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BioICT聯盟帶領台灣生醫產業邁向新世代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Key
ST Microsite

交大BioICT聯盟帶領台灣生醫產業邁向新世代

與會人士(由左至右)華孚科技董事長蔡豐賜、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考試院考試委員暨國防醫學院特聘教授胡幼圃、交大校長吳妍華、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曾志朗、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紀威光、交大策略發展辦公室執行長溫岸、交大劉典謨教授。
與會人士(由左至右)華孚科技董事長蔡豐賜、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考試院考試委員暨國防醫學院特聘教授胡幼圃、交大校長吳妍華、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總校長曾志朗、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紀威光、交大策略發展辦公室執行長溫岸、交大劉典謨教授。

多年前行政院為帶動台灣資訊產業向上發展,曾投入大筆預算推動兩兆雙星計畫,可惜最後的成果並不理想。有鑑於此,50年前奠定台灣在半導體及資訊產業領導地位的國立交通大學,為提升生物科技、電資理工跨域研發能量,決定成立全台灣唯一生醫資電聯盟——BioICT,並著手創建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全力投入生醫教學、研究及產業創新。

除此之外,交通大學更規劃一年舉辦12場「BioICT新華講堂」、9場「BioICT博愛技術論壇」,並定期推動「BioICT新創協成—企業專案交流」活動,更於2013年1月22日於交通大學舉辦了一場「NCTU BioICT Consortium說明會暨首場論壇」。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表示:「多年前我們便察覺到台灣產業發展的困境,所以在2年前便有籌組生醫資電聯盟的計畫,也就是將台灣最引以為傲的電子資訊科技,與極具發展潛力的生物醫學科學結合,進而創造台灣下一個黃金50年。」交大策略發展辦公室執行長溫瓌岸認為透過這項計畫的推動,可以讓原地踏步多年的生技產業,獲得大幅的成長。

其實長久以來,交通大學一直在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的過程中,扮演培育英才的角色,並且積極投入各種創新技術的研發工作,以滿足不同產業的需求。例如,在過去5年多期間,在ICT跨生技領域方面便投入高達數億元的研發經費,讓原本擅長電機、資訊等學術領域的教授,得以強化生醫領域的相關知識。

「相較於其他學校,交通大學在創新技術的投入確實非常令人尊敬。」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的曾志朗指出:「交通大學除了積極向教育部爭取相關補助之外,也主動出擊爭取與各領域的企業捐款,才能夠順利讓BioICT計畫成行。」

在舉世聞名的新竹科學園區,有超過70%企業的總經理畢業於交通大學,足見交通大學在電機、資訊領域所具備的雄厚實力。面對台灣產業面臨的困境,許多事業有成的校友更希望盡一己之力,參與BioICT的計畫。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指出:「台灣已經沒有時間空等待了,必須集合民間與學術界的力量,全力推動BioICT計畫,讓台灣產業邁向另一個顛峰。」

華孚科技董事長蔡豐賜:「交通大學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次推動BioICT計畫,正好能夠補足政府相關政策上的不足之處,讓台灣在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生醫資電領域中,保有相當重要的關鍵地位。」

在交通大學的規劃中,將從50年前交大發展電子半導體產業的博愛校區作為研究基地,並且從今年開始興建前瞻跨領域生醫工程大樓—賢齊館,以滿足台灣生醫產業未來的發展需求。

BioICT計畫主要是希望協助台灣產業開發高值化的醫材,更希望透過BioICT Consortium說明會,對外界介紹交通大學在生醫資電研發能量外,藉此搭建人才培育、產學結合的平台,並強化與企業界合作研發的關係,讓更多發明與技術能夠走向商品化。

「儘管台灣在醫材領域的佔有率並不高,但是成長速度確實全球第二快的。」考試院考試委員(生技醫藥代表) 胡幼圃博士解釋:「台灣每年生產的醫藥器材中,有超過50%以上都是外銷,每年成長的幅度超過8%以上,足見該產業發展潛力確實非常雄厚。」而為了協助生技產業將產品外銷到國外,相關單位也積極修改相關條文,讓更具競爭力的產品能夠提早在台灣上市。

醫材是台灣產業切入生物科技領域最快的途徑,因為研發新藥或學名藥所需的資金與成本都非常龐大。杏輝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營運長蘇慕寰博士:「研發新藥所需的時間非常長,光是尋找適合的原料便需要數年以上,尤其後續還得經過臨床實驗才能上市,但這也是杏輝製藥一直努力的方向。」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副執行長紀威光博士:「臨床實驗室新藥上市前必須經過的一項工作,尤其美國FDA更是對這項實驗非常注重,所有程序都必須按照規定執行,否則便必須重新申請。」

目前交通大學已與10家醫療院所展開合作,並陸續繁衍生醫電子研發成果,譬如針對癲癇或暈眩等腦神經疾病,發展諸多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治療方案,並藉由生醫感測晶片的研發,鋪陳遠距醫療應用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