離自由越來越近,但我卻看到台灣離自由越來越遠。一早起床,先寫工作報告,第一時間的印象最深刻,也最貼近事實。利用週末的時間去湄南河畔散步。我決定搭捷運去,看看曼谷庶民的週末生活。

人進不來,書出不去!

在Siam Center附近靠河邊的巷弄裡,有一條街做的就是台灣媒體常說的「剃肉」機械零件買賣業者。店門用中文寫的,但趴在地上拆卸零件的好像也都是膚色較深的當地人。聽說法國女人平均一年要唸20本書,台灣不論男女,一年讀20本書的經常被視為異類,而台灣人就算不讀書,還是會看看新聞,在地人是不是連新聞都不看呢?

曾經在電子時報擔任記者,現在經營新型態出版社的曾而汶,在Facebook上推了一篇短文,內容提到一位書店經營者感慨:「人進不來,書出不去」,我想到「瘦身減肥」這個橫批,難道出版業除了減肥瘦身之外已經無路可走了嗎?聽說,天下文化的高教授也曾說:「買書為什麼一定要打折呢?」,更糟的是股市理財的書歷久不衰,唉,「書」道淪落,不知如何可以重振?

除了場面話,能不能談點別的?

泰國2019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期的3.3%,調低為2.8%,這與中美貿易大戰息息相關。2019年1~7月,泰國出口總值1,416億美元,比2018年同期減少3%,但7月起已經看到反彈跡象。在觀光業方面,泰國積極爭取商務旅客,估計2019年商務旅客將達139萬人,估計可以創造1,050億泰銖(約30億美元)的觀光營收。這些資料都是我每天早上吃飯時,從當地報紙蒐集到的,這對台灣有什麼意義呢?

因商務旅行到泰國的人,會不會花點心思,跟在地的外交官、企業家談點有意義的內容,也讓海外的僑民回看祖國時多一點驕傲,少一點憂心。以我的理解,台灣的參訪團通常沒什麼準備,見到外館、在地僑領也大多行禮如儀,或者見風使舵,看看對手是藍的還是綠的,再人話、鬼話的交互應用,以免得罪人!

如果這些商務旅客沒花心思在泰國的經貿環境上,那與一般旅客有何不同?台灣的資源如果是這樣浪費的,我們還要這樣過下去嗎?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