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認知製造 電子製造業創新的起點 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member

IBM認知製造 電子製造業創新的起點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電子產業認知製造專案負責人Cristene J. Gonzalez-Wertz。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電子產業認知製造專案負責人Cristene J. Gonzalez-Wertz。

台灣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現象,對製造業的根本產生衝擊,也因此,智慧製造成為產業界轉型的一劑良方。人工智慧(AI)的發展為物聯網(IoT)藍圖注入活水,形成另一波產業界科技升級與轉型的機會,而人工智慧帶來的智慧型應用,更是趨勢潮流中的矚目焦點,從產業巨擘與各國政府投注鉅資即可證明。

隨著電子產品不斷追尋更輕薄短小的外觀,以及無遠弗屆的智慧能力,在半導體晶片運算效能的日趨強大,以及省電效率的不斷推升之下,電子製造業供應鏈與生態系統的複雜程度水漲船高,促使人工智慧走入專業製造的領域。

在這波由IoT與AI所主導的新數位經濟變革中,國際大廠IBM也提出對全球製造業轉型的觀察與建議。上個月應台北市電腦公會之邀來台的Cristene J. Gonzalez-Wertz,是任職於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M Institute for Business Value)的電子產業認知製造負責人(Cognitive Manufacturing Leader),她嘗試從企業發展策略的角度,給予台灣電子製造業有效的建議,並分享未來趨勢觀點。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 開闢製造業的獲益捷徑

自2015年起,Cristene的工作主要側重於找尋企業客戶使用先進技術所建立的使用案例(Use Cases)、應用概念(Concept)與使用框架(Framework),藉由她過去曾經在IBM Watson系統建置200多個使用案例的經驗,透過與全球產業界的對話管道,發表重要的論文與研究成果,以此協助產業界縮短使用新技術的時間與提高綜效,並發揮最大的效益。

透過分享成功的人工智慧應用,將AI技術運用在企業營運的不同環節,並從中獲益,進而將績效呈現在企業財務報表上。

當全世界的產業界都在瘋AI的時候,Cristene關注產業界該如何乘著新技術的翅膀而高飛,2017年度已經發表3篇研究報告,剖析電子製造業發展認知製造(Cognitive Manufacturing)的挑戰,並且從企業投資報酬率(ROI)的角度,審視各個不同先進技術與解決方案的效益及發展路徑。

另外,特別在各方矚目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中,她也提供6個重要的使用範例,來協助電子業掌握導入區塊鏈技術的機會,利用超級帳本(Hyperledger)技術所具備的透明、信任的特性,同時又能擴增安全性並提升運作能力,加速供應鏈與生態系統之間資料交換的效率,重新創造供應鏈與生態系統管理的經驗。

此外,對於IoT或IIoT(工業物聯網)架構下的資安風險,一直以來引起各界高度重視,IBM商業價值研究院對IoT資安環境的弱點,進行深入研究與評比,並探討該如何改善。相關研究報告在2017年也會陸續發表,讓產業界使用IBM的認知製造解決方案時,無論是從技術導入、使用典範,以及ROI,都有一個清晰與完整的指標。

認知製造分析非結構化資料 提供製程彈性及多樣化解決辦法

產業專家們一致認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或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AI技術,可以幫助產業界發展新應用與服務,以及創新的商業模式。

IBM認為,要邁向認知製造企業必需策略性地選擇技術平台,以雲平台為基礎的七層技術堆疊包含擴增/虛擬實境、人工智慧與認知技術、物聯網、預測分析、大數據分析、協作、行動等七大技術領域。

IBM的認知製造是建構在這些技術與製造業產業經驗之上,所發展的系列解決方案;透過不同的資料蒐集與先進分析,將各種企業內部充斥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利用企業組織內各式各樣的數位化(Digitalization)能力,加以有效運用、分享,以增加企業內的執行效率。讓企業內各個分散式的工作團隊,透過協同合作所創造的數位資產,讓更多人可以使用,並創造更大的價值。

對比傳統的系統化與結構化的資料分析結果,只能提供已知問題的解答,Cristene指出這種單一方式的解答,在高速轉變、變化多端的電子製造業中,已經捉襟見肘。

認知製造所蒐集的資料,是要讓分析的結果,可以分辨問題的型態(Pattern),透過辨識與分析現況環境中的變異,建立模型與知識分類(Taxonomy),以尋求多面向的解答,反覆透過實際蒐集到的資料證據,來支持提供解答與解決辦法的能力。

所以,AI不只是要獲得一個單一的已知解答,而是提供製程的彈性能力,以發展有效的對策。同時,Cristene點出「AI並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要幫助人類駕馭技術,協同合作以分享技術成果,進而造福人類,並創造新形態的價值。」

AI走進智慧製造的成功案例:德國汽車大廠BMW

Cristene特以IBM與德國汽車大廠BMW的合作來說明:BMW致力推動工業4.0的智慧製造政策,汽車的車身噴漆製程是一個複雜的程序,許多困難的挑戰橫亙其間。

透過IBM認知視覺檢測系統,先將車身完美噴漆的影像輸入機器學習系統,當成樣本,做為檢測系統的學習標的,然後在生產線上比對每一次實際噴漆表面的影像,當偵測到不同噴漆品質條件發生時,AI系統會進行問題的辨識與澄清,並進一步界定品質處理的檢驗流程,同時進行噴漆製程上的改善。

這個系統讓BMW透過自動化、機器人與認知分析所緊密整合的智慧型解決方案,得以處理生產線上的關鍵議題,提供兼具彈性與速度的解決辦法,一舉讓生產效率放大,貢獻ROI的回收,而成為重要的使用案例。

另外,人和機器間的互動情況,也是企業高度關注的議題。利用IBM的認知製造技術,透過語音與文字的分析、辨識能力,提供製造生產線機台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控制介面的運作,進而發展不同自我學習、重新設定組態與改變參數的機器人。對於企業普遍面臨的現實─缺工與人口老化,透過人與機器所構建的夥伴關係,找到能協助企業永續經營的解決辦法。

從小型專案執行來啟動認知製造 最易獲得ROI回收

對於認知製造是否能讓企業受惠,進而化為財務報表上的績效,有兩件事最為關鍵。首先是企業所制定的整體導入策略,其次就是多項專案的執行程度,也就是打造更多的成功專案並避免失敗。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針對電子業人工應用所做的調查發現,企業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觀察者(Observers)、新手起步者(Starters)和主動參與者(Actives),而主動參與者的投資回報是最為顯著的。

在密切與台灣客戶互動之後,Cristene發現台灣電子製造業是非常多元發展的產業,勇於投資新的技術,打造深厚的製造能力。對於認知製造的概念,台灣電子製造業最關心的是如何起步,如何利用成功案例打造自己獨特的競爭力,這也是Cristene不斷強調使用案例的重要性。

Cristene建議企業應該從小型專案開始參與,一點一滴、循序漸進,並反覆驗證試行的概念,不急於花大錢大規模改變現狀,而是從企業內部的資料分析做起,找到認知製造能在企業內部運行的起點,一旦找到成功經驗,即使是小規模良率的改善,都可以迅速加乘並放大整體效益。

為了協助台灣的企業客戶了解當中細節,尋求突破重重障礙的解決辦法,並提升認知製造的成熟度,Cristene鼓勵使用者可以下載IBM認知製造研究報告(下載連結),當中涵蓋4種最膾炙人口的使用案例:認知視覺檢測、技術維修服務、產品保固與客戶服務、關鍵零組件管理等使用範例,並竭誠歡迎企業客戶踴躍與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或是台灣IBM的顧問團隊聯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