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定序協助醫師對症下藥 落實精準醫療願景 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ST Microsite

用基因定序協助醫師對症下藥 落實精準醫療願景

  • 杜育綺台北

亞洲準譯的「mNGS病原高通量基因定序」解決傳統檢測困境,精準對抗感染病原。亞洲準譯
亞洲準譯的「mNGS病原高通量基因定序」解決傳統檢測困境,精準對抗感染病原。亞洲準譯

熟悉醫療產業的人,近幾年應該常聽到「精準醫療」一詞,近年來基於基因定序的技術進步,未知病原感染也進入了精準醫療的範疇。此概念是透過生物信息和數據科學,找出病患的病原體,並且利用各種藥物與手法,精準克制病原體對人體的侵害,在2015年,當時美國歐巴馬政府就提議將投入2.15億美元發展精準醫療,英國、中國等國家也在近期將此列入政策中。

由此可見此方向儼然已成為多數國家的醫療研發重點,而在精準醫療的作法中,基因定序是關鍵技術。台灣做為全球醫療產業重鎮,在基因定序也有豐碩成果,其中亞洲準譯的「mNGS病原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精準鑑定多種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協助醫師對症下藥,達到精準醫療目標。

解決傳統檢測困境  精準對抗感染病原

2020年成立的亞洲準譯,成軍時間雖然不久,不過背後卻已有深厚的基因定序技術基礎。執行長劉君豪表示,該公司是由圖爾思生物科技所衍生,該公司專注基因定序多年,希望透過微生物技術優化醫療品質。

「不過第二代基因定序過去的價格太高,沒辦法普及到一般病患,這幾年價格進入到商用階段,因此股東們決定投入發展。」劉君豪表示,圖爾思和亞洲準譯兩家公司的營運方向有所區隔,圖爾思仍持續以往的研發項目,亞洲準譯則以臨床應用為主,將「mNGS病原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擴展到醫療體系中。

劉君豪進一步點出研發此技術的原因,「當初我們是希望解決感染病的臨床診斷問題。」他引述根據衛服部疾管署調查指出,台灣每5位院內感染者就有1位是急重症患者,面對這些患者,醫師必須儘快救治以避免病情快速惡化。

不過現在醫學對肺炎、敗血症、腦炎/腦膜炎等疾病發生的可能原因鑑定比例仍不高,主因有三,一是檢測病原覆蓋不足,由於傳統的細菌培養無法檢測病毒和PCR等檢測病原數量也不多,且現有的方式無法檢測未知病原。二是傳統細菌培養檢出率僅有10%~30%,採檢時間點、採檢技巧、檢體量和抗生素也都會影響檢出率。三是檢測時間長,病原體有厭氧菌、病毒、真菌、分枝桿菌等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的檢測時間少則2天,長的要到8週,對急重症患者來說完全緩不濟急。

如果無法即時精準的判斷病原,醫生在使用抗生素或是其他治療方式時會陷入兩難,因此醫療產業需要更敏感的病源檢測方式,亞洲準譯的mNGS病原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就可以滿足此需求。

mNGS主要用於臨床,是一項不須培養、假設的病原基因檢測技術,可直接針對檢體內的核酸進行定序,從而獲得檢體內微生物的種類、比例等基因相關資訊。這項技術的好處是可以一次性的快速檢出所有病原體,「我們的技術可以在1?2天內完成檢測,如果再加入檢體運送的行政流程,院方可在3?5天內拿到報告,協助臨床醫師短時間判斷病症,達到精準醫療目標。」

在地化深耕多年  亞洲準譯構築競爭優勢

對於國外的病原基因檢測技術研究,劉君豪坦言中國與歐美國家都有進行相關研發,不過基因定序技術對檢體資料庫的倚賴非常重,而檢體資料庫會因為各地環境不同無法共用,因此基因定序技術有在地化特色,難以在其他地區橫向複製。而在台灣市場,圖爾思和亞洲準譯都已深耕多年,並與本地醫療機構有長期且深入的合作,形成難以替代的競爭優勢。

亞洲準譯已與超過10家以上的台灣醫學中心合作,由於技術精準,因此即便檢體量不多,仍可準確檢出病因。未來規劃,現階段該公司使用的仍是二代基因定序技術,目前也正著手研發第三代,一旦成功,檢測時間將可縮短到8?10小時。

在研發新技術的同時,亞洲準譯也制定了不同期程的目標,「短期規劃是儘速取得LDTS的實驗室認證,中期則是讓這項革命性的病原檢測方式儘速的在台灣推展開來,並讓公司損益兩平,最終目標是將產品引進健保體系,透過我們的技術,提升感染病症的治癒率,用科技為民眾健康把關。」

本文原刊載於TTA雜誌2021年10月號,更多新創團隊故事歡迎至TTA雜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