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攜手雲端科技實踐醫療雲概念 智慧應用 影音
東捷資訊
緯謙科技

ICT攜手雲端科技實踐醫療雲概念

  • 吳怡陵台北

老年化社會來臨,不僅改變了人口結構,也促使醫療服務發展重點由急症治療,轉而為以慢性疾病為主。隨著慢性疾病型態發生率節節升高,相關治療費用也持續攀升,針對如何達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醫療資源浪費與高額支出、提高醫療院所看診值勤效率、節省更多醫療寶貴時間,透過了解各層面需求來整合產業,創造新興醫療雲照護服務產業為發展目的,這些都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

在醫療院所需求層面上,心臟病患在無心臟功能監控服務下,需要長期約診的醫療行為,現實生活上將導致不僅病患?照護端的疲於奔命與高額醫療開支,也將造成醫療院所端醫療資源嚴重的佔用情形。

台灣大部分醫療院所並無E化生理資訊記錄系統,以致於醫護人員在巡邏病房時,甚至需要以手抄方式記錄心臟生理資訊,容易因為值勤時病患數目多而發生寫入錯誤資訊,間接需花費更多時間作勘誤,將導致整體病患看診效率變差等情況發生;此外,無一套完善整合區域內所有病患病史之醫療雲系統設備,對於醫生在初步診斷心臟病急性?慢性疾病確診患者時,因為無完整的心臟病病史監控追蹤記錄,在轉診與診斷病情的判斷上也會造成某些程度上的執行困難,可以說心臟及中風病患是最需求遠距健康照護的病患。

遠距醫療系統中的遠距病人監測系統,或稱遠距監測,主要用以提供罹患慢性疾病病患的居家健康照護服務,使病患可以自我健康管理。運用此項技術,將居家醫療儀器使用者每日的生理狀況,如血壓、血糖、體溫等生理訊號,經由網路技術傳送至中央資料庫儲存,並建立個人的生理資料庫,一旦生理訊號發生異常時,即可以發出警告訊號,或是進行遠距會診。

目前遠距病人監測受限於實質空間上的阻礙,還是比較專注於慢性疾病的管理發展,包含使用遠距介面來進行病人與健康照護提供者間的病人資訊的收集與傳遞。現在已將此技術使用於數種疾病的監測,如心臟救護、糖尿病、肺部疾病、藥物服用、心智健康、併發症與其他等。

運用生理監測器材可測定多種生理參數,包含血流、血氧、血壓、心電圖、呼吸、脈搏等項目,可以瞭解心臟、血液動力、呼吸系統與腎功能等生理狀況。隨著生理監測器已具備自動記錄與傳輸的功能,且可與病人臨床資訊系統(CIS)整合,促使生理監測器材已成為醫院資訊系統的一部分。因此為符合市場需求,生理監測器材也朝向與CIS整合更完善、可攜帶、具無線網路傳輸功能,且操作便利的方向進行開發。

ICT科技與雲端科技結合於疾病監測的應用,以解決住院病患住院康復期監護生理資訊,提出適切的流程策略,醫生在處理疾病時可以使用科技做為後盾,利於醫師與家屬能夠隨時監控病情發展。

目前歐美市場已從原本以治療和照護等機構照護為主的思維,逐漸轉變為以自我預防角度作為醫療保健產業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在醫療費用節節高昇的社會壓力下,漸漸思考如何藉助高準確度、高鑑別度的技術,才能夠有助於在疾病或徵兆發生初期即能被遠距健康照護日常居家檢測出,以期能夠達成早期檢測、確定可能病因,而提出適切的預防策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