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偕同國際夥伴專家 打造智慧能源與低碳饗宴 智慧應用 影音
leadtek
ST Microsite

大同偕同國際夥伴專家 打造智慧能源與低碳饗宴

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林法正與3位來自海外的講者,以「能源轉型?翻轉世界」為主題進行精彩的座談會。
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林法正與3位來自海外的講者,以「能源轉型?翻轉世界」為主題進行精彩的座談會。

大同公司參與2017智慧城市展,除完整呈現智慧社區、智慧工業、智慧能源與雲端服務等整體系統方案外,並舉辦智慧能源與低碳社區論壇,旨在探討綠能與低碳之技術應用趨勢,透過國內外專家分享相關實際案例,期盼促使各界共同落實永續城市。

毋庸置疑,「氣候變遷」攸關各國永續發展、人類物種存續,可謂當前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迫切挑戰,展望未來,此一挑戰只會愈來愈嚴峻;值此時刻,台灣與世界各國,都同樣處在重要的轉捩點上,亟待推動並落實節能減碳政策,建立永續低碳的社會,唯有如此才能強化總體競爭力,確保環境、經濟、社會之永續發展。

大同公司參與2017智慧城市展,完整呈現智慧社區、智慧工業、智慧能源與雲端服務等系統方案,並透過國內外專家分享相關實際案例,期盼促使各界共同落實永續城市。

大同公司參與2017智慧城市展,完整呈現智慧社區、智慧工業、智慧能源與雲端服務等系統方案,並透過國內外專家分享相關實際案例,期盼促使各界共同落實永續城市。

有鑑於因應氣候變遷挑戰急迫,節能減碳行動勢在必行,向來對於相關議題至為關注、也投入甚深的大同公司,不僅積極整合專業人才,藉此為政府、企業、工廠、家庭提供全方位節能服務,服務項目含括能源診斷、節能設備與系統工程,另一方面亦樂於扮演節能減碳傳道者,不吝投注資源舉辦相關論壇活動,廣邀國內外學者專家,分享關於節能與低碳之真知灼見。

日前時值2017智慧城市展,依例舉行一系列智慧城市論壇,大同公司也利用機會,針對智慧能源、低碳社區等主題舉辦論壇,藉此探討節能與低碳的應用趨勢,並借重國內外專家的經驗,分享諸多節能與低碳案例。

推動再生能源 電網智慧化為關鍵

大同公司總經理林郭文艷表示,事實上,節能減碳不僅是全球的重大議題,對於台灣亦同等重要。甫通過的電業法,明訂2025年非核家園之目標,屆時再生能源將達到總發電量的20%,然而在由核能轉向再生能源的過程,不少人都有疑慮,擔心是否因而造成缺電;因此如何讓再生能源佈建得更快速,一併力求將缺電風險降至最低,無疑是至關重大的議題。

著眼於此,大同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目標,佈建低碳再生能源,亦配合台電推動智慧電表管理系統的建置。林郭文艷認為,以太陽能而論,礙於台灣地小人稠,所以未來的建置範圍,必然同時涵蓋地面電站,及遍佈於城鄉、社區的屋頂,屆時唯恐對於電網產生衝擊,要解決此一難題,電網管理的智慧化會是首要關鍵。

為了加速落實電網管理智慧化,大同公司一方面與台灣產、官、學界密切合作,齊力發展好的解決方案與發展策略,另一方面,也有鑑於包括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發展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步調,確實比台灣更早、更快,因此不忘借重與分享這些國家的建置經驗,期望幫助台灣縮短學習曲線,及早實現能源管理智慧化、電網智慧化等遠大目標,不僅如此,還能進一步將台灣經驗輸出海外市場,締造可觀商機。

各界群策群力 加速實現智慧綠能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龔明鑫呼應林郭文艷的說法,認為全球朝向節能減碳永續發展,已是既定的潮流,早先也透過COP21形成各國的共識,而台灣因應此一趨勢潮流,訂定自主減碳承諾目標,預計2050年減排至2005年的50%以下,堪稱是相當積極的目標。

