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Event

從市場結構找出自己的經營模式

物理系畢業的黃崇仁一直被科技業視為怪胎,甚至是九命怪貓,他近期布局苗栗銅鑼,要投資新台幣3,000億元打造一個半導體產業園區。黃崇仁腦中規劃的園區,不是7奈米、5奈米這種先進的製程,而是成熟製程的多元解決方案。

黃崇仁認為傳統的3C需求問題不大,很容易被滿足,汽車等新應用的零件才是問題。這句話的背景正好與我強調「供需平衡的時代飄然遠去」相呼應。

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資金、所得與3C產品之間的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平衡」。製造廠大致可以從前一年的銷售模式(Pattern)中,找到新年度的市場需求。半導體的出海口,38%在電腦運算的產品上,31%在通信產品,其餘的汽車、工控、消費電子大約各10%。

從2008~2020年間,電腦運算的產品集中於PC與伺服器上,這兩樣產品台灣人掌握了全世界80%以上的生產作業,對於供需結構當然也瞭然於胸。就算供需失衡,也都是季節性的調整而已。

至於通信產品當然以手機為大宗,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品牌大廠的集中度持續攀升,供需的結構猶如NB一樣,也不難在供需雙方的理解中找到平衡。基本上,滿足了微處理器等幾顆需要先進製程的關鍵零件需求,市場上不太會出現雜音。

這一段時間,台積電的製程進度與良率稱霸全球,也成為美系大廠爭奪市佔率時成為關鍵性的角色。也因為NVIDIA、超微(AMD)與聯發科押寶台積電先進製程,讓美國的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吃盡苦頭。

但從2020年開始,這個供需模式似乎正在改變。先進製程正在被滿足,反倒是過去大家投資保守的成熟製程開始出現缺口。除了COVID-19的疫情攪亂市場供需秩序之外,中美貿易大戰中,中系業者從手機、伺服器到汽車,拼命搶購、囤積各類零件,半導體廠在滿足傳統零件需求的同時,還得面對新應用出現的壓力。

例如AI用晶片帶來新的需求,而電動車需求還跨到SiC等新世代的半導體,自然讓問題雪上加霜。所以黃崇仁說各類半導體中,最貴的兩顆不是問題,其他泛用零件才是問題,這與鴻海半導體事業部總是談車用半導體異曲同工。

28奈米以下建廠很多,但成熟的製程需求可能更大;這可能是台積電最頭痛,但卻不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台積電最怕的可能是因為傳統製程的半導體無法流暢出貨,往上游影響整套系統的供需結構,連帶影響先進製程的銷售。

在後全球化的新時代,牽一髮動全身,出不了貨的是電源管理IC(PMIC)與音效IC,但受傷的卻可能是NB、手機、電動車產業。黃崇仁賭的是可能大量缺貨的成熟製程,而這些成熟製程要如何滿足多元的需求,應該才是他心中的盤算。

半導體業是菁英匯聚的產業,經營者每個人都是眼光獨具,其他行業的人從旁觀察,也可以得到很多不一樣的體會。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