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member

多元交錯,也是敵友難分的時代

台積電做高階封裝是先考慮自己的競爭力,還是顧慮其他封測廠的感受呢?英特爾(Intel)當年做主機板,目的是驅動台灣產業生態加速發展,想賣的肯定不會是低毛利的主機板,如果共創生態系的製造廠反應太慢,上游的原廠只好自己來。創造壓力,逼迫下游組裝廠改變運營策略與心態,這是產業界的常態。

台積電宣布與Sony建新廠,但台積電的頭號對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卻開始找聯電代工。三星半導體部門分成記憶體與System LSI兩大部門,這幾年記憶體貢獻了過半的利潤,System LSI部門欲振乏力,旗下的IC設計部門與晶圓代工部門極可能出現「誰是戰犯」的爭議。

最佳的選擇就是三星將非核心事業,不是與台積電硬碰硬對抗的產品委外生產,選擇聯電代工是個合理的安排。

儘管李在鎔信誓旦旦,要投資大筆資金振衰起敝。儘管三星手上有1,000億美元的現金,如果堅持全面開戰,恐怕三星也力有未逮。「選擇與集中」仍是三星半導體事業的核心思維,跟台灣半導體產業之間的關係,也出現「時敵時友」的狀況,大家也要見怪不怪。

這兩年傳統伺服器品牌大廠出貨成長有限,成長主力是亞馬遜(Amazon)、Facebook與微軟(Microsoft)。惠普(HP)、戴爾(Dell)在經營伺服器事業時,重點可能在系統整合,而不是品牌效益。它們知道開放組網等新趨勢,讓在地的大電信公司、新崛起的網路巨擘不會把供應商的品牌當成優先考慮,在意的是誰能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反正絕大多數的伺服器都來自台廠。

談到汽車,劉揚偉說「Software-defined vehicles」,而「我只在乎你」那個純OEM的時代早就過去了。如果因車用半導體短缺,2021年全球汽車業可能會損失2,000億美元,那麼傳統的大車廠還會真正在乎Tier 1、Tier 2、Tier 3那種論資排輩供應零件的傳統汽車產業嗎?

未來的汽車必然會有更高的比例在地生產,傳統汽車產業正在解構中,加上ICT業者興風作浪。所以劉揚偉說,2024年以前整個供應鏈會有一個大變革,宣明智也說,到2025年如果您還不是個咖,那大概就不會是個咖了!

過去高度仰賴日商的泰國汽車工業,由於日本關切氫能源車,對電動車的積極度不如中國、台灣、南韓,泰國當然會開始要幫自己找出路。日本的零件大廠,過去都是內銷導向,因為日本深信自家企業就足以養活的零件配套廠。

但電動車商機來臨,加上車用半導體短缺,日本倏然發現零件長短料之外,台灣電子大廠已經積極布局,羅姆(Rohm)、村田(Murata)這些零件廠體會台系製造大廠的重要性,互動的模式也與以前大不同。PC、手機時代,大家仰賴的是由上而下的線性關係,但現在是矩陣交錯的新時代,時代變了,當家的也得換腦袋!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