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UN智慧電廠解決方案 綠能發展大契機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KEY
Event

BIG SUN智慧電廠解決方案 綠能發展大契機

BIG SUN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對智慧電廠解決方案的長遠發展,寄予厚望。
BIG SUN太陽光電董事長羅家慶對智慧電廠解決方案的長遠發展,寄予厚望。

台灣在能源政策與缺電隱憂互為因果,對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一直是政府重要的施政目標之一,太陽能發電的實用性優勢,成為發展綠能的一個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事實上太陽能光電產業近十年來得到迅速發展機會,先進國家尤其進展神速,截止2016年底,全球太陽能發電裝機總容量已經達到305GW (註:1 Gigawatt=十億瓦),成長幅度扶搖直上,尤其在大陸的太陽能發電的年成長率更是勇冠全球,未來幾年,隨著太陽能產業鏈不斷蓬勃發展,製造成本持續降低之下,隨著太陽能轉換效率的逐步提升,太陽能可望降至和火力發電相等的成本水準。

這次採訪BIG SUN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家慶先生,太陽光電成立於2006年,從太陽能電池起家,2008年後開始涉足到太陽能光電產業的下游電廠的開發,12年的發展過程中,累積在太陽能電池、模組與太陽能追日系統等領域,獲得多項專利,尤其在iPV Tracker追日系統與iPVita太陽能智慧電廠解決方案上,獲得業界的矚目,並乘勝追擊,積極開拓太陽能應用解決方案。

台灣在太陽能電廠的裝設量的增加,根據台電公司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11月底,台灣已建置完成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裝置容量為134.54萬瓩,而且民營太陽能電廠的投資標的仍持續吸引投資者的青睞,各家電廠為了保持競爭優勢,除了不斷增加電網跟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上著手之外,同步在電廠監控管理系統上的投入不斷水漲船高。

羅家慶指出,目前台灣的太陽能電廠仍以低壓電網傳輸為主,大多是地區性的自發自用,而電廠的併網供電時間愈長愈能彰顯其價值,舉世皆然的終極目標當然都追求24小時供電,才有望逐步取代火力發電,所以太陽能電廠的管理良莠決定最後的勝負,拜物聯網技術與各式各樣的智慧型感測器,以及雲端服務的蓬勃發展之賜,羅家慶自豪的表示,憑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與自主研發能力,為了掌握這個重要市場發展的契機,BIG SUN太陽光電開發iPVita智慧電廠監控管理系統。

目前iPVita智慧電廠已經管理超過1,200座的電廠,到2018年底可以管理的電廠發電容量,已經可以到達300MW以上,成為台灣最大的電廠管理服務的供應商,其最為人稱道的效益就是大量節省電廠管理的人力,傳統上需要配置大量的電工耗時查驗的流程,如今交給感測器與雲端服務的大數據分析的功能處理,讓管理團隊可以精簡八成的人力,最重要的是,電廠發電時間因而大幅度成長,讓電廠經營績效快速竄升。

羅家慶不諱言指出,iPV Tracker追日系統與iPVita智慧電廠管理系統,隨然不乏如日本群馬縣赤城山,山頂上所建設的4.4MW的雙軸追日系統的指標性電廠,但是對公司實際營業收入的貢獻約只佔12%,以往太陽光電的主要營收的貢獻仍著重於太陽能電池、模組的設計、生產及銷售,可是下游電廠相關的事業,今年也開始嶄露頭角,新一年的業務回測重於追日系統的重要建案,iPV Tracker專利360度鋼索傳動的特性,一舉增加日照接收與供電時間,目前在日本、台灣與大陸三個地區的市場都有相當的斬獲,展望未來希望在美國、歐洲與東南亞市場上,有更大的企圖心。

未來三年,太陽光電將會把iPV Tracker追日系統的銷量提升到GW級別,並且進一步做到24小時供電的儲能系統的搭配,為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在資本募集策略上,羅家慶強調,目前除了引進如國碩、中美晶等太陽能產業上游重要的策略性夥伴之外,並有計劃的將現有新台幣18.18億元的資本額向上提升,這是因應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策略,預計今年上半年,在保障原股東最大權益的先決條件下,積極邀請關鍵技術夥伴一起推動新一輪的增資,朝向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拓展全球太陽能產業的雄心,並對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的目標,向前邁開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