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5G iPhone都上市了 電磁波爭議仍然存在

別擔心,你的頭痛問題不來自電子設備,也與電磁波無關。Unsplash

在科技快速進步的年代,新的應用如雨後春筍,但也有了新的安全疑慮。擔心與害怕是人的本能,因為不瞭解,所以恐懼。譬如現在每天隨身攜帶的手機,到處可見的基地台,就常被質疑其對健康的影響。無線通訊現進入第五代,2G,3G,4G是否安全的老問題還沒爭完,5G又來了。這天天用的東西,到底安不安全啊?

5G行動通訊是什麼?行動通訊一般是無線的,是用電磁波傳輸訊息,使用不同頻率,不同處理信號的方式,然後由基地台的天線向外發出,個人手機是一個接收器,也是一發射器,將訊號傳至基地台。5G是目前最先進的方法,傳送訊息的速度及數量比4G又快又多,這在日益增多的通訊需求下,5G是必然的發展。5G除了使用一些2G~4G類似的頻率,也會使用較高頻率,甚至是毫米波。

5G所需的小基地台佈建增多,民眾的憂慮也跟著提升。但其實越多的基地台,其涵蓋的地區小了,所需發射功率就越小,而且手機尋找基地台也越容易,因此很小的功率就可通話使用,個人的電磁波照射就更低,這反而是科技進步的成果。

電磁波是否有害?

健康的疑問,當然要以科學的方法來解決。其實電磁波是否對人健康有害是存在很久的問題,自二次大戰以來,美軍發起了10年的研究,著重於雷達微波射頻能量對軍人的健康影響。此計劃的結果推動了美國第一個射頻安全標準C95.1「電磁輻射人身安全水平」,這是美國標準協會(現為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於1966年出版的。

目前最新的標準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國際電磁安全委員會(ICES)所制定的C95.1-2019。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亦於1998年發布了曝露導則,經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大多數的國家地區都採用,包括台灣。2020年ICNIRP也公布了新版的導則。

電磁場的生物效應研究已經持續了70年,ICNIRP和IEEE ICES兩個國際委員會已經在處理這個問題數10年了,而且其目標是提供限值來防止證實的或已知的不良健康影響,在低頻是電刺激,而高頻是熱效應。

筆者從事電磁波安全工作近50年,深知恐懼的根源來自對「輻射」一詞的混淆了核能輻射與電磁波輻射。比紫外光頻率高的輻射,如X光,經過多年來的研究知道它會造成DNA斷裂,產生基因突變,導至癌症,而且有累積效應,故稱之爲游離輻射。而頻率低於紫外光,包括可見光,微波,射頻,功頻,都是不會產生游離現象,因而叫非游離輻射。

非游離輻射因能量不足,不會造成像游離輻射那樣嚴重的後果。已證明對人體有害的熱效應是在高強度照射才會有的問題,在無線通訊,一般的照射強度都很低,世界衛生組織都說沒有證明有害,並且沒有累積效應。為避免混淆,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和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文件儘量稱之為電磁波射頻「照射」或「曝露」,而避免「輻射」這個名詞。

自1966年,美國第一個電磁波安全標凖就設定了包含毫米波的頻率,2019 的IEEE標凖及2020的ICNIRP導則都對高頻率的照射限值有更精確的新規定,為新的5G應用把關。世界各地的專家組及國家衛生機構的評審,均認為在目前國際電磁波安全標凖之內的照射,不會對健康產生任何影響。通訊業界也必須遵照各國法令規章架設基地台,及測試手機。民眾可信任世界衛生組織所推薦的2個國際電磁波安全標凖(ICNIRP、IEEE),一般基地台與手機的照射強度都在安全限值之下,因此可安心享用5G行動通訊,不必要的擔心反而會影響健康。

台灣大學電機學士,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博士。曾任職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洛杉磯希望城國家醫學中心,佛州羅德岱堡摩托羅拉公司,從事研究電磁波安全與醫學應用 。目前已退休,仍負責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的電磁波安全標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