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工研院
ADI

年終盤點(5):分餅、造餅大不同;轉個彎,台灣才能柳暗花明

這幾年,台灣更多深具創意,且能雙向互動的展覽,有空何妨去華山看看。(黃欽勇攝)

工業時代「分餅」極為關鍵,35年前新竹科學園區的草創期,政府挪出有限的資源投資工研院、RCA計畫,也以租賃的方式提供廉價土地、廠房,讓初創的科技廠商可以用最有限的資源開創新事業,而客戶的訂單也是「零合遊戲」,誰搶到算誰的,基本上,這是「分餅」概念。

如今,全球的電子業從PC時代走到行動通信時代的尾聲,而萬物聯網的時代看似前途似錦,但台灣能分杯羹嗎?關鍵在於台灣必須從過去搶訂單、分餅的概念,轉化為「創造需求」、「造餅」的概念。以台北捷運為例,每日200萬人次的旅運量,桃園機場每年超過4,000萬人次進出關總量,光這兩個數字背後就有無限的商機,希望政府主動釋出關鍵訊息,導引企業投資,否則企業界怎知道如何加碼呢?

台灣國內市場死氣沈沈,資訊服務業為何都是老公司長期經營?那是因為「造餅」曠日廢時,且專業性高,政治人物不耐久候,加上政府預算大多跑到財團法人、公協會,民間專業服務業怎會有擴大投資的意願。

「無餅可分」的市場,又造不出新餅,台灣招式用老,怎會不窮呢?2016年,社會批評聲浪依舊不斷,但正面的思考不足。2017年,我們該多討論創新方法與如何落實「軟價值」,也許轉個彎,台灣就能柳暗花明。大家新年快樂!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