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技術巧扮推手 催化顛覆式商業創新 智慧應用 影音
Mouser
hotspot

雲端技術巧扮推手 催化顛覆式商業創新

  • DIGITIMES企劃

百年農用機廠商John Deere,活用雲端、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等技術,從賣設備轉型為賣加值服務,協助農民提高收益,堪稱工業4.0經典案例。來源:Deere & Company
百年農用機廠商John Deere,活用雲端、大數據分析與物聯網等技術,從賣設備轉型為賣加值服務,協助農民提高收益,堪稱工業4.0經典案例。來源:Deere & Company

不可否認,現今備受關注的商業創新話題,從無到有賴以沛然成形的關鍵技術因子,通常含括諸多項目,因此不管論及工業4.0或FinTech等攸關個別產業的創新案例,往往不容易一下子看出雲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但只要進一步深入探究,則不難看出,雲端的力量已在幾乎所有個案中發酵。

環顧當今產業創新話題,最熱門的焦點,無非就是工業4.0與FinTech,但不論產業屬性為何,相關商業模式的轉型與創新,雲端運算往往扮演不可或缺的技術驅動角色;換言之,不管是既有的製造企業、金融機構,或憑藉顛覆傳統的創意巧思,繼而橫空出世爭食既有產業大餅的新創公司,欲在愈趨激烈的商業競局中勝出,先決條件便是將雲端應用與服務的底子扎穩,才能穩健促使各項創意點子落地實現。

首先看幾個最經典的工業4.0實踐案例。成立於1989年的安貝格電子製造工廠(EWA),是西門子旗下最重要的Simati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及相關產品生產基地,該工廠堪稱全球智慧工廠的先驅,最傲人的事蹟在於,從工廠正式投產至今,生產基地面積10,000平方公尺、員工人數12,000名等基本條件絲毫未變,但產能卻足足提升8倍之多;另值得一提的,EWA維持三班制生產,一年生產總天數約230日,共計產出1,500萬件Simatic產品,等於每秒鐘可產出一台PLC控制器。

除此之外,EWA憑藉混線自動生產的高度彈性,輔以高達99.9985%的超高生產良率,標榜其PLC產品從訂製到交貨,僅需24小時內即可完成。而EWA賴以締造優異成就的關鍵技術項目,除了關係企業UGS所提供的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生產運營管理(MOM)軟體,以及同樣是關係企業Camstar提供的大數據分析工具外,也透過西門子自行研發的雲端平台,有效支撐生產管理系統的運行。

工業4.0典範案例  皆以雲端為運作基礎

其次則是經常被各大研討會講師引述、也被眾多研究機構爭取參訪的成功案例,主角是John Deere,為一家擁有逾百年發展歷史的美國農業機械設備廠商;該公司之所以成為備受推崇的數位轉型案例,在於其很早就意識到倘若沿襲傳統商業模式,只賺取農用機產品販售收入,恐難以穩健撐持John Deere風光邁進第2個百年歷程,於是決定轉型,從原本販賣機器,轉變為提供「幫助農夫提高收益」的加值服務,箇中成功訣竅有二,一是在自動駕駛拖機上裝設感測器,藉以監測土壤質量與農作物產量的管理效能。

另一項訣竅,則是由自行開發的APEX Farm Management雲端平台,集中收納大量感測數據,再利用IMS土壤分析系統執行所謂的大數據分析,從而綜觀土壤狀況、環境狀態、水與肥料等不同變數,產出最有利於農民增進收成的最佳配方。

再者談到以生產哈雷重機聞名市場的美國Harley-Davidson公司。其為人津津樂道之處,在於擅長洞悉客戶內心深處的購買慾望,從而憑藉客製化、獨一無二且具「高度自我」個人形象的哈雷機車,吸引眾多客戶青睞;更讓人嘖嘖稱奇的,生產如此高度客製化的產品,料想必然耗時費工,豈料該公司在接獲訂單後,只需要6小時便可完成使命,不愧被喻為「工業4.0的先行者」,果真所言不虛。

深究Harley-Davidson創造驚人效率的技術法寶,除了扮演營運管理中樞的ERP,以及驅動生產流程之故障診斷與健康評估的Watchdog Agent智慧分析軟體外,尚引用了由台灣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公司提供的監測裝置,及植基於SAP技術的雲端管理平台。

