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業者在機台加裝感測器 工業4.0目標方能落實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4
Event

鼓勵業者在機台加裝感測器 工業4.0目標方能落實

雖然「工業4.0」一詞,一般認為最早是由於德國在2011年提出,並在2013年確認成為國家級計畫,但成功大學講座教授鄭芳田指出,差不多在11?12年前,半導體產業在發展E化製造的概念時,就已經提到兩種與工業4.0攸關的科技-Information及Internet,但直到雲端技術如公有雲、私有雲等在5?6年前差不多邁入成熟階段時,工業4.0的理念才得以有機會落實。

鄭芳田認為,工業4.0其實就是將雲端技術用到工廠製造,可以做到讓人們「隨需取用(People by use on demand)」,德國倡議工業4.0的真正目標,應該是希望能透過物聯網技術將機台的資訊串聯起來,讓製造業可以藉此提供更好的服務。

成功大學講座教授鄭芳田。

成功大學講座教授鄭芳田。

如電源供應器只要嵌入控制晶片,可以透過控制器及網路將相關資訊丟到雲端,電源供應器製造商的私有雲就可以隨時監控客戶端的產品狀況,這些數據不僅可以作為資源共享,一旦形成大數據分析,製造商就可以深入了解產品的各種狀況,可以做到預測保養。

半導體及面板廠在e化製造的腳步雖然已經相當成熟,也是國內製造業的強項,但由於倡議工業4.0的德國,比較強大的製造產業是以機電及汽車產業為主,鄭芳田認為,相較德國,台灣的工具機或汽車產業,可能就不夠先進,如工具機產品現在缺乏感測器,就無法蒐集相關資訊。

鄭芳田認為,政府應該協助業者趕快在機器上面安裝感測器,然後透過物聯網技術蒐集資訊做大數據分析。如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的機台連線軟體SkyMars,可以提供提供使用者得知目前連線遠端機台的即時狀況,且具備資訊監視、設備維護管理、NC上傳下載、雲端服務等功能,使工廠管理機台再非難事。

工研院也已研發出「智慧機械機聯網(VMX)平台」,這項源自於工研院智慧機械中心開發工具機智能化軟體過程中所建立的跨控制器通訊模組,持續加入幾何運算、感測分析等核心功能,目標為智慧機械軟體開發者提供一個簡化的開發環境,降低軟體的開發及維護成本。

許多民間業者也已開發出不少相關元件,如遠東機械獨創的視覺量測系統,結合視覺定位、視覺量測、線上即時量測、AVM系統、機台監控、雷射雕刻、高階混型生產、入出料台控制等創新整合性規劃,導入輪鋁圈自動化生產系統,實現加工時能及時監控工件並自動修正刀具補償,調整精度,減少加工過程中的損失與不良率產生,大幅減少工時,也為使用戶帶來高節流效益。

鄭芳田強調,台灣相關產業若希望能在智慧工廠與工業4.0相關領域有所表現,一定要將相關產業整合起來,包括規格、標準都設法統一,技術及產品都已經有了,政府要設法輔導產業導入相關技術,才能落實智慧工廠與工業4.0揭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