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力推儲能內需及國際合作 台灣電池產業亟待突破

2017/01/19 - 魏淑芳

台灣電池產業要進一步發展,首要條件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內需市場支撐,如此才能擴大生產規模進而降低成本,賦予台灣電池產業足夠的競爭力。對此,於2016年接任台灣電池協會一職的倍特利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長李桐進指出,「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預期將帶動台灣儲能系統的內需市場,這將是台灣電池產業的一次契機,不容錯過。」

推動儲能政策  導入循環經濟思維

有鑑於台灣電池產業亟需儲能市場此一舞台,李桐進接任數月以來積極與政府相關單位溝通及推動儲能相關政策。整體而言,電池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的導入,將對電力系統的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等各個環節帶來正面影響。

例如,對於再生能源電力而言,儲能系統可協助儲存電能、平穩電壓及改善間歇性等問題,解決再生能源電廠的發電難以併入現有電網的難處。李桐進強調,「台灣的棄風電比例高達50%,電池儲能系統的建置將能降低這個比例。」此外,在台電現有的變電所加裝電池儲能系統,更是讓配電管理更為合理及有效的方法。在李桐進的奔走下,相關示範計畫皆已在進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台南北門在地觀光及綠能產業技術合作,台灣電池協會結合會員廠-喬集偉斯特與識驊科技日前於北門導入「高性能奈米碳管鋰電池」示範計畫,將此電池運用於電動輔助自行車,以實際的應用證明台灣的電池新技術研發成效明顯。「高性能奈米碳管鋰電池」示範運行是採用識驊的高性能奈米碳管,可大幅提升鋰電池及電動自行車性能。

此外,循環經濟也是台灣電池產業必須關注的面向,李桐進表示,「鋰礦短缺現象已浮現,回收鋰電池材料再利用是解方之一,日韓等國在此方面已有領先進展,台灣於今年也將有首家公司正式投入此領域,提供回收電池檢測服務及相關技術。」

建立資訊共享平台  整合供應鏈力量

為進一步推動台灣電池產業發展,李桐進希望台灣電池協會能建立一個資訊共享的平台,加速供應鏈上中下游的密切合作,甚至是促成研發聯盟,而其前提就是讓更多的台灣電池業者願意加入台灣電池協會,李桐進接任協會理事長後,即將增加會員數列為重要任務之一,且在短短的數月間,協會會員已從原有的80餘家增加至目前的百餘家,涵蓋材料廠、設備製造廠、測試單位、電池芯廠、模組廠、電池系統廠及應用廠等。

此外,協會的重點工作尚包括:引進外商在台設立關鍵性電池材料研發中心;推動循環經濟,將電動車電池再利用,建立從原料到原料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協助產、學、研建立高能量、安全性高的固態鋰電池研究單位;協調產、官、學、研各單位制訂動力電池的鑑定標準,做為推動電池資本化的基礎等。

台日合作  消弭雙方困境

李桐進認為,「台灣電池產業要在既有基礎上有所突破,與日本合作將是正確方向。」就現階段的情況來看,供應鋰離子電池給Tesla的Panasonic目前正面臨大陸廠商的猛烈追趕、導致市佔萎縮。

根據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指出,2014年Panasonic車用鋰離子電池全球市佔率高達47%,而2015年雖仍維持冠軍寶座,然而市佔率卻萎縮至34%;其他廠商的市佔率則從14%升至33%。「台灣和日方合作是突破兩國電池產業困境的方法之一,有利雙方業者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

引進先進國家的電池技術,在台灣進行快速的工程化驗證,於擁有龐大市場的區域進行量產,李桐進認為這是讓台灣電池產業能在全球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可行模式。


圖說:台灣電池協會理事長李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