雲端機器學習  助力實現預防維護保養

另一個例子是以「不賣飛機引擎、改變飛行時數與維護」締造佳話的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究其成功關鍵,在於善用雲端、大數據分析及物聯網等技術,協助客戶監控機器健康狀態與效能,並適時發揮預防維護保養功效。

如此所有設備都可免於陷入無預警失效故障的窘境,且恆常維繫在最具效率的運作狀態,連帶為飛機的乘客提供最佳安全保障,終至使勞斯萊斯得以寫下「以4%成本換取65%收益」的傳奇事蹟。

至於勞斯萊斯所引用的技術方案,除了Aero Engine Controls提供的監控感測裝置、引擎控制軟體外,還有決策支援系統,並充分利用微軟Azure雲端平台的資源。

業者指出,歸納工業4.0核心價值,無非就是藉由智動化來提高生產效能、減少浪費,並實現混線自動生產,以提升適應少量多樣客製化生產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則來自於預防維護保養;有不少關於工業4.0的成功案例,其實都是先把預防維護保養塑造為加值服務,逐步推動商業模式的升級轉型,到了最後,甚至不再倚靠販賣設備來賺錢,而是以加值服務主要收益來源,甚至可以在創新基礎上,繼續發揮奇思妙想,開闢更大財源。

然而探究預防維護保養本身,其實並非輕而易舉之事,且因應不同設備屬性,各有不同的技術障礙。以機械設備而言,很早就有人提出可利用振動分析,探測設備本身的健康狀態,其具體做法是,先蒐集機械設備的能量資訊,再藉由數學模型,將能量轉化為頻率,然後由產業專家根據累積的經驗法則,針對頻率數值進行判讀,只要發現異常,接著就會深入查找事發原因。

但問題是,此事之所以成局,很大關鍵在於專家經驗,這也是企業普遍缺乏的能力所在,一旦此項要素不存在,即使有再怎麼綿密的感測器佈建基礎,似乎都難以發揮臨門一腳的妙效。

所幸隨著若干大型公有雲服務平台,在於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乃至認知運算等方面的功能日益精進,因而能夠巧妙填補上述需求缺口,不僅可藉由學習過程快速累積對設備異常癥候的識別能力,逐步提高預測的精準度,還能適時傳遞控制指令,主動停止前線異常設備的運作。

雲端驅動第三平台  促成FinTech整合應用

談完了工業4.0,再看看現正如火如荼延燒的FinTech熱浪;論及FinTech議題之所以走紅,其實也與第三平台當中「雲端運算、智慧分析、行動商務、社群媒體」四大核心技術的整合應用至為相關。

專家指出,雲端運算是強化智慧分析的驅動因素,而智慧分析則結合行動商務、社群媒體,在既有網路平台基礎上,致力提升金流、物流、資訊流甚至人才流的匹配效率;影響所及,FinTech可透過改善或改變金融業務流程,發揮兩個層面的效益,一是創造新的商業活動,包括開發創新的金融服務,或者拓展較以往更加便捷的服務通路,另一則是降低營運成本,一來可望促使作業處理效率的提升,二來有助於既有金融業者縮小實體分行規模。

時至今日,究竟已有哪些可能憾動傳統金融服務的例子?主要集中在三大創新領域,分別是支付匯兌創新,如微信支付、TransferWise;借貸創新,如Able Lending;保險創新,如Oscar Health。

上述個案,每一件都蘊含著顛覆式的競爭力。以2013年成立的Oscar為例,2015年9月獲得Google Capital注資3,250萬美元後,估值達到17億美元,隔年2月再獲得富達國際領投的4億美元PE融資,估值更漲升至27億美元,等於短短半年便翻漲10億美元,著實令人側目。

Oscar之所以成功,在於看準了「用戶普遍不滿意傳統保險巨頭業者」的情結,於是瞄準這道關係裂痕,從塑造好的使用者體驗著手,建立其與客戶之間情感上的鏈結,釋出健康獎勵計畫,並基於容易理解與操作的原則製作網頁、APP,讓保戶得以迅速滿足所需功能,察看個別的病歷快照;種種貼心關懷,使Oscar獲致愈來愈多保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