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附醫智慧醫療展AI門診系統3D列印 智慧應用 影音
瑞力登
AI Fine Tunning-ASUS

中國附醫智慧醫療展AI門診系統3D列印

  • 俞鴻樟台北

中國附醫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
中國附醫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

透過智慧化系統的輔助提升醫療品質,成為近年來全球醫療院所的營運重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近年來也積極投入發展,在6月27日至30日的「2019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中」,中國附醫就將展出大幅提升醫師問診效率的AI門診系統,與將精準醫學落實於骨科、整形外科等科別的3D列印技術。

關於AI門診系統,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吳亞倫指出,從2016年底Google的AlphaGo陸續擊敗職業棋士並成為全球焦點後,各產業就開始意識到AI的強大效能,中國附醫從2017年就已經開始研發,將AI與醫療系統結合,經過3年發展,AI已成為全球醫療產業重要趨勢,以深度運算快速判別X光、超音波、斷層掃描等醫療影像的做法也逐漸普及,光是2018年美國FDA就核准了12項醫療影像AI系統產品,而中國附醫這次展出的AI門診系統,已應用於心臟、腎臟、胸腔、乳房外科、兒科、眼科、精準醫學、健檢中心等8個科別的門診,用以協助醫師看診,提升準確性與效率。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吳亞倫。

中國附醫人工智慧醫學診斷中心主任吳亞倫。

中國附醫AI門診系統的運作方式,是先由現有的病理影像建立起大數據資料庫,再以AI學習訓練並分析篩選檢視找出可能病理特徵。這些工作過去都必須由醫師親為,檢視X光、斷層掃描等影像,不但耗時而且費神,對醫療工作繁忙的醫師來說負荷頗重,因此以AI先行檢視,醫師再於門診時做較簡單的第2步確認,將有效減低工作負擔,並可提升問診速度。而除了病理影像檢測外,中國附醫也正研發非影像如腦波等生理訊號的檢測。

影像檢測外,中國附醫的AI系統也發展出第二專家意見功能。在會場中可看到此系統以深度學習演算法回溯歷史資料,學習過去醫師在面對各種病理狀況時所下的判斷,當醫師在問診時,AI會從根據過去病例去學習醫師診斷的結果做出輔助報告,並即時提供給問診醫師第二意見,除讓醫師參考外,也有助於醫師問診的完整性。

至於另一展出重點3D列印,則是中國附醫是在2014年就與美國大廠合作成果,目前主要用於整形外科、牙科、骨科與神經外科。中國附醫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指出,3D列印具有少量多樣功能,在現場展出中將可看到,使用者透過模擬軟體在同一設備中列印出不同樣式的物件,此一特色可完全滿足現在醫療領域中精準醫療的需求,此系統可針對病患不同形狀的骨骼、器官,列印出適合的物件。

中國附醫的3D列印系統不僅止於硬體,從病患門診就已開始。在門診階段,醫師可先從模擬軟體構建出模型,病患可由此預知未來替代的骨骼和器官樣態,由於中國附醫3D列印的軟硬體精度極高,列印出的實品與軟體模擬一致,因此與病患期待的結果一致,產生醫療糾紛的機率就大為降低,事實上中國附醫的3D列印上線使用以來,醫療品質及滿意度也大幅提升。

與傳統骨骼重建作法不同,3D列印前期建模花費較長時間,實際手術與術後照護的時間較短,這除了縮短病患的適應期外,也可讓經驗較少的年輕醫師操作模擬系統,有助於醫師的培養。在材料方面,中國附醫除與第3方廠商配合外,也自行研發列印材料,目前也積極開發金屬與細胞兩種醫療器材。

中國附醫是台灣智慧醫療的先驅之一,在2019年於世貿一館舉辦的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中,將看到AI與3D列印的完美應用,中國附醫也歡迎業界先進與產業朋友蒞臨A0828攤位,將會有專人服務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