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DForum0515

大提琴女郎啟發的資訊夢

1983年大學畢業後,我被分發到龍潭山仔頂的「陸軍通信電子資訊學校」(陸軍通校)當兵。陸軍通校有一部DEC VAX750迷你計算機,可以跑C語言。這是我首度接觸迷你計算機。

那段日子,我很喜歡寫遞迴程式(Recursive Program),簡單寫幾行C指令,就會讓迷你計算機跑得不亦樂乎。例如要算n的階層(n!),只要寫一個功能程式factorial(n),跑兩行指令即可: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n * factorial(n-1);

當兵時期開始讀演算法相關書籍,沉迷於迪科斯徹(Edsger Dijkstra)的最短路徑(Shortest-Path Algorithm)演算法。此公當年寫出第一個ALGOL 60編譯器,工作期間決心在完成前不刮鬍子,6週完工後發現留鬍子也不錯,就一直留著。1990年代初期,我有幸和迪科斯徹討論,覺得他做事相當嚴謹。迪科斯徹給我很多建議,我至今受益不盡。

1985年,我觀看一部電影《Electric Dreams》的錄影帶,對資訊應用產生很深刻的印象。我被片中麥德森(Virginia Madsen)所扮演的大提琴女郎迷住,尤其是她和電腦合奏樂曲那四分鐘片段,將庸俗的電腦合成音樂和優雅的大提琴演奏巧妙結合。這個片段我觀看不下千次,最後VHS錄影帶斷裂。讀者諸君可在網路搜尋引擎鍵入「The Duel Scene - Electric Dreams Movie」免費觀看這個片段。麥德森在本片扮演的女郎形象清純,和她後來幾部影片的蛇蠍美女角色迥然不同。

《Electric Dreams》提出許多電腦應用服務,也暗示電腦應用並非萬能。例如主角以電腦控制家電,以為很便利,後來卻深受其苦。這些劇情在我心中植入許多想法,影響到我後來手機控制家電用具,及手機音樂的研究。不過有些影評給這個片子的分數並不高。這部影片讓我對人工智慧(AI)有點概念,也認識了旻斯基(Marvin Minsky)這位人工智慧大師。此公神力驚人,多才多藝,在1957年時提出共焦顯微術的概念,但由於當時缺乏適當的光源與數據處理的能力,使得這一創見仍停留在純理論之階段。雷射技術成熟後,他的理論才在1987年作出實用產品。

大學時代我就夢想能有機會寫電腦程式,很幸運地在當兵時又能接觸到電腦,看了《Electric Dreams》這部電影後,有機會見識了旻斯基的研究,更堅定我追求的資訊夢,直到今日。

林一平手繪之麥德森。林一平提供
林一平手繪之旻斯基。林一平提供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