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智能化預兆診斷系統 設備預防保養免煩憂 智慧應用 影音
AIEXPO2024
DForum0522

工研院智能化預兆診斷系統 設備預防保養免煩憂

無庸置疑,一向獲得工業場域廣泛應用的轉動設備,不論是馬達、泵浦、空壓機、壓縮機、減速機、鼓風機…等等,皆可謂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容或缺的關鍵元件,萬一這些設備出現異常毀損,往往釀成可觀經濟損失。

一直以來,許多高度倚賴轉動設備的工廠,為了避免設備失效而衝擊製程,習慣採取一些因應措施,包括以人員巡檢方式實施定期保養,另在關鍵設備的一旁放置備品,期望在發生異狀時緊急換置;但這些做法皆有盲點,例如唯有在巡檢當下才得知設備狀況,平時狀態則無從掌握,空窗期不小,再者譬如石化、鋼鐵等自動連續性產線,一旦中斷,在製材料整批報廢,即使迅速換置設備也無濟於事。

有鑑於此,工研院以其研發的智能化預兆診斷系統(PMS)為基礎,搭配感測器、電腦(凌華科技MCM-100設備狀態監診系統),構成一套涵蓋健康評價、壽命預測及故障診斷的完整機制,猶如半導體、光電、機械、石化、鋼鐵、食品加工…等等各種產業機械的隨行醫生,隨時監測、觀察及預警,確使設備恆常保持於最佳狀態。

掌握故障根源,大幅縮短修復時間

工研院機械所預診決策技術部經理王俊傑指出,轉動設備如產業的心臟,重要性不言可喻,無奈不少業主始終缺乏好的方法維持設備健康;以往機械設備的關鍵零組件出現狀況,必須借重資深老師傅的專業經驗與Knowhow,推測故障原因,但不同師傅經常有不同的判斷,導致障礙排除過程曠日費時、對產能影響至鉅。

「應該讓設備自己說話!」王俊傑說,只要將振動感測器裝設於設備近端,並將PMS軟體寫入MCM-100裝置,即可一氣呵成執行感測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將Raw Data轉換為有意義的資訊,再將結果上傳後台SCADA;如此業主無需借重老師傅的判斷,便能直接透過黃紅綠燈號,一次綜覽廠內眾多設備的即時運轉狀況,若察覺黃燈,可進一步藉助PMS壽命預測功能,掌握相關設備健康度之衰退情況,估算剩餘壽命並及早介入維修,若看到紅燈,可利用PMS故障診斷功能,藉由特徵比對來判斷損壞組件,立即展開修復。

事實上轉動設備的失效原因甚多,可能出自軸承的不對心、不平衡、彎曲或鬆動,也可能肇因於齒輪的斷裂、磨損或偏心,若能立即掌握故障根源,繼而對症下藥解決問題,與從前耗時拆機全面檢修相比,理當能大幅縮短復原時間、降低維修成本。

藉由MCM-100,一體實現採集、分析與上傳

王俊傑表示,過去工研院在推廣PMS的過程,需要搭配引進資料擷取卡(DAQ)、工業電腦等零散元件,再費心加以整合,才能組成完整的預兆診斷系統,導入過程繁瑣,且佔用較大配置空間。時至2017年,工研院得知凌華推出MCM-100,標榜一體整合DAQ及運算處理裝置,便著手展開估評,證實它兼具體積小、成本低、擁有豐富I/O介面與無線傳輸套件、極佳穩定性等諸多優勢,並提供24位元解析度與128kS/s取樣率,加上為國產品,舉凡技術支援、功能客製開發都相對即時便利,於是決定採用MCM-100做為PMS的硬體基底。

隨工業4.0概念崛起,市面上出現許多訴諸預防保養的解決方案,但王俊傑強調這些方案與PMS實有莫大差異。以IoT產品為例,僅擷取數據而缺乏分析能力,無從實現PMS所能達到的健康評價、壽命預測及故障診斷等關鍵功效;若以AI方案而論,礙於欠缺Domain Knowhow,沒有設備故障的Pattern,僅能靠龐大運算資源進行故障型態分類,用大海撈針方式來解題。

反觀工研院深具振動訊號分析、設備預兆診斷的技術能量,對轉動設備的許多失效特徵知之甚詳,僅須藉由簡單的類神經網路來訓練模型,再融合既有Model-based經驗基礎,即能快速呈現問題癥結,幫助各類型製造業加速排除故障、有效提升設備可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