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掌握產品、技術與市場創新力 搶攻物聯網商機

2018/12/04 - DIGITIMES企劃

身兼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主任的黃經堯,對物聯網新創者提出建議,不管創意方向為何,皆需設法進入好的生態系統,從中找到能幫助新創者快速成長的夥伴。

但即使新創者順利找到合作夥伴,更重要的,仍須展現實力,首先需要拿出「核心競爭力」,它可以是有形或無形資源;其次是「產品」,須立基在可行的商業模式上;再者是「可擴展性」(市場),新創者必須清楚潛在目標客群為何,而非只是跟隨潮流而做出產品,連客戶在哪都不知道;最後是堅強的「團隊」,需要有國際化佈局的視野與能力。

「根據哈佛商學院的報告顯示,創投投資新創公司,75%案件以失敗收場,」黃經堯說,然而這問題並非無解,端看新創者能否針對自身弱項(例如台灣團隊普遍不擅於提升價值鏈),設法予以補強;換言之新創者必須翻轉想法,切記創新須仰賴群體力量,絕非閉門造車。

邊霧運算崛起,為台灣挹注發展契機

儘管2017年全球創投的總投資額達1,550億美元,為10年來新高,但資金流向高度集中於美、中兩國,很明顯的,台灣並不在創投的目標內。如何逆轉情勢?首要之務即是自我挑戰。

台灣長期在技術研究方面的訓練出一些問題,僅追求「改善」,鮮少去定義或解決問題。雖然如此,黃經堯認為台灣新創團隊欲爭取全球創投青睞,並非全無機會,端看新創者如何利用台灣既有優勢,從當下趨勢潮流中找出利基點。

隨著5G邁向商轉、邊際運算與霧運算興起,全球對於資訊產品的需求,從稍早前雲端時代的軟體,再度回到硬體,尤其亟需能力強大的終端,不管在晶圓製造及IC設計皆有深厚底蘊的台灣,自然有機會扮演要角;惟黃經堯提醒,無論如何,新創者切莫從技術面思考產品設計,必須從市場面出發,否則只能一時墊高進入門檻,無法建立長久的競爭門檻。


圖說: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產業加速器暨專利開發策略中心主任黃經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