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成立BioICT聯盟 打造未來50年黃金產業 智慧應用 影音
Mouser
litepoint

交大成立BioICT聯盟 打造未來50年黃金產業

50年前,國立交通大學以博愛校區作為半導體及資訊研究基地,使台灣飽嚐50年經濟起飛之甜果;展望未來50年,交大看準生醫資電將帶動另一波經濟奇蹟,決延續博愛校區孕育第一代高科技領航者之能量,在此興建生醫產學合作專用園區,全力投入生醫教學、研究及產業創新協成。

日前,一群參與「交傲計畫」的交大學子,在校園浩浩蕩蕩舉行「串聯你我,交傲大遊行」,將一人募款新台幣550元所得的12萬元,悉數捐贈校方,作為創建「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之用。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將帶領交大結合生醫資電,迎向下一個輝煌的50年。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將帶領交大結合生醫資電,迎向下一個輝煌的50年。

近220位交傲學生訴諸「追求本世紀驕傲」精神,仿傚上一世紀老校友每人1,000元捐款興學的壯舉,以實際行動響應交大的生醫資電(BioICT)轉型大業,期望下一個50年,生醫產業能如同近半世紀的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創造台灣經濟高潮。

「距離賢齊館落成啟用,尚需時1~2年,但我們已不能等!」交大校長吳妍華表示,為有效帶動生物科技、電資理工跨域研發能量,交大決定發起成立全台灣唯一生醫資電聯盟,規劃一年舉辦12場「BioICT新華講堂」、9場「BioICT博愛技術論壇」,並定期推動「BioICT新創協成—企業專案交流」活動,亦訂於2013年1月22舉行「NCTU BioICT Consortium說明會暨首場論壇」,作為聯盟誓師成軍的起點。

整合ICT資產 擘劃全新藍圖

近幾年來,伴隨兩兆雙星產業蒙塵、鑽石起飛方案遲未突破,使得人才與科研斷鏈危機若隱若現,眾多交大校友不免憂心,台灣下一波優勢領域究竟何在?幾經深思,交大與校友有所共識,咸認為涵蓋生醫器材、感測檢測、生醫資訊、食品履歷、生質能源、生醫光電等項目的BioICT,將是驅動台灣未來50年經濟競爭力的關鍵。

吳妍華指出,在此前提下,交大早在5、6年前,即開始著手整合學校與校友的ICT資產,從半導體資通訊領域出發,推動生醫資電之跨領域研發,期望針對BioICT這個嶄新的產業方向,協助台灣培育人才、蓄積軟實力,順勢打造下一個屹立50年的黃金產業。

在過去5年多期間,交大在ICT跨生技領域方面所投注的研發金額,高達數億元之譜,不僅可見原本擅長電機或資訊等學術領域的教授,逐步補強生醫方面的知識,校方也在2011年前延攬原任陽明大學校長的吳妍華加入,希冀借重其浸淫生物醫學領域長達30餘年的豐厚歷練,巧妙結合交大既有的半導體與電機強項,加速BioICT轉型步調。

更重要的,交大已與10家醫療院所展開合作,並陸續繁衍生醫電子研發成果,譬如針對癲癇或暈眩等腦神經疾病,發展諸多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治療方案,此外也藉由生醫感測晶片的研發,鋪陳遠距醫療應用方案。

BioICT聯盟成軍 吹起產學合作號角

「交大念茲在茲的願景,乃是協助台灣產業開發高值化的醫材,而非一味在『毛三到四』的零組件打轉。」吳妍華說道。該校除將透過BioICT Consortium說明會場域,對外界介紹其生醫資電研發能量外,更希望據此搭建人才培育、產學結合的平台,一方面延攬更多生醫人才加入交大,二方面與企業界合作研發,讓富含價值的發明與技術走向商品化。

正因如此,交大針對BioICT聯盟規劃設計「新創協成」活動,並非沿用過往較常聽聞的「育成」名詞,即是期望藉由不同專業領域的內外部菁英聚首,相互砌磋、研究與發展,使BioICT研發成果真能變成產品。在爾後舉辦的企業專案交流活動,交大老師除將講授BioICT課程,也不吝介紹重要發明技術,俾使聯盟從中尋獲商業契機,另外也為創投或天使基金拓展投資管道。

吳妍華強調,交大為籌措生醫研發基地「賢齊館」的建造資金,除透過交傲計畫募得12萬元外,也接受校友以個人或企業團體名義進行捐款,凡是個人捐款金額大於1萬元、團體捐款金額大於10萬元者,將順勢成為BioICT聯盟的個人會員、團體會員,連同交大學生,都享有不限次數參加各項講堂或論壇的權益,其間包括了定調為「Bio與ICT之對話」的新華講堂、定調為「Campus與Industry之對話」的博愛技術論壇,以及上述的企業專案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