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服務共創自駕車生態系 大廠雲集激盪火花 智慧應用 影音
Vicor
litepoint

技術與服務共創自駕車生態系 大廠雲集激盪火花

自動駕駛技術在IoT、5G、數據分析等技術逐步成熟後,許多應用漸漸從概念轉變為可能實現的服務,具備自駕科技的汽車,開始在各國自駕場域進行測試,甚至實際在道路上奔馳,作為世界電子業供應鏈的核心,台灣如何因應這樣的變局?又該如何在自駕車生態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10月1日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主辦的「自駕車創新科技與商機國際論壇」,邀請到許多國際知名自駕領域大廠,從供應鏈生態、資安與驗證及MaaS (Mobility as a Service)等三大面向進行專題演講,希望能帶給台灣產業界新的思維,並在自駕產業中站穩台灣的關鍵地位。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自動駕駛技術為人類生活開啟全新世代,除以往的道路交通體驗外,自駕技術的發展更為產業帶來許多機會,不論是軟硬體及傳統車廠,都可在相關的技術環節發掘商機。同時因台灣在資通訊產業擁有極為堅強的技術實力,面對自動駕駛所需的聯網與邊緣運算處理,都可獲得對應的解決方案。

2020到2030的三階段目標 Bosch暢談中國大陸自駕產業新布局

Bosch 大中華區副總裁徐大全博士提到,中國大陸新能源車開始走向更多元的應用情境,如共享汽車乃繼叫車及單車服務之後興起,相關產值也快速增加。而隨著大陸智慧城市的布局逐步到位,智慧聯網汽車ICV概念也快速發展,城市對交通自動化管理及相關設備滲透率也得到提升。

徐大全指出,大陸對自駕產業發展的目標,共有2020、2025及2030三個階段,如2020年希望可以達到50%汽車聯網,並在相關法規與技術的磨合達到一定程度時,L3自動駕駛技術進入市場,並以4G為基本網路技術。2025年將達成新車全部智慧化,而聯網技術前進至5G。2030年則將在全球自駕產業中佔據領先的地位。

目前大陸已有雄安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在進行相關試驗,其應用也有極高的使用率,這讓大陸推動網路應用服務及聯網技術享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大陸網路公司配合雲端服務業,產生大量的數據資料,而對這些資料的挖掘與研究,形成許多產業型態。

徐大全也談到Bosch對自駕產業的看法,未來自駕4大趨勢分別為:個人化(Personalized)、自動化(Automated)、聯網化(Connected)、電氣化(Electrified)。自動停車技術將成為標準配備,車聯網技術 (V2X)也將更趨成熟,傳統的燃油車也將逐步被電動化取代。

為了配合大陸以及全球快速成長的自動駕駛生態,Bosch正從基礎建設與軟體服務層面建立智慧城市的應用,從家庭、交通工具、樓宇,到政府電子化、能源以及相關的資安服務。為此,Bosch也正積極尋求更多的合作夥伴,協助達成這個長遠的目標。

Velodyne以LiDAR技術進軍智慧城市及智慧農耕

全球光達領導大廠Velodyne副總John Townsend表示,台灣是世界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一般而言,隨著人口集中及都市化程度的提高,汽車事故將不斷增加,為此,Velodyne認為自動駕駛將會是終極的解決方法。John Townsend也表示塞車造成了全球極大的財產損失,此也包含美國。由於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駕駛不良的習慣,造成交通不順暢。全球每年因車禍而死亡的人數不僅高達百萬人以上,且塞車時汽車處於怠速狀態,引擎不完全燃燒亦產生極嚴重的污染。看準美國人每年花費1000億小時在車上,FB、Google等科技大廠都想進軍這塊龐大的市場。

John Townsend在演說中以自家擅長的LiDAR感測器為延伸,來剖析LiDAR在智慧城市及智慧農耕等領域上可能的契機。他認為,目前有不少地方針對野生動物頻繁行經的路段開設友善道路,透過LiDAR偵測與智慧管理,將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事件。而台灣最近石虎的議題相當火熱,作為全球一級稀有動物,其棲息地不斷遭受人為破壞,因道路穿插其中,每年被汽車撞死的石虎數量極多,若能引進相關技術,可對石虎的傷亡帶來明顯改善。John Townsend也表示,智慧城市的有效管理,能夠控管相關區域的車流,避免造成更多野生動物的傷亡。

