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member

分析半導體這個行業得更宏觀些

中國半導體的來源

BCG分析,封測產業兩岸各佔40%,但我認為這個數據必須釐清。中國的40%包括台商在中國的產出,如果以廠商的原生地(上市地點)估算的話,台灣的市佔率在55%左右,中國在25%以下。

全球的晶圓代工市場是820億美元,台灣人都知道台積電市佔率55%上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僅有15%,而全世界晶圓代工227億美元的獲利,有85%流向台積電。

晶圓代工事業有三個成功要素:「製程、客戶、生態系」,在製程上台積電雖有相當程度的領先,但三星亦步亦趨。客戶也喜歡台積電,業界笑談生產良率欠佳時,台積電會說先看看客戶在設計上有沒錯。言下之意,台積電怎麼會有錯呢?唉,做生意做到這個份上,了不起!

但台灣人還得想辦法讓聯電、世界先進多賺點,產能短缺讓顧客出錢包產能是好點子。韓國的報告很讚美台灣人,說台灣人位居幕後,不積極爭取品牌價值,但卻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指名台積電、鴻海都是這樣的企業,台灣人低調,但知道怎麼讓大家一起賺。但也有很多中國的朋友批評台灣沒志氣,不做品牌,到底誰說的對呢?

在生態系上,半導體材料設備與設計工具都非常關鍵。韓國知道要讓半導體產業長治久安,自家的設備、材料不能偏廢。2019年7月,日本管制氟化氫等半導體材料出口到韓國的措施,確實抓到了韓國產業的痛處,現在韓國認清事實,自行發展上游產業。

根據BCG報告,韓國設備業佔了全球4%,但台灣「掛零」。看數字說話,台灣並非沒有半導體設備業,只是相對規模較小,在國際市場上相對缺乏「叫陣」的實力而已。

過去兩年,全世界半導體市場的結構,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泛用半導體佔65%、ASIC是35%。台灣半導體產能是全世界21.6%、韓國19.7%、中國與日本都是15%。但中國的15%有很多是外資企業的貢獻。

中國所需要的半導體,以品牌為基礎來計算的話,有55%來自美商,韓國貢獻20%、台灣8%、日本6%,中國自己供給的比例是5%。如果以生產基地來估算的話,台灣20%、韓國19%、日本17%、中國16%,美國只有13%,但歐洲也有8%。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