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掌握無人車商機 利基市場將是台廠最佳機會

2018/06/07 - 洪千惠

在龐大市場的驅動下,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科技業者紛紛投入汽車電子發展,工研院資通所車載資通訊與控制系統組組長蔣村杰就指出,無人車已是產業趨勢,不只是科技產業,汽車業者也開始推動相關計畫,不過相較於歐、美、日甚至是大陸,其無人車發展都可結合該國的汽車工業,台灣科技廠商大多只能憑藉自身力量,不過他也認為台灣廠商在此領域並非沒有機會,台灣過去在IT技術所培養的技術實力與高彈性設計能力,在需求較特殊的利基市場,將擁有巨大優勢。

蔣村杰表示,目前科技業者與車廠都已投入無人車發展,而在自身的產業特色下,兩方發展的速度和方式也大不相同。科技產業在產品研發、量產、上市等要求向來快速,以速度獲取市場商機;汽車業者則多是百年工業,其產品使用年限長,對安全性的注重度高,因此從設計到製造,都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驗證,而這也是車商在無人車進展較慢的原因。至於發展方向,以美國SAE(汽車工程師學會)制定的無人車6個等級為例,車廠是由第0層逐步往上推,科技廠商則是先從第5層的完全無人自駕往回思考技術有哪些欠缺,這兩種不同方向之後將在一定的技術環節交會。

而在龐大市場中,台灣廠商的機會何在?蔣村杰指出,台灣汽車產業相對國際產業規模並不大,不過資通訊產業已深耕多年,技術實力無庸置疑,在此市場不會缺席,他認為以台灣廠商的高彈性設計能力,在利基市場將大有可為。

觀察目前各大廠的自駕車發展,大多是以自小客車為主,在這類應用中,不但車體中的感測器、運算單元必須具備精準且快速的訊號擷取與反應能力,還須經過長時間的實地測試,以掌握所面對的複雜環境。不過要在實際環境中測試風險相當高,前年Google和今年UBER發生的無人車測試事故就是此類案例,且這兩起事故對整體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擁有豐厚資源的國外大廠都難以避免的事故,台灣廠商有無能力避免?若風險發生要如何因應?這都是需要思考之處。對此蔣村杰建議,台灣廠商可從利基市場著手,他以法國新創業者NAVYA為例,該公司是從中型無人巴士切入市場,主要應用在封閉場域如大型企業園區內,作為企業員工的接駁之用,這類型園區的環境簡單可控制,其車內感測與運算設計不必像在街頭行駛的無人車一樣繁複,這種利基市場對台灣廠商來說會較為適合。

作為台灣科技研發的驅動者,工研院也從2017年開始啟動為期4年的無人車計畫,與過去完成研發再技轉給廠商的方式不同,蔣村杰指出,這次在專案前期就邀請廠商一同參與,而研發過程中廠商若有行銷機會,工研院也會主動輔助,讓技術可以快速進入市場,廠商也可以直接掌握商機,在未來的競爭站穩先機。


圖說:工研院資通所車載資通訊與控制系統組組長蔣村杰指出,台灣廠商的快速設計能力,在無人車的利基市場將有巨大優勢。(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