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意見篇

後摩爾定律時代產業的技術、市場本質、競爭主軸等都將改變,人才育成也應早為之計。Pixabay

在整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中有一個主題似乎一直沒有被觸及:後摩爾定律時代產業的技術、市場的本質、競爭的主軸等都將改變,這都會影響人力資源的需求與配置。

摩爾定律在5年後能見度很低,現在就該早為之計,企業如是,產業亦如是。否則到時候發現半導體產業競爭不比賽跑、改比游泳了,還得重頭追起。

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前文(參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觀察篇)所述大陸人力資源供應的15個系所全是廣義上電機系、機械系的下級分類。大陸半導體產業從業人員有80%是本科及大專教育程度,也就是說從業人員在大學時期接受的訓練是直接跟半導體相關的技術教育。也許這有利於教育後直接投入工作,但是長遠來看呢?

相較於此,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從業人員早在10幾年前最大的來源就是碩士,他們在大學受的是較基礎而廣泛的教育,專業訓練大部分來自於碩士以上教育,而且也不一定與狹義的微電子相關。譬如說,現在學凝態物理數值計算的也能在先進的半導體廠找到專長相關的工作,相信嗎?另外,基礎教育是微電子的要再學習研發二維材料或磁性材料有多費勁?值得想一想。這已不只是考慮教育與工作的銜接,是更長久發展的考慮。

另一個降低人力需求的方式是提昇人均產值。後摩爾定律時代要持續創造經濟價值已不能只靠製程推進,像美國DARPA今年的主要議題是設計的人工智慧自動化,例子是用2、3個研究生來設計過去要100個設計工程師才能設計的SoC。這不只是提昇人均產值、節省人力需求的事,而是將引發整體產業變革。

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要靠非典型的思維來達成!

現為DIGITIMES顧問,198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大學,後轉往科技產業發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總、普天茂德科技總經理、康帝科技總經理等職位。曾於 Taiwan Semicon 任諮詢委員,主持黃光論壇。2001~2002 獲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監事、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