智慧農業也是極受關注的技術項目,經由LiDAR偵測耕地與自動化的農業機具,將更有效進行農作物的栽種、管理以及增加產能。John Townsend認為,這些都是基於自動駕駛技術或者是類似邏輯的應用,而所有技術的發展終將帶給人類與這個世界一個更好的未來。

5G成自駕車重要推手 SoftBank跨足卡車管理與自駕巴士

針對自駕車與5G技術的發展,SoftBank的Hitoshi Yoshino博士談到5G對自駕車的幾個主要推動力,包含感測器的資訊共享、3D精密地圖、訓練AI的資料蒐集、即時視訊監控…等。5G能夠推動各種聯網設備,包含IoT以及自動駕駛等。而其低延遲特性除能大幅強化無人駕駛與城市的連接同步,避免漏失訊息,對於即時的交通狀況管理,或者是突發事件的避免,也能夠帶來極大幫助。

Hitoshi Yoshino也提到目前SoftBank正在參與的兩大自駕專案為卡車列隊行駛(Truck Platooning)與自駕巴士(Automated bus)。其中卡車列隊行駛是部分自動駕駛結合管理的機制,能讓卡車行進隊伍中,第二輛以後的卡車透過部分自動駕駛機制及低延遲的網路連接,讓第一台駕駛對接續的卡車進行引導,從而解決問題並提升效率。

關於自駕巴士專案,目前日本已在多個地區部署自動駕駛公車,經由相關設施的引進,同步解決駕駛短缺問題。同時因為日本老年化問題嚴重,高齡人口若不能通過駕駛能力考試,駕照即被註銷,而沒有私家車代步,老人出門的機會大減,進而影響健康狀況。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偏遠地區極多,傳統公車服務恐無法兼顧廣大的區域,若能透過自動駕駛公車,在不增加人力支出的情況下將可提供更多乘車服務。

從網路到完整自駕生態 台灣身處供應鏈關鍵地位

從上午場次的演說內容中,不難看出目前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各國全力發展的產業目標,且不只要在產業生態中取得主導地位,更為了打造更好更便利的人類生活。

雖然台灣過去鮮少直接參與自駕技術的發展,但事實上,作為半導體與電子系統整合之最大、最先進的供應基地,台灣在相關技術早已具備相當深厚的發展基礎;而在後段的自動駕駛系統整合部分雖起步較慢,但任何運算架構、電子系統方案都脫離不了台灣供應鏈,這也讓台灣有了後來居上的發展本錢。

尤其在網路技術部分,台灣正在積極發展5G生態,除了自有方案以外,相關的網路服務、智慧城市布局,也都積極在進行中,這也為將來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預先鋪路。

雖然台灣在汽車整車工業缺乏有力的主導廠商,但這動搖不了台灣目前在汽車供應鏈中極為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先前談到的半導體,以及軟體部分;未來汽車將逐漸從汽油走向電動化,相關的電控系統、馬達,在台灣也已形成相當成熟的產業,而台灣眾多的整車加工廠,實也為整車製造打下深厚基礎。若將來建立產業聯盟,並以相關基礎推動自有自駕汽車品牌,或提供垂直整合一站到位服務,則對台灣產業,進而全球電動車與自動駕駛生態的發展,都將產生極為顯著的影響。(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廣告)

活動現場嘉賓合照。

活動現場嘉賓合照。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針對自駕產業發表演說。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針對自駕產業發表演說。

Bosch執行副總徐大全,在演說中談到大陸與Bosch在自駕產業的布局。

Bosch執行副總徐大全,在演說中談到大陸與Bosch在自駕產業的布局。

LiDAR供應商大廠Velodyne LiDAR,VP Technology Mr. John Townsend。

LiDAR供應商大廠Velodyne LiDAR,VP Technology Mr. John Townsend。

SoftBank此次進行演說的Deputy Director Dr. Hitoshi Yoshino。

SoftBank此次進行演說的Deputy Director Dr. Hitoshi Yosh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