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智慧製造投資加溫 惟部分領域亟待提升

2021/11/11 - DIGITIMES企劃

為探究台灣製造產業的智慧化發展現狀,DIGIITMES與智炬科技、國立清華大學智慧製造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逢甲大學台灣智慧製造創新營運中心以及大同大學合作,於2021年舉行相關調查,共計回收627份有效樣本,佔全台灣逾百人製造企業母體3,528家的17.8%。

DIGITIMES分析師兼研究經理羅惠隆表示,從這份調查可以看出幾個主要發現。首先,多數企業2021年的智慧投資優於2020年,但總結來說,逾半數企業的投資金額仍低於新台幣500萬元。此外兩極化發展態勢趨於顯著,包括ISA-95 Layer 1/2(感測與控制層)與Layer 5(產品生命週期與資源規劃)兩端的投入比重高,但Layer 3(製造管理)卻亟待加強。其中Layer 1/2已導入比例遠高於2020年,Layer 5的ERP更已突破九成,但在Layer 3,不論CIMM/MES、工程/製造資料分析系統或品質檢測/瑕疵檢測的導入比例均低於50%。

然而不管是從Layer 5制高點Top-down,或是從底層Layer 1/2 Bottom-up,中間一定都需要介接Layer 3足見目前導入情況相對偏低Layer 3,反倒會是製造業智慧轉型中的關鍵樞紐,理應受到更多注視,方能提升綜效。

緊接著,包括數據可視化、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工業App/微服務的導入狀況都較2020年倍增。再者,近五成企業由最高營運決策主管擔任智慧化導入的總指揮,不過僅三成企業已設立專責的推動小組。最後,在以往類似調查中「預算不足」始終是制約數位轉型發展的最大障礙,但2021年風向球已變,由「專業人才不足」取而代之成為最大阻礙;為了補足這個缺口,多數企業傾向向基礎建設服務商、顧問公司尋求協助。

羅惠隆進一步指出,談到阻礙導入智慧化的因素,由「相關技術人才不足」高居首位,顯見對業界來說,確實已意識到相關技術人才的布局與吸收,是邁向數位轉型時最重要的基石。至於智慧化過程中需要的外部支援,有24%最高比例的受訪者認為,最需要像是工業電腦、物聯網、系統整合...等等自動化基礎建設服務商給予奧援,而數位轉型管理與教育訓練業者則以14%的支持度名列第二。

除了幾個明顯的主要發現外,2021年調查所呈現出來的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態勢,還透露其他一些值得觀察的線索。羅惠隆認為,綜觀一些看似不同的投資項目,在整個智慧製造價值鏈路中,也許彼此環環相扣、交互影響。比方說企業必須先做到生產設備連網與資料擷取,之後才能執行大數據分析,做完分析後就需要可視化呈現,接著才能形成戰情室與數位決策系統,因此企業要展開智慧化投資計劃時,實有必要先行釐清這些進化路徑,避免在前置打底未成之際、就急著往後面的階段衝,一旦先後順序錯置,恐難達到預期綜效。

「轉型存在契機,但更關乎決心!」羅惠隆表示,例如疫情可能造成人力緊縮、需求暴增等情況,會驅使企業朝向立竿見影的項目做投資,這就屬於轉型契機。但有些轉型陣痛期較長的項目,在需求暴增時導入,可能無法滿足訂單,但當需求趨緩後,業主仍因市場不明而可能猶豫是否投資。此時企業是否該全力追逐短線契機?還是繼續推動中長線布局?有賴領導者展現轉型決心,洞察箇中利弊得失,制定出睿智的智慧化戰略。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an3fTdC6xEM]


圖說:DIGITIMES分析師兼研究經理羅惠隆。DIGI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