此外,政府也訂定非核家園目標,預期至2025年,再生能源的佔比將推升到20%,對比當前3?4%實際水準,顯見今後亟待努力的空間甚大,也充滿諸多挑戰。

龔明鑫進一步說明,深究再生能源佔比20%目標達成與否,端視箇中兩大項目,其一是太陽能設置目標要達到20GW,其二是風力發電設置目標要達到4.2GW,欲使這兩項子目標達陣,即日起至2025年為止,共計需要投入新台幣1.8兆元以上經費,平均每年為1,000億到2,000億,可謂龐大支出,此為挑戰之一。

除了金錢方面的考驗有待克服外,若就細部項目來看,論及太陽能,礙於屋頂的腹地規模小,因此仍需發展地面型的太陽能電站,所以政府必須盤點土地,整理出可供架設電站的場域(例如廢棄不用的農耕地);待土地取得的問題解決,架設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後,一旦確實發電,最終仍需要併入電網,在過去,這段屬於最後一哩的問題,始終都有實行上的困難,唯有待電業法修正通過,才可望打通此一關節,促使整個計畫進程大步向前。

此外談到離岸風力發電部份,最需要補強建立的環節,即是海事工程能力,亟待台灣與國際大廠緊密合作;值得一提的,台灣先天上雖然擁有好的風場,但不可諱言也經常面臨颱風的侵襲,如何透過良好的設計,確保風機能夠妥善抵擋颱風,亦稱得上是另一重要課題。

龔明鑫重申,儘管諸多挑戰橫亙在前,但無論如何,推動智慧能源永續發展,已是不悔的政策方針。他樂見智慧城市展舉辦規模一年大過一年,唯有透過各方高度參與,才能確使智能、綠能等願景及早付諸實踐。可喜的是,立法院已通過104億元經費預算,將用於呼應亞洲‧矽谷方案,推動物聯網(IoT)相關示範計畫,此一泉源活水,亦有助於推升綠能、減碳等效益,值得期待。

憑藉智慧電網 開創智慧能源新局

綜觀此次大同公司舉辦的智慧能源(Smart Energy),其間一大重點戲,便是邀集包括德商Wind Park Developer(WPD)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監孔榮(Raoul Kubitschek)、美商思科系統物聯網業務開發總監吳燮基(John Ng),及德商風電能源技術(Enercon)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黎森(Bart Linssen),依序針對「智慧能源與政策之趨勢」、「如何將物聯科技與智慧能源結合」與「風力能源重要案例分享」等主題,展開精闢的論述。

率先登場演說的Wind Park Developer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監孔榮,介紹該公司目前在全球參與的太陽能設置專案,總體目標容量達到545MW,而現今已完成建置並實際發電的容量為32MW;另值得一提,該集團亦擁有頗負盛名的風機公司,對於風力發電的投資布局更為龐大,迄今發展觸角遍及全世界18個國家,參與的陸上風力發電專案計畫,總計達到6,700MW設置容量,至於離岸風力發電方面成果更為豐碩,總設置容量達8,000MW之譜。

在台灣部份,截至2016年底為止,WPD一共建置了48個太陽光電發電廠,其中包括雲林39個案場、嘉義3個案場、台南3個案場、高雄1個案場及屏東2個案場,已建置之總裝置容量為10,978.2kWp,平均每年每千瓦裝置之發電量為1,300度。

孔榮對於台灣所訂定的2025年非核家園計畫寄予厚望,因為透過發展再生能源,將使過去的集中式發電,逐步邁向分散式電力結構,不僅更加貼近最終用戶的能源消費需求,同時將帶動在地廣大產業與家戶共同參與投資,產生新的價值鏈,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將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不可否認,在邁向智慧能源永續發展的道路中,太陽能發電可謂相當重要的一環,但在汲汲努力達陣總裝置容量目標的同時,孔榮認為建立完善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將是不容偏廢的關鍵工程,只因唯有倚賴良好的智慧電網,才能打造健全高效的管理機制,針對電力供需資源做最佳的組合配置,繼而促使分散式發電環境得以順利成形。

孔榮指出,意欲打造完善的智慧電網,必須憑藉幾個關鍵要素,包括需要借助強大的激勵驅使市場廣為認同與參與,需要有一套易於整合、快速滿足用戶需求的良好解決方案,此外也需要存取來自家戶或產業的用電資料,藉以優化智慧電網的設計。

