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製造服務化趨勢的智慧工廠管理 智慧應用 影音
AMPA
litepoint

因應製造服務化趨勢的智慧工廠管理

均豪精密電腦整合製造系統處副處長 蘇長鼎.jpg
均豪精密電腦整合製造系統處副處長 蘇長鼎.jpg

「智慧工廠」的概念眾說紛紜,但對均豪精密電腦整合製造系統處副處長蘇長鼎而言,智慧工廠其實與電腦整合製造(CIM)的關係相當密切,因此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善用電腦累積知識的能力。「沒有知識,就沒有智慧。」蘇長鼎說:「1個能夠善用知識、善用資訊的工廠,其實就是智慧工廠。」

企業全員參與 才能完整建立CIM
但想要建立CIM,絕對不是買1個軟體系統到廠內安裝而已。「CIM的意義在於能找到1個新的管理方式。」蘇長鼎詮釋CIM的意義:「CIM不只是1個解決方案,而是1個新的管理哲學,必須是企業全員都積極參與的事務。」

蘇長鼎指出,其實CIM的概念在1973年就已經提出,主要是因為企業往往同時存在一些要克服的問題,包括庫存、製造等,不是用單一處理方式就能解決,所以要用整體的角度思考,導入各種資源,包括網路技術、多樣性電腦設備及通訊技術,透過1個整合的方案,才能有效的達到目標。

因此,智慧工廠的CIM建置與管理的基礎,在於設備必須具有整合能力,能夠提供正確的資訊及回饋,才能真正發揮功能,因此設備也必須有共通規格(Common Specification),才能上傳資訊、彼此聯繫,再透過詳實記錄,遇到任何問題時,可以還原真相,方便日後找出解決方案,才能讓智慧工廠的建置與管理更加容易。

蘇長鼎認為,智慧工廠的CIM基本架構最上層為執行管理層,下面則是不同的區域控制層。「執行管理層指的通常就是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就像中央政府。蘇長鼎說:「區域控制層就像地方政府,與執行管理層之間透過訊息系統(Message System)做溝通。」

因此企業透過CIM,不但可以掌握產品何時完成,還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客戶服務,如提供從訂單開始到產品製造完成入庫為止的生產資訊,遇到異常狀況的反應也可以更加迅速,促進更有效的工廠運轉與生產。

根據製造執行系統協會(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Association;MESA)的報告指出,CIM的效益指標包括,降低前置與生產週期時間平均值為35%;減少資料數據輸入時間平均值達36%,降低在製品(WIP)平均值32%,改善產品品質(良率)平均值為22%,降低交班文書工作平均值為67%,都有相當顯著的改善。

其中WIP System也屬於核心系統,必須對生產和生產流程做出反應,如100個半成品,下一站要到哪裡,就需要MES來判斷執行。

訊息系統在CIM架構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有1個好的訊息系統,就像老闆可以在全球各地對員工發E-mail一樣,生產線可以隨時告知MES應該處理的資訊。」蘇長鼎說:「如液晶面板廠為了避免機台因為閒置而造成問題,區域控制層就可以做到設備與設備之間的協調,讓製造流程最佳化。」

提高生產效率 創造更高利潤

智慧工廠的價值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太陽能產業尤其重要,因為太陽能產業已經不是有生產就有利潤的時代,必須努力提高生產效率。但蘇長鼎指出,太陽能產業要導入智慧工廠的概念,目前仍會遭遇許多挑戰,如因為沒有使用到酸製程,因此不能像面板或半導體產業一樣,在材料中加入ID,因此很難追蹤各個材料在製造過程的問題。

「如果不知道材料是那一片,就很難做分析或追蹤。」蘇長鼎說:「生產線如果無法提供正確的資訊,製程的轉換效能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此外,太陽能產業轉換效能提升因素相當複雜,就算將設備製程的能力調到最好,也不見得就能轉換成效能,「就像在籃球隊的每一個位置放入最好的球員,不見得就會成為最強的球隊。」蘇長鼎說。

因此要做改善的動作,就得克服追蹤的困難。「不可能百分之百,但至少要能做到99%以上。」蘇長鼎說:「只要能夠追蹤,就可以事先將材料的各種資訊回饋給設備工程師,以便調整製程。」

如此一來,就像是設備旁邊有1雙眼睛在看,不僅可以做到偵錯及預防,EDA及FDC的功能也能夠因此延伸,針對弱點或較差的地方作調整,動態調整品質。「如果遇到材料的品質不一,系統就可以先處理比較一般正常的材料。」蘇長鼎說:「再透過設備的調整,處理品質比較異常的材料,進而提高生產效率。」

至於區域控制層,主要用來協調設備之間的生產,以面板廠為例,由於生產線非常長,前端的工程師可能無法掌握後端的狀況,需要很多操作員在生產線之間來回穿梭,工作非常辛苦。

蘇長鼎指出,其實只要透過控制系統監看生產線的狀況,遇有異常(如用紅色警示),IT管理人員再用無線電通知操作員去解決就行了,除了可以減少人力外,因為問題解決的速度加快,生產效率也因此提升。

此外,蘇長鼎也指出,如果是獨立生產的機台設備,有時會堆積不少成品,現場往往也很難注意到,其實只要透過監視器控制成品的堆積狀況,一樣可以控制設備之間的協調與整合,提高生產效率。

「設備一定要提供完整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基礎。」蘇長鼎說:「如果電腦整合製造作的好,就能善用資訊,讓工廠變得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