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達國際與夥伴共推雲服務 助企業搶攻未來商機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
hotspot

全達國際與夥伴共推雲服務 助企業搶攻未來商機

無庸置疑,近年來多數人對於物聯網(IoT)辭彙應不陌生,只因IoT不僅是經常見諸報章媒體的熱門議題,其相關技術亦漸趨成熟、並滲透至你我生活中,隨著IoT整合雲端運算的發展,帶動快速服務與資訊更新,一來提升系統成熟度,二來更開創諸多加值商機。

時至今日,IoT所串聯的不再侷限於物與物,亦包含人、事、物所有資訊的連結與溝通;影響所及,IoT不但對於提供技術方案的業者帶來革命性影響,同時也主導企業未來的走向,從而掀起數位轉型浪潮。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企業邁向工業4.0,須先推動數位化,培養洞察現狀的能力,才能藉由可視化,循序達到預測、適應性、自主式反應等進階里程碑。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表示,企業邁向工業4.0,須先推動數位化,培養洞察現狀的能力,才能藉由可視化,循序達到預測、適應性、自主式反應等進階里程碑。

有鑑於物聯網、雲端服務躍為大勢所趨,成為驅動企業數位進化與轉型的關鍵元素,身為微軟長期合作夥伴的全達國際,不僅積極整合各領域領導業者共同推動雲端應用方案,也特別於日前舉辦「輕鬆享受雲服務 邁向AI大世紀」研討會,盼引領企業洞察如何藉助物聯網與雲端服務提振營運績效,並透過最有效益的方式將數據採集整理分析並加以運用,藉此制定未來發展策略。

全達國際總經理黎少倫引述國外專家彙整的「未來十年對人類影響最大的30項新興科技」,表示Top5行列中排第一的人工智慧(AI)、第二的物聯網、第四的區塊鏈及第五的大數據都是本次研討會的焦點,顯見議程的格局與方向實為多數企業關切的焦點所在。

藉由數位科技,提升製造業之軟價值

率先登台發表演說的講師,為來自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的胡竹生所長,演講主題為「運用雲端運算技術提升硬體與製造的軟價值」。

胡竹生指出,眾所皆知工業4.0係由德國政府提出的發展政策,旨在以德國機械設備製造業為主體,前後延伸至整個價值鏈的虛實整合;如今各國政府紛紛因應工業4.0、智慧製造提出不同戰略,基本上都期望善加整合資訊科技(IT)與操作科技(OT),乍聽之下此事難度不高,實則充滿諸多挑戰。

主要是因為工業4.0牽涉的技術甚多,包括智慧行動裝置、IoT、雲端運算、大數據、虛實整合系統(CPS)等,絕非一朝一夕可克竟全功,亟待長期努力耕耘。事實上企業在進入工業4.0階段前必須先推動數位化,做好計算機化、通訊連結等基本功,培養洞悉現在發生什麼事的實力,接著才能依序達到可視化、透明度、預測能力、適應性等不同里程碑,先知道事情發生的原因,進一步預測未來會發生何事,達到實現自主式反應之最高境界。

胡竹生說,2017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達新台幣1.1兆元,廠商家數逾13,300家,就業人數超過23萬,攸關台灣GDP、出口貢獻與就業機會,重要性甚高。該產業雖具高階技術,但缺乏資訊與製造技術的整合實力,且低價產品價格不敵紅色供應鏈,高階產品品質又不及美、德、日等工業大國,面臨重大挑戰,故政府力推智慧機械計畫,盼藉此發展智慧機械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全面智慧化應用服務,推升產業轉型。

論及智慧機械推動布局,兼具高度與廣度,前者意在打造大企業智慧製造標竿,主要透過領航計畫的推動,打造航太、水五金/手工具、塑橡膠等四大領域之6項領航企業體系,從而催生智慧典範產線,後續於相關同業公會活動複製擴散;廣度部分旨在透過SMB(Smart Machine Box)、NIP(National IoT Pass)及AI應用服務模組,提高中小企業生產數位化、設備智慧化等實力。

大陸AI市場冷卻,務實看待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貴州優特雲科技CTO張立銘,分享AI、IoT與5G在大陸市場的現況與發展。首先談論物聯網,產業分工的底層為感測器,必須以最可靠的方式,把四處收集而來的資訊送上雲端,傳遞過程會有網路要求,5G的關鍵角色即在於此。

往上一階為平台層,負責實現各種計算需求,一方面由IoT平台提供聯網管理、應用效能、營運支撐等功能,二方面由大數據引擎建立資料處理分析與資料服務等相關機制。物聯網價值鏈的最頂端為服務應用(例如智慧停車、智慧抄表、智慧農業、智慧物流…等等),近來十分火紅的AI、機器學習等技術,正是IoT服務應用的重要催化劑。

