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智慧車市場商機浮現 長期佈局方能掌握商機

2019/11/07 - DIGITIMES企劃

在半導體、聯網與AI等技術的催化下,汽車系統在過去幾年進入轉型期,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的報告指出,2025年SAE協會所制定的L2等級(部分自動化)汽車,其市場規模將達420億美元,佔總車輛的12%,而IC大廠羅姆半導體內部的產業調查則預估,2030年L5全自動化無人車將開始量產,再就目前市場狀況來看,從2018年開始,已有車商將ADAS中的LDW(車道偏移警示)與FCW(前端碰撞警示)等功能納為新車標準配備,今年開始,此一配備逐漸擴大,羅姆半導體就認為,此技術未來每年將以倍數成長,如果將此數字帶入目前每年將近1億部新車銷售量,就可看出智慧車的驚人商機。

龐大的商機讓廠商趨之若鶩,而就目前投入者類別來看,可分為IT與汽車兩大陣營,而這兩大陣營的研發方向與速度也各不相同。對IT廠商來說,「智慧車」的著眼點是在「智慧」兩字,希望將過去累積的IT技術複製到車輛上,使之具備智慧化,由於多數技術都已成熟,且從進展快速的IT產業為研發起點,因此發表的速度相對較快,無論是軟體系統或半導體廠商,現在都已有多款解決方案。

至於汽車廠商的著眼點仍以「車」為主,對車商而言,智慧化只是汽車的性能之一,在智慧車發展初期,其重要性仍不及汽車內部的引擎傳動、輪胎底盤,甚至是鈑金烤漆等技術,再加上車輛運作直接涉及人體安全,新技術必須經過反覆驗證,因此車用電子在此領域,早期只有以娛樂為主的車資通(Telecom)與胎壓偵測等技術為車商接受,其他技術則相對緩慢,前文所提到的LDW與FCW兩項功能,也是這兩年才逐漸導入。

以智慧化區隔市場

不過雖然多數車廠的智慧化導入速度較慢,不過汽車產業體系龐大,因此無論是廠牌、類別或市場都有特例。在廠牌方面,德國車廠奧迪(Audi)是所有傳統車廠中智慧化腳步最快者,不但在2017與2019年都發表了概念車,與科技產業的合作更是積極,在10年前就與GPU大廠NVIDIA合作,在2017年量產第一款SAE L3汽車,2019年Audi進一步加入SEMI國際半導體協會,成為該協會第一家汽車廠商。

類別部分則是電動車快於燃料車,尤其是電動車大廠Tesla。Tesla推出第一款車後,就有產業人士因其破壞式創新,將之比擬為汽車產業的iPhone,後來Tesla也不斷領先傳統產業推出各種智慧化設計,像是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或持續更新的韌體,雖然Autopilot之後的部分功能頻出狀況,不過其創新速度仍快於傳統燃料車。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汽車,機車也是如此,台灣消費者最有感的就是電動機車Gogoro,其與智慧手機結合的速度與深度,遠非傳統機車可比,會有此一特色,主要原因除了電動車與燃料車架構不同,IT技術導入相對容易外,無論汽車或機車,電動車商都是市場新進者,為區隔市場、吸引消費者,智慧化會是最佳選擇。

至於地區部分的特例則是中國大陸。相較於百年歷史車廠比比皆是的歐、美、日等國,中國的車廠發展時日較短,品牌知名度和市佔率也遠遠不足,然而中國卻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這幾年成長雖然趨緩,不過2018年總銷售量仍有2千8百萬輛。在龐大市場支援下,中國政府積極扶植當地車廠,除了與福斯、通用、日產等大廠合資品牌外,之前喊出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其目標是透過創新科技的應用強化經濟,汽車作為中國的重點產業,智慧車自然成為必然趨勢。中國車廠投入巨資研發、加入國際產業聯盟等動作頻頻,而除了廠商外,中國也積極發展智慧交通,善用其領先全球的5G技術優勢,打造車聯網體系。

台商須善用資通訊優勢

至於在此變局中,台灣廠商的角色與商機何在?觀察全球車用電子產業,在此領域發展有成的半導體業者,多會與該國國內的汽車大廠合作,以異業結合的方式練兵,有所成之後再將觸角擴大到其他國家車廠。台灣汽車產業的實力有限,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助力不深,因此業者多將眼光移往中國與日本,台灣半導體無論是產業鏈與專業技術,均可填補其不足。

中國近年來雖積極強化半導體供應鏈,不過與台灣相比仍有一段差距,而半導體與IT技術是發展智慧車的關鍵,在台灣缺乏汽車產業、中國半導體能力不足的狀態下,合作發展智慧車會成為雙贏局面。至於日本市場,雖然半導體技術深厚,且已有可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的大廠,不過在車用元件與模組的驗證分析方面,日本市場的專業技術與所需儀器,均為學術機構所有,並未將之產業化,此一狀況將無法滿足即將到來的龐大測試需求,而台灣因半導體專業分工已然完成,包括分析驗證在內的各環節都已產業化,可因應包括車用電子在內的大量測試,目前台灣分析測試大廠閎康科技的名古屋子公司就已正式營運,將可提供車用電子分析服務。

雖然不乏市場機會,不過台灣IT業者要跨入車用市場,仍須調整心態。汽車的認證嚴苛且繁瑣,而且不同市場的規範未必可一體適用,光是在這部分往往就必須花上一段時間。而通過認證只是取得門票,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切進汽車供應鏈。

由於汽車所需的零組件、模組數量龐大,不可能由單一廠商全包,因此早早形成生態系統,由車商向負責整合系統的Denso、Harman、BOSCH、Continental等Tier1廠商下單,Tier1再依不同需求找Tier2零組件供應商,Tier2再找Tier3材料供應商。Tier1大廠由歐、美、日等國的大廠佔有,其他國家廠商難以切入,因此台灣廠商最多只能做到Tier2,而且就算做到Tier2,也不保證有源源不絕的訂單,Tier1廠商會依照過去合作經驗,將之群分為最佳供應商與一般供應商,因此有意投入的廠商除了維持產品品質外,還須保持耐心。

與消費性產品相較,車用領域雖然利潤更為豐厚,但因其產業特色,無論是技術研發、產品認證或投資回收,都要有長期佈局的心理準備,才能在此領域站穩腳步,逐步疊起難以被替代的競爭門檻。


圖說:ADAS的市場成長速度驚人,從2018年起,市場就有多款新車將部分功能納入標準配備。(HP)


圖說:Tesla的Autopilot是車用系統中的典型智慧化功能,近期雖傳出事故,不過此功能仍可顯示出Tesla在智慧化領域的策略布局。(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