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私有雲出發 建構醫療╱照顧╱保健三合一的健康雲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KEY
ST Microsite

以私有雲出發 建構醫療╱照顧╱保健三合一的健康雲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院長 李友專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院長 李友專

雖然以國民電子健康紀錄(EMR)為核心,集合醫療雲(Medical Cloud)、照顧雲(Care Cloud)及保健雲(Wellness Cloud)為一體的台灣健康雲(Health Cloud),備受各界期待,但卻也有人擔心,病患隱私資料放在公有雲上的安全問題。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對此表示,在醫院對病患隱私資料還無法放心放置在公有雲之際,醫院可先行建置成私有雲,馬上就享有節省電費與IT管理成本的好處,未來若能將此高效率系統複製到雲端,或許還會出現想像不到的商業模式。

人人都需要的照顧雲

李友專指出,照顧雲將是每個人年老時都需要,衛生署就有個運用雲端IT科技的遠距照顧計畫,但目前僅在長期照顧機構上看到曙光。如英國West Lothian小鎮以床邊感測器結合雲端機制,創下當老人不慎跌落時僅22分鐘就趕赴至現場處理的能力。

英國市場在居家照顧上的先進,也得力其保險勇敢的納入與試驗。反觀台灣目前遠距照顧(Telecare Service)部分,除了機構式照顧之外,居家與社區照顧尚未找出可持續運作的服務模式。李友專指出,全球這種照顧模式僅有第三方(如政府)付費下才會成功,若要靠照顧的弱勢出錢則往往不了了之。

涵蓋更廣泛、更創新的保健雲

李友專更指出,Wellness Cloud(保健雲)將是創意最多的領域,如有個可付錢下載的健身軟體,只要用戶設定好並照表操課去健身房報到,業者就付錢給你;如果很勤快的去健身房還有機會賺錢,這種跟用戶「對賭」健身,其實也等於創造了一種商業模式。

在社群網路部分,Nike早期曾推出Nike+感測器,任何標示Nike+的球鞋在安置Nike+感測器後,可由用戶的iPhone、iPod自動感應並安裝相關軟體,時時幫用戶自動進行跑步記錄,還可以上傳到Nike網站並貼到臉書上。

李友專表示,保健雲除了健身、保健之外,還可以結合旅遊、運動、養生食物,以及台灣擅長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像先前的101登高大賽,就有200位登高參賽者,每位胸前貼上一個陽明大學研發的無線微心電圖計,可以隨時回傳看到每位參賽者在每個樓層的心跳狀態。

有助於醫療學術研究的醫療雲

至於醫療雲,李友專認為可以協助建立Personalization(個人化)、Participation(參與)、Prediction(預測)與Prevention(預防)的4P醫學。許多醫院已慢慢將其電子病歷資料(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轉換成有高附加價值的臨床資料庫(Clinical Data Repository;CDR);健保局也有一份集結過去12年來全台灣2,300萬人的國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NHIRDB),供學術╱研究人員申請、取得;衛生署也已開發生物統計加值雲(Biostatistics Value-add Cloud),將健保局資料還有癌症、死亡檔案等資料庫在匿名狀態下相互串連;國家癌症中心的癌症研究雲,也希望能將每年花掉300億新台幣的生物醫學學術研究成果累積起來,如何累積這些基因資料庫,做為未來個人化醫療的依據,將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北醫也聯合幾家醫院合作一套醫療終端運算系統(Medical End-User Computing system;MEUC),在面對各種層層阻礙之後,將各醫院病歷資料去除掉個資之後,透過MEUC平台來做交換,做為跨醫院臨床病歷的雲端研究資料庫,彌補了健保資料庫內欠缺每個健保病患的確診資料缺憾,讓更多研究可以在裡面實現。

李友專最後總結,雲端運算會改變生醫研究資料庫服務的面貌,但雲端運算同步要把隱私做好,對健康資訊科技(HIT)未來發展非常重要,尤其在一些醫療資源缺乏的開發中國家地區,其彈性與成本效益可以符合各種健康照顧的需要,並解放既有IT架構中規模延展性與存取性的門檻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