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TERADYNE
Event

人力資源問題與員工股票分紅制度

員工股票分紅制度原是台灣產業極有競爭力的薪資制度,平時只支付員工足以應付生活所需的薪水,獲利時分享利潤,公司財務穩定,員工實質收入也高。(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產業-不僅是高科技產業-正面臨高級人力快速流失的事實,而這個趨勢我目前還看不到改善的誘因。高科技產業高級人力流失所造成的後果特別嚴重:高科技產業不只營運與擴充需靠高級人力的持續投入,新企業的建立及新領域的拓展也主要是人才驅動。高級人力資源持續出超的狀況如果不改善,不僅新的發展計劃如亞洲•矽谷將成為奢談,連現有的產業發展也會面臨瓶頸。

人才外流的問題很多人將之歸咎於台灣的薪資水平低,有的還會上溯原因至央銀的匯率政策,所以在外來的高薪誘因下,人力開始外流。但是台灣在80年代先是電子產業、接著是半導體產業都能有效的自國外吸引入人才,產業蓬勃發展。那時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只是粗具雛形,與外部相對的經濟水平較諸現在也未必較高,但卻成功的自矽谷吸引入大批人才。所以台灣為什麼從人才入超反轉成出超?

主要的原因是員工股票分紅制度的消失。這裏面包括兩個部份:員工股票分紅計入成本以及員工股票分紅按市值課稅,這兩個制度並行實施後公司與員工以股票做紅利的動機盡失。員工股票分紅制度原本是台灣產業極有競爭力的薪資制度,平時只支付員工足以應付生活所需的薪水,獲利時分享利潤,公司財務穩定,員工實質收入也高。當初以此制度甚至能從矽谷源源不斷的吸引人才回來。2000年左右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來台挖角,方法一如今日的薪水乘3、乘5,收效卻甚微的原因自然是員工股票分紅制度對員工較有吸引力。

員工股票分紅計入成本的會計制度變更檯面上的理由是要與國際制度接軌。實質的原因是外資投資成為主力,而外資認為員工股票分紅強烈侵蝕了他們的利益。但是沒有員工股票分紅制度,公司的競爭力明顯下降,談不上利益分享,更談不上吸引投資。對於「公司」此一制度的概念在《廿一世紀資本主義》一書中頗為質疑,而會計制度只是反應特定公司概念的財務計量方式。台灣的員工股票分紅制度對於資本利得與薪資所得之間差距造成的分配不均是有緩和效果的,有實施的充份理由,只要在資訊中充份揭露,投資人自會選擇投資與否。

員工股票分紅按市值課稅實施的名目理由是租稅公平,有所得就應該繳稅,但是員工股票分紅按市值課稅恰恰好是租稅的不公平。一般員工股票分紅的股票來源是公司盈餘轉增資的股票,員工所分得的只占新增股票的10%,其餘的90%由原股東依持股比例分配;員工分得的股票照市值繳稅,投資人的股票盈餘卻只是照票面價值繳稅!台灣的綜合所得中薪資所得占70%以上,股利、利息、房產交易等資本利得合計只約占20%。員工股票分紅依市值課稅進一步惡化財富分佈。

林全前院長說台灣的薪資短期內不可能快速提升,我認同他的判斷。但是產業面臨人才流失的危險是過去式、進行式也可能是未來式∼除非有所作為。政府是不是可以認真考慮回復一個過去已實證極有成效的制度?

現為DIGITIMES顧問,198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大學,後轉往科技產業發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總、普天茂德科技總經理、康帝科技總經理等職位。曾於 Taiwan Semicon 任諮詢委員,主持黃光論壇。2001~2002 獲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監事、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