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工業3.5與藍湖商機 台灣善用混合策略打造破壞性創新

2019/08/15 - DIGITIMES企劃

工業革命推動產業和社會型態快速變遷,「製造救經濟」創造就業機會成為世界各國的戰略,例如美國AMP「再工業化」鼓勵高階製造重返美國;德國「工業4.0」發展虛實整合製造平台(Cyber-Physical Systems;CPS)。面對先進國家重回製造,和大國爭奪高階製造平台和價值鏈主宰的競合,台灣製造該何去何從?

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科技部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召集人暨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簡禎富表示,分析過去工業革命的升級和驅動技術,其實四次工業革命有本質上的不同,不同於工業1.0和3.0,工業4.0更像工業2.0,都是在前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提升而且不同國家工業進展程度也不同。因此,大多數國家很難在2025年一次到位升級到工業4.0,也不見得需要。國家和企業都應該有適合自己的轉型升級策略和技術發展藍圖。

另一方面,工業2.0開始正值清末鴉片戰爭;工業2.0結束,卻是百年前「五四運動」才開始急起直追。因為,工業革命不只是船堅炮利或是西學中用,簡禎富接著指出,以他與台灣不同產業的產學合作和觀察,台灣產業升級缺的不是軟硬體設備,2019年應該推動台灣製造文藝復興和企業新五四運動:德先生是公司治理與決策,賽先生是科學管理與分析,才能避免重蹈工業2.0時代的覆轍。

面對全球製造典範移轉,《哈佛商業評論》用供應鏈已死,或是「短鏈革命」預告全球製造網絡的位移,簡禎富憂心,台灣產業仍在既有規模量產模式上,繼續追逐低價成本,用機器大軍取代人力;然而,工業4.0價值主張是大量個人化和彈性決策,增強生產線的彈性敏捷,邁向大量客製化,單件流(one piece flow)或單件批量(lot size 1)生產模式。這對台灣善長的生產力、規模效益、成本降低、供應鏈等面向都將產生影響,而影響台灣製造的相對優勢。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提供可以翻轉製造模式的破壞性創新技術,台灣未來想在全球價值鏈保有一席之地,簡禎富認為,台灣企業應該在先進製造價值鏈中卡位,透過「工業3.5」混合策略,以台灣各個產業擅長的製造為主場優勢,結合台灣製造經驗和軟實力,利用AIoT大數據、數位決策等技術,更符合特定產業領域的需求,打造適合新興國家的破壞性創新解決方案,在價值鏈中找到新的能耐與利基,發展台灣工業3.5智慧製造系統,提前收割轉換到工業4.0前的價值。

隨著中美貿易戰,多數國家將製造基地開始從中國大陸移轉到東協等新興國家,簡禎富建議,台灣應把握新興國家面對工業4.0的產業升級壓力和挑戰,打造台灣工業3.5品牌,成立國家隊發展出更符合新興國家的台灣工業3.5解決方案,整合製造企業及在地台商,擴大台灣工業3.5產業生態系統,讓台灣製造軟實力在東協國家當中,發揮更大影響力,並創造台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台灣年輕人逐鹿全球的就業機會。

簡禎富還提到一個新概念,「藍湖策略」(Blue Lakes),他認為藍海不是穩態難以固守。台灣特別是中小企業應該將大市場碎化成無數個規模小但毛利高的藍湖甚至藍池塘,讓總利潤不夠大到吸引大企業競逐,並將軟實力AI化,發展核心能耐和彈性決策,以增加競爭門檻,並利用大數據更精準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成為產業鏈不可缺的一環,維持利基市場高利潤率。

簡禎富指出,工業3.5的本質是「鋼鐵人」,發展人與智慧機械和數位決策系統的協同合作,使人的能力強化決策品質提高。藉由台廠長年累積的製造管理數據、製造場域的實戰經驗,發展AI、大數據、彈性決策等技術,在各個「藍湖」逐一建構資源管理、智慧生產、數位決策、彈性供應鏈、以及智慧工廠等藍圖,逐漸打造出具備破壞性創新的軟硬體解決方案和價值鏈整合的調度決策平台,同時關注產業生態系統的發展狀況,維持企業產能、資源定位,等到大國大企業把藍海殺成紅海,再「從鄉村包圍都市」,整併紅海市場的零碎利基商機,則台灣製造退可保其國,進可攻天下。


圖說: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科技部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召集人暨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主任簡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