張立銘認為,IoT所帶動的最大價值,不在於技術,而是典範轉移,譬如製造業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提升良率或加速排除故障,即是典型之例。談到大陸IoT產業,現今呈現三大趨勢,首先隨著智慧穿載興起,人們看到了科技為生活賦與的光明前景與服務體驗,可望從C端開始產生全新生態革命;其次透過廣泛多樣的資料收集與處理,城市將變得可被「檢索」,有助打造智慧城市;再者隨著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的提出,藉助IoT持續感知客戶需求,創造新的服務與管理模式,推動業務成長,IoT開始對製造業展現莫大價值。

他接著提出個人觀察,包括IoT與農業的融合迫在眉睫,智慧農業正逐漸向產中、產前擴展,尤其針對大品類經濟作物、農機設備、倉儲物流、農機金融等領域;隨著基礎建設日益完善、電子商務爆發,物流業進入成熟期,使智慧物流蔚為顯學;未來IoT面對各種流量攻擊將成常態,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至於5G,大陸將從2020年開始進入商用,屆時企業市場將是帶給營運商營收成長的最大契機。但5G產業仍有亟待克服的挑戰,必須重新定義市場與商業模式,才能有效釋放5G的增量機會,且須設法優化頻譜可用性、頻譜效率及使用體驗,並避免頻譜、技術及營運商服務的碎片化。

有關大陸AI產業,現已進入平穩發展期,投資熱度趨緩,而諸如百度、阿里巴巴或騰訊等大企業,在AI產業資源整合中扮演要角。儘管人們對AI的憧憬已見冷卻,但不代表AI就此沈淪,只是關注的重點不再是演算能力、資料,而是如何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妙用大數據與AI,創造商業價值

台灣微軟PDS(Partners Devices Solutions)IoT的TSP(Technology Solutions Professional)徐國偉,分享多數人備感興趣的數據與AI應用主題。他強調AI的核心價值,並非取代人類,而是透過人與機器協力產生「終極智慧」,做到過去做不到的事。

基於上述理念,微軟設計的AI平台,定位在將資料轉化為決策與行動的依據,意欲善用此平台而發揮莫大價值,須依循4個關鍵步驟,依序是定義問題、收集資料、建立模型(含驗證)、產生決策與行動。

他強調「定義問題」首要步驟十分重要,許多AI專案之所以失敗,即是企業想錯問題、或思考得不夠清楚,至於下一步「收集資料」,欲將此事做好的訣竅,在於須根據問題的可能答案,來決定資料收集的範圍,看似簡單,但出錯的機率依然不低,例如某扣件製造商將AI專案主題設定於「探索崩牙發生的原因」,雖然已把問題定義清楚,無奈專案進行3個月後觸礁,只該公司僅倚靠人工收集相關資料,但老師傅們習慣根據記憶來填寫記錄,完整性與正確性有待商榷,無從推估萠牙真因,記錄收得再多也無用。

徐國偉接著提出微軟AI案例分享,例如某通訊模組廠商以通訊模組、機電系統,組成可安裝於清潔機的數據收集系統,繼而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實現清潔機預測性維護功效,從而贏得清潔機製造商、清潔公司等直接與間接客戶的青睞;此外有模具公司利用監督式學習技術,搭配Azure Machine Learning Studio協助快速建模,成功實現金屬加工件品質預測目標。

專家提真知灼見,闡釋數位應用成功訣竅

主辦單位精心策劃下,於上午時段舉辦一場由黎少倫主持的「全球5G/雲服務/大數據的應用趨勢與價值」座談會,與談人包括稍早前擔講師的胡竹生、張立銘、徐國偉,再加上前博科大中華區總經理于肇烈。

胡竹生認為製造業可善用機器人,執行工廠內人們不想從事的工作,例如水五金研磨,但此機器人非取決於傳統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能夠透過AI輔助具一定聰明才智,可結合現場與雲端形成協同智慧,從而辨識全球所有物件。並根據辨識結果主動施展準確的因應對策。

張立銘認為台灣優勢在於創意與人才,因此即使大陸AI市場冷卻,台商仍可朝向上層應用尋求突破點,藉由產業創意與典範轉移過程,徹底改善各個產業的痛點。徐國偉強調做AI必須「有心」,只為了跟流行而做AI,必然不會成功;此外切記AI不是產品、而是做事方式,必須先有Idea、再靠足夠的資料來驅動,才可望成功。

于肇烈長年在大陸工作,對於當地生態有深切觀察,他認為欲推動高科技發展,政府著實扮演關鍵角色,例如大陸政府早年對於互聯網支付產業的支持即為一例,否則凡事講究流程、程序或招標,難免錯失先機,這點頗值得台灣借鏡學習。

