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醫護需求 善用AI優化急診醫療品質 智慧應用 影音
聚陽實業
hotspot

貼近醫護需求 善用AI優化急診醫療品質

  • DIGITIMES企劃DIGITIMES企劃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DIGITIMES攝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DIGITIMES攝

智慧醫療系統的主要建構目標,是希望透過科技的力量協助醫護人員提升醫療品質,要達到此願景,系統的功能與運作方式必須貼合醫院工作流程,方能滿足醫護人員需求,不過醫療與科技兩大產業的專業都相當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指出,雙方必須緊密溝通,方能建構最適化智慧醫療系統,在「醫療數據AI分析與智慧醫療」演講中,他就以醫院急診室為例解析AI在此場域的應用。

急診的傷病處理流程與一般醫療科室先來後到方式不同,各大醫院的急診室中常可見到心急如焚且為數龐大的病患。根據統計,台灣近十年來急診就醫的人數增加了21%,日漸擁擠的急診室大幅拉長病患等候時間,同時也會提高死亡率,嚴重影響醫療品質,解決此困境的最佳方式就是善用科技,優化醫院流程的運作效率。

黃建華表示,急診流程可分為到院時初步檢傷、醫師診斷、後續的取藥/住院/轉院等三大流程。在到院時初檢階段,醫院可透過AI的快速檢測功能在第一時間分類患者,藉此精準分配醫療資源,並改善醫療效果。進入診斷環節後,醫師可快速拿到病患的檢驗數據,並參考AI分析快速精確的做出判斷與後續醫護處置措施。醫師診斷後,醫院還可藉由AI預測病患之後的可能病況,再針對個人狀態調整醫護流程,提升醫療品質。

從急診室的案例可以看到,AI在醫療場域都僅作為病情預測之用,最終的診斷仍為醫師權責,部分人士認為醫師工作可能被取而代之的憂慮並不會發生。他以醫院中必備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為例,這些設備的出現只會提升醫療品質,並不存在取代問題。不過黃建華也認為,AI目前仍在發展階段,距離臨床實用還有一段路要走,他指出AI必須強化智慧化功能,才有機會在醫療場域的第一線落地使用。而所謂的智慧化是當需求發生時,AI並非顯示大量的數據、圖表讓醫護人員自行分析,而立即給出預測結果與建議,如此才能融入醫護作業流程,對相關人員有實質幫助。

除了應用於病情診斷,AI也可用於醫療院所的其他場景,例如與物聯網系統整合用於院內的病患追蹤,或內建於穿戴式裝置中,協助院方掌握病患的生理狀態,對此應用黃建華特別提到,近年來醫護人員的過勞議題成為社會焦點,因此AI智慧手錶也可用於監控醫護人員的健康,藉此調整工作配置。

黃建華最後表示,成熟的AI無疑是醫護人員的最佳助手,雖然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不過他十分看好此技術在醫療場域的發展潛力,未來希望透過其強大運算能力與週邊技術的整合,協助醫師快速精準的做出決策,優化民眾醫療體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