一旦結合太陽能發電與智慧電網等關鍵要素,便可望順利實現智慧能源,論及發展過程中所需實現之技術項目,首先基於方便計算與管制併網電量,亟需配置能夠與公用電表同步整合、且允許遠端控制(例如關閉若干功能)的逆變器,此外也需要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針對電池?電網的相關管理系統,滿足智慧家庭應用需求的友善介面,更重要的,對於何時能夠送電上網、何時需要進行儲電,也需要有良好的平衡管理機制。

結合物聯科技 縮短成功路徑

來自美商思科系統的吳燮基表示,探究電力公司對於電網的顧慮重點,不外是電網的適應力、可靠度,乃至需量反應的能力;回顧20多年前,使用者欲取得電力,唯一途徑便是集中式電網,當時要想實現上述各項重要需求,基本上並不困難,反觀如今再生能源、分散式發電趨勢興起,家家戶戶都可能送電上網,電網的終端點變得多不勝數,如此無異是為電力處理投入諸多風險變數。

再者,舉凡網路駭客攻擊、法令遵循、勞動力老化(資深的電網維運人員屆齡退休)等問題,在在為電網服務的穩定運作,注入許多干擾因子,因此如何確保電網基礎架構恆常運轉、甚至展望未來50、100年都安然無虞,俾使每一個最終用戶,只要開啟電源都能順利獲取所需電力,實為重要課題。

8年前,思科有鑑於電網永續發展的議題至為迫切,於是成立智慧電網事業群,期望在涉及電力供應的所有區域範圍,都部署建立自動化、數位化傳輸機制,好讓所有的接觸點都能順利溝通交流,進而讓整個電網取得賴以穩定運作的關鍵情資。

吳燮基接著說,基於前述目標,思科建立了一套參考模型,透過此一架構,已將諸多攸關電網永續運作的重要環節,通通納入其中,譬如它可針對再生能源併網實施有效管理,同時確保供電效率無虞,另外也基於配電自動化,賦予高效且綿密的感測能力,足以避免重覆或多餘的電力進入社區而釀成斷電憾事。

迄至今日,思科不僅陸續催生智慧電網相關產品,在設計考量上,也有別於一般商用設備的思維,特別講究安全性、可靠性,其中包括了裝置安全,意即所有智慧電網產品皆不配置風扇,力求將故障節點減至最低,只因電力使用需求來自四面八方,有些會落在極為偏遠、且維修不易的區域;另外每個端點裝置都各自帶有證書,唯有通過嚴謹的認證程序,才得以加入電網運作,因此只要出現駭客入侵、導致認證不通過,管理者即可輕易將該可疑節點從電網中移除。

值得一提的,思科基於IoT、霧運算等技術基礎,特別打造了IOx平台,也一併提供SDK方便第三方夥伴發展各式智慧應用,藉此為電網賦予分散式智慧機能,確保所有智慧電網的設施與裝置之間,彼此都能傳達訊息、溝通無礙,凡是任何一個終端節點發生問題,也能即時反應處理,大大確保了電網可靠度,降低了人力溝通或作業需求,終至使電網營運風險減至最低。

吳燮基指出,截至目前,思科藉由IOx平台、及智慧電網整體方案,已偕同眾多夥伴,在北美參與諸多智慧電網、微電網專案,累計智慧電表的建置量突破200萬台,期望今後與大同公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將來自北美的成功經驗與模式帶入台灣。

風力發電佔地小 富含經濟價值

來自德商風電能源技術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黎森表示,該公司專注耕耘陸上風力發電市場,迄今全球市佔率大抵落在第4?5名,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已有4年光景,累計架設的風力渦輪機超過200座。

黎森認為,對台灣而言,2017年1月堪稱是令人振奮的時刻,主要是因為,電業法修正案在該月份獲得通過,使得今後所有的消費者,都有機會自由選擇他所想要的電力,不管是核能、燃煤、太陽能或風力,無疑是為再生能源的發展,注入一道強心劑。

