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資訊系統之整合發展與實務探討 智慧應用 影音
Mouser
Event

臨床資訊系統之整合發展與實務探討

  • DigiTimes企劃

台灣飛利浦 醫療保健事業部總經理 簡博昌
台灣飛利浦 醫療保健事業部總經理 簡博昌

臨床資訊系統從二十多年前開始發展以來,有著長足的進步。台灣飛利浦醫療保健事業部總經理簡博昌指出,臨床資訊系統由手寫病歷進入到抄寫後輸入電腦的表單電子化,再進一步到整合各種檢驗照片、脈搏╱心電圖檔的病理報告,搭配自動化擷取量測儀器的生理數據,將病患資訊用多角度方式整合,提供更好的臨床診斷與決策,現在更已進入以病人為中心的病歷資料庫規劃。

資訊應用第一步驟是擺在加護病房,病人周遭有監護儀、呼吸機、靜脈泵、血氧器、血流速計、透析儀等眾多設備,靠護理人員的用人工記錄抄寫相當費時,而且容易忙中有錯。透過飛利浦ICIP臨床資訊系統,醫生只要直接在系統的客制化操作介面上,針對不同病人項目增減、訂製出特製化記錄表單,可以最小解析度1分鐘為單位做I/O輸出入自動記錄與計算,以螢幕視窗捲動並同步並行的記錄模式,即可呈現生命徵象、趨勢圖及警示等資訊。

過去ICU在處理各種檢驗的照片、圖片時,都是用附夾或影印剪貼的方式加在紙本報告上,現在透過電腦可用圖形介面方式整合起來一起呈現。目前飛利浦已做到超過450種國際知名品牌的監護儀、呼吸器、麻醉機、IV pump、洗腎機與其他臨床設備的界接與資料擷取,每一個可界接的儀器,還有特殊監測元件模組可作定時啟動、關閉、記錄使用時間以及協助計價。

臨床決策系統可藉由讀取病患生理資料,搭配集結過去醫生診斷資料庫的診斷準則元件(Rules engine)並加以電腦化,做到臨床評分/建議系統,臨床數據對比,依照Sepsis、VAP、 GLU、等臨床規範Bundle化治療評估,疾病嚴重程度的評分系統,可依照TISS 28、SAP II、APACHE II、ARDS score以及可自行定義、添加的評分規則等,很快的計算並列出建議項目,供醫師決策。統計報表則可以不同分類項目、搜尋要件下,以多維度呈現易懂的立體圖表。

ICIP全球成功部署應用與導入

簡博昌指出,到2010年六月為止,飛利浦173 ICIP系統已在全球5,500張病床上建置與應用,而139 ICIP系统在歐洲╱亞洲地區有部署3,600床,特別針對台灣與香港所開發的中文化ICIP系統也建置了800床,其中以台灣為最多,並且安裝過程積極與第一線的醫生、護理人員互動。

簡博昌也提到,CIS系統導入從需求訪談、規劃(時程/範圍/預算)、建置實施、上線等時程長達3~6個月,也需要連帶考量床旁儀器的擴充性,一起做整合規劃。能廣泛支援各種像是NICU、OR/Threate(開刀房)、Recovery PACU、CCU、ICU、PICU等重症臨床單位,特別是開刀房、麻醉室,所需要的資料蒐集密度要到每分鐘一次,並考量到系統效能、容量擴充性,以及備份與備援機制。

從臨床面考量上,簡博昌認為CIS不應被視為只是做表單的系統,更有價值的在於其累積資料庫,應用到往後的臨床研究,協助提供及早發現、提早治療的醫療流程。某些醫院已經做到可將臨床資訊系統的位階處於最前端,接觸到病人與其周遭的裝置,往上連接到各種資訊系統,再往上整合EMR電子病歷,再連接到行政單位與HIS醫療資訊系統。

簡博昌最後總結CIS系統未來的臨床發展重點,在於Care Bundle(護理捆綁)的應用,Advisory諮詢的應用,以及Medication Order(訂藥)方面的整合。他提到飛利浦對臨床資訊系統發展的理想,就是藉由電腦資訊系統的導入,病人的病歷資料不再依診療器官區域,被分散、存放到各科門診、重症與檢驗單位,能以病患為中心,醫生藉由臨床資訊系統直接調出各單位的資料整合呈現出來,並使得整個醫療工作流程改變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