善用IoT、雲端結合資安,發揮落地應用妙效

在研討會下午場次,主辦單位分別以IoT/PM2.5、Cloud/Cyber Security為題,規劃兩個分組議程,前項分場依序由MTL(Measurement Technology Laboratories)執行長David Dikken、資策會智慧網通系統研究所副主任王德仁輪番登台;另一分場的講師陣容,則包括NetApp資深技術顧問莊祖修、趨勢科技行銷技術部技術顧問吳宗霖。

David Dikken分享如何將雲端科技應用於環境科學,造福人類健康及全球環境,例如台灣工研院利用無人機搭配MTL的濾膜,輔以微軟Azure大數據平台,打造PM2.5/PM1.0空汙即時監測系統。王德仁預期,未來將從雲服務轉向「雲+邊霧(邊緣運算及霧運算)服務」,而5G挾著超高速/大頻寬、大連結、低延遲等優勢,頗適合用於支撐AIoT邊霧運算場景,滿足AR/VR、無人機、自駕車、工業物聯網等眾多應用需求。

莊祖修以NetApp Data Fabric架構為基底,闡述如何利用此架構下NetApp FabricPool 、SaaS Backup、Cloud Volume ONTAP 等功能,輕鬆加速存取並保護混合雲資料,快速建構次世代資料中心結構。吳宗霖細數近年重大資安事件,指駭客已將區塊鏈、IoT視為新威脅的發展題材,企業必須認清過往封閉系統已不再安全,應當提高警覺,根據駭客的思路轉變方向,認真思考防禦對策。

活動最後,由黎少倫擔任主持人,邀請下午場次的王德仁、吳宗霖、David Dikken等講師,連同上午場與談人之一的于肇烈,共同探討「IoT/區塊鏈/網路安全產業的市場與串聯跨界的應用」議題。

黎少倫以近期晶圓大廠遭駭事件為開端,點出資安的重要性;吳宗霖則強調,企業推動創新服務的一開始,即需納入資安規劃,做好網路隔離及存取管制,如此可望大幅減少日後出問題的機率。

David Dikken重申,PM1.0細懸浮微粒一經吸入人體,將直接進入血液,是導致失智症、甚至早逝的元兇,此固然是挑戰,亦是機會,可藉助IoT、雲端、大數據等科技助力加以解決,促進人類生活品質。

王德仁認為,儘管近年雲端服務鋪天蓋地影響全世界,但某些處在利基市場的小而美而精之企業,仍有許多需求尚未被滿足,可以預見今後會有更多邊霧運算、微服務誕生,意在填補這些需求缺口。

黎少倫說,現今台灣企業紛紛推動數位轉型,面對5G、AI等新科技浪潮,勢必需要做一番準備。對此于肇烈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大陸企業面向新科技的思路頗為激進,例如某5G解決方案業者,不斷思考如何利用5G高速度、大連結與低延遲的特性,開創具吸力的應用場景,以回頭帶動5G解決方案的繁榮成長,因而跨界發展適用於電動車、自駕車的車前警示系統,相對來說,台商沈穩保守,偏向一步一腳印,建議不妨借鏡大陸企業,考慮事情時多想兩三步,勇於挖掘創新商機,加速促進業務的升級與轉型。

圖說;全達國際總經理黎少倫表示,綜觀國外專家提出的「未來十年對人類影響最大的30項新興科技」,其中名列第一的AI、第二的IoT、第四的區塊鏈及第五的大數據,都是本次論壇的焦點議題。

圖說;來自台灣微軟PDS IoT的徐國偉博士說,企業推動AI專案,必須歷經定義問題、收集資料、建立模型、產生決策與行動等4個必經步驟。

圖說;全達國際總經理黎少倫(右一)擔任主持人,偕同工研院胡竹生所長(右二)、微軟徐國偉博士(中)、前博科大中華區總經理于肇烈(左二)、貴州優特雲科技CTO張立銘(左一)等與談來賓,共同探討5G、雲服務、大數據的應用趨勢。

圖說;下午座談會由全達國際總經理黎少倫(右一)擔任主持人,與談來賓包括資策會副主任王德仁(右二)、趨勢科技技術顧問吳宗霖(中)、前博科大中華區總經理于肇烈(左二)、MTL執行長David Dikken (左一),探論IoT、區塊鏈及網路安全的市場與串聯跨界之應用。

圖說;多數企業都思考如何利用物聯網與雲服務達成數位轉型,帶動營收及生產力翻倍成長。本次論壇設定的「輕鬆享受雲服務 邁向AI大世紀」主題,十分契合當今企業市場的主流需求,因而吸引大批聽眾踴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