透過這場論壇,黎森特別介紹了喻為「清肺(Lung Cleaner 2.0)」的新型風機產品,是一個4MW容量的風力發電平台。他指出,據統計,經由傳統火力發電所製造的空氣汙染,一年足以殺掉6,000人之多,相形之下,清肺2.0所訴諸的零汙染特質,更顯彌足珍貴。

值得一提的,清肺2.0不僅零汙染,且體積非常小,若以4MW發電量為比較基準,假使透過太陽能,需要動用多達1.6塊面板,故而也需要佔用大面積土地,反觀清肺2.0,由於體積小、佔地少,則毋需犧牲耕種面積,可望創造更高經濟價值。

另外,清肺2.0風機還具備其他關鍵特色。首先是「快速」,以英國Ecotricity再生能源公司的實例,短短5天即可把整座風機架設完畢;其次是「安靜」,足以顛覆一般人對於風機容易製造噪音的印象,經測量如果距離清肺2.0達100公尺,音量僅50分貝,若距離400公尺,音量僅40分貝,與一般窗型冷氣機相去不遠;更重要的是「安全」,Enercon從2002年在台灣開始架設風機至今15年來,其間歷經數次颱風與地震,但全數風機安然無恙,並無損毀紀錄。

國際專家齊聚 協助指引智慧明路

論壇最後,主辦單位特別以「能源轉型?翻轉世界」為主題,在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林法正的主持下,舉辦一場座談會,與談人為前述3位來自海外的講者,包括Wind Park Developer的孔榮、美商思科系統的吳燮基,以及德商風電能源技術的黎森。

林法正首先發言指出,台灣為了解決電力不足或壅塞等問題,2009年開始推動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NEP),先後推動智慧電網、智慧輸配電、智慧用戶、工業節能,迄今已陸續展現相當成果;現今NEP-II已接續登場,朝向政府於2030年訂定之包括熱能發電效率提升、減碳、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等等目標,繼續努力推進。

他接著說,自2014年起,個人有幸獲邀續任第二期計畫召集人,曾協助台電建立逾20個智慧電網示範場域,範圍橫跨台灣本島與離島,在配電系統方面,也曾參與能源管理系統(EMS)建置計畫;這一系列發展計畫,大同公司也參與其中,在屏東林邊、南沙太平島建立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園區,綜觀這些成果與經驗的累積,無論是在太陽能或風力的發電、配電、儲電等等方面成就,對於促使台灣在數年後邁向非核家園,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助益。

爾後林法正開始進行提問。針對政府如何祭出誘因,鼓勵民間企業投資再生能源之課題,孔榮表示,依照德國經驗,舉凡補貼、公債等手段,都是可行的方案,但無論如何,政府在推動再生能源政策時,務必要將最終用戶的使用成本,列為最關鍵的考量要素。

以德國而論,目前有非常多種型式的電力存在於電網,包括了再生能源,或來自地方的熱源等等,由於供應來源太多,參與者已難以如同過去靠售電來獲利,政府有鑑於此,編列16億歐元經費給予補貼,鼓勵民眾持續投入,就長期發展而言,這般模式著實值得台灣借鏡學習。

林法正接著提問思科的吳燮基,以台灣為例,有4座位於不同地域的配電中心,如何援引IoT技術加速彼此溝通協調?對此吳燮基指出,按照其在北美的經驗,透過IOx平台搭配智慧型終端裝置,可持續自每台裝置蒐集資料,輔以對陽光、風力等天候趨勢的智慧預測,即能發揮最即時的供需媒合效果,也透過智慧運算,利用即時的發電、用電資訊進行第一時間之調控,大幅提升電網運作的可靠度,將限電與斷電的機率降到最低。

最後面對主持人提問有關風力發電的問題,黎森則認為,現今IEC國際標準已針對風機所能耐受的風速,制定明確規範,製造商只要依據這些規格設計產品,基本上都能確保風機順利抵禦颱風、甚至地震;另以德國為例,為了維繫風機穩定運作,特別制定技術規範,確保風機及內部裝置即使遭遇諸如電壓驟降等異狀,仍可維持運作一段時間,不會突然當機,關於這點,也頗值得台灣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