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認知物聯網 重新定義製造模式 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Event

推動認知物聯網 重新定義製造模式

IBM雲端事業部全球雲端策略顧問張瑞源。
IBM雲端事業部全球雲端策略顧問張瑞源。

迎接工業4.0時代,將物聯網及人工智慧導入製造領域已是時勢所趨,然而,許多製造業者受限於資源、技術及成本因素,僅停留在自動化階段,尚未邁入「智動化」新領域,這在不久的未來將不足以應付經濟與科技環境的快速變遷。

有鑑於此,IBM近年提出結合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的「認知物聯網(Cognitive IoT)」概念,預期藉由新世代運算技術,透過認知科技來推動產品製造及研發方式的全面翻轉,方向之一就是從大量製造所追求的自動化,進展至少量多樣所需的智動化。

然而,「認知(Cognitive)物聯網」為製造業帶來的「認知製造(Cognitive Manufacturing)究竟為何?「認知製造可分為四層,第一層是自動化產生的數據(data);第二層是預測(Predict);第三層則是開處方(Prescription),第四層才是整合型的認知製造(cognitive)。」

IBM雲端事業部全球雲端策略顧問張瑞源加以說明並指出,「在台灣,最常見的需求就是將認知科技與影像檢測結合在一起,透過數據分析及深度學習機制來加速機器視覺檢查速度,如此能進一步提高產品良率。」具有視覺檢查能力的機器手臂就是許多業者踏入認知製造領域的第一步。

革命性運算技術  能在數據中挖寶

業者要進入認知製造,前提是要有大量資料的產生,才能進行後續的預測及開處方。根據IBM調查,到 2020年,資料產生的速度將較過去快上兩倍,資料不僅多且複雜,且更具多樣性、時效性及機密性,而傳統電腦僅能看見20%的資料,多達8成的資料就此浪費,且舊科技無法判讀非結構化資料,更遑論深度分析並因此產生洞見。

簡而言之,舊科技已無法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需求,產業需要革命性的運算系統,IBM的Watson系統就是因應此需求而生。

IBM Watson運用認知運算技術來模擬人類思維,可吸收非結構化資料,不僅能理解這類資料,還能進行推論,將其與結構化資料整合,進一步再從資料中學習。

張瑞源舉例表示,「透過Watson系統的導入,富士康的Foxbot機器人不只能聽、能看、能說,還具有思考能力,這就是認知製造。」據悉富士康廠區的工業機器人Foxbot總數約有5萬台,加上其他自動化設備,已能執行沖壓、拋光、打磨、包裝及測試等工序。

機器自動學習  業務運作加速進行

此外,走向認知製造的歷程中許多企業也開始反思供應鏈整合及協同的最佳化,以加速全球版圖的擴展,IBM在 Bluemix雲端平台提供強大的運算資源、免費的資料中心傳輸頻寬及全球骨幹來幫助製造業提升營運的靈活度。

例如電鍍表面處理設備廠商億鴻工業在導入SAP HANA ERP時就選擇使用IBM Bluemix雲端平台的實體機做全系統的底層架構,該公司預計5年內提供台灣、深圳、上海、等兩岸三地員工使用該系統,且會使用雲端運行更多公司內部系統,實現兩岸三地的高水準營運。

整體而言,IBM推出的「認知物聯網」概念,透過物聯網與Watson認知運算技術結合所帶來的製造效益,主要包括自動分析產線資訊、自動學習經驗,並且自動調整產線模式,以快速對應市場客製化需求,且能大幅提升開發及生產效能,這些變革將賦予製造業全新面貌。

值得一提的,除了製造業外,IBM所推動的認知運算革命也已將觸角伸至醫療、教育甚至藝術時尚產業,重新定義各個領域的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