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22
DForum0515

數位分身的軍事應用

資通訊很紅的話題是數位分身。在國防領域,很早就發展數位分身的計算機模擬技術,在國防的一個重要應用則是戰爭推演。國防大學管理學院曾經舉辦學術暨實務研討會,邀請我擔任「前瞻資訊管理新遠景,致力國軍資通新作為」的與談人。我針對議題,請好朋友李怡德博士提供資料,針對作戰網路,提出看法。

美國於1996年開始建置C4ISR架構平台(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Architecture Framework),對作戰思想做根本的轉變,由武器平台中心的戰法轉變為網路中心的戰法,借由一個概括架構指導原則的建立,提供美軍一個經濟有效,且互通順暢的軍事網路基礎。C4ISR於2002~2007年演進為所謂的GIG (Global Information Grid),將美軍陸、海、空、太空等所有諸網路聯結成一全球網,被美國三軍稱為「萬網之網」。 

而整個作戰網路平台,必須連結到兵棋推演機制,係利用計算機來模擬戰爭,快速產生不同的情境(scenarios),提供指揮官決策。我的好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Richard Fujimoto教授,就是這方面研究的高手。1983年由John Badham導演了一部電影《戰爭遊戲》(War Games),描述電腦駭客入侵美國國防部的戰爭模擬電腦。這部電腦可以隨時模擬美蘇戰力部署,建議作戰決定,甚至會主動發動戰爭。最後電腦失控,幾乎造成美蘇大戰。

《戰爭遊戲》的劇作家為拉斯克(Lawrence C. Lasker),因這部電影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這部電影很有創意的指出電腦已能進行認知心理層的模擬。有趣的是,這個部分在真正的「萬網之網」GIG架構平台,亦有明確定義。這是存在於作戰人員認知心理層與思想上的領域;一方面要考慮感知、理解、信仰與價值觀,同時也要考慮在壓力下能理性地作出正確決策的優異心理素質。一般人工智慧的模擬以搜尋為之,最早由紐韋爾(Allen Newell)及賽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發明,兩人因此同獲圖靈獎。

台灣建置C4ISR架構平台,稱為「博勝案」,提供最前線的即時影像及相關作戰資訊給國軍最高作戰中心「衡山指揮所」,讓指揮官下達最終作戰命令。C4ISR透過「Link-16」電子資料通訊管道,整合過去的參謀本部衡山、陸軍的陸資、海軍、空軍的強網等指揮通信系統,將三軍各自偵蒐到的敵情整合在一起,進行三軍聯合作戰的指揮連結,能分辨敵友,依照作戰單位需要,提供足夠的資訊,適當分配接戰程序,避免重複接戰而浪費火力。C4ISR也能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連線,共同分享中軍情,美軍可藉此了解國軍戰況,評估是否介入台海戰爭,或在最佳時機撤僑,是台灣軍方目前最依賴的主要軍事指揮聯絡網路。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