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世代無線通訊產業研發聯盟(WIT CLUB) -智慧生活聯盟 跨建築與資通訊CEO圓桌會議報導 智慧應用 影音
E-Mobility
ST Microsite

台灣新世代無線通訊產業研發聯盟(WIT CLUB) -智慧生活聯盟 跨建築與資通訊CEO圓桌會議報導

資策會副執行長許清琦
資策會副執行長許清琦

經濟部技術處 建築結合ICT攜手推動智慧生活新應用 落實i236計畫 創造新一波產業價值與優質生活

應用服務建置及節能永續設計為吻合國際趨勢的重要議題,其落實關鍵在於設計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整體解決方案,以將資通訊技術(ICT)成功導入建築與公共環境。政府推行優質生活、智慧台灣(i-Taiwan),無非期望善用台灣ICT產業能量,結合不同領域產業,除為人民創造更為便利、舒適與節能的新服務,同時也為台灣ICT產業提高附加價值,強化競爭力。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杜紫軍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杜紫軍

有鑑於此,2008年中,經濟部技術處指導台灣新世代無線通訊產業研發聯盟(WIT CLUB)成立「智慧生活聯盟」,在資通技術發展辦公室、資策會網多所、工研院資通所與材化所等法人單位支援下,希望集結產官學研力量,成立異業整合之有利平台,共同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最終目標則是將台灣成功案例與價值鏈,推廣行銷到國際市場,成為全球相關產業與應用的領導者。

由於智慧生活科技應用牽涉層面極廣,為匯整各界在導入創新服務過程中面臨的需求與建議,經濟部技術處與WIT CLUB特舉辦「智慧生活聯盟-跨建築與資通訊CEO圓桌會議」,邀集ICT產業與建築業代表,以智慧生活科技應用與推動策略為主軸,分享業界先進在系統整合、服務建置與營運方面的實際經驗,並提供政策方向與發展策略建議。

「智慧生活」推動讓ICT產業更貼近在地生活 最終追求產業化與行銷全球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杜紫軍表示,台灣ICT產業過去發展以設計、生產、外銷為主,較少有機會讓在地居民親身體會科技帶來的生活便利,因此政府提出智慧台灣構想,召集行政院各部會,以「智慧生活」為核心議題,期望在台灣實現ICT產業應用於生活與工作環境的美好願景。

為此,經濟部技術處規劃就智慧小鎮(Smart town)與智慧經貿園區(Intelligent park) 2個方向,希望在台灣樹立智慧生活科技應用成功示範地點。2009年起,經濟部技術處將分4階段程序推動智慧生活:第1階段先由總體規劃與評估,確立需求與商業模式;第2階段藉著小規模測試,驗證可行性;再來第3階段擴大規模,推動至城鎮區域;最終第4階段將解決方案產業化,行銷到全球其他地區。

可以預見,智慧生活科技應用除帶給下一代台灣民眾更優質、便利的服務外,更有助於業者開發國際化新商機。杜紫軍點出,以大陸也在推廣「百城計畫」來看,各國對於智慧生活應用皆有強烈需求,未來相關產值將不可限量。

智慧生活聯盟召集人暨遠雄建設董事長趙藤雄有感而發指出,當建築空間欲進化至下一階段時,不可避免需要借重科技產業的力量。在日本、韓國也都是由政府結合各產業力量,花費鉅額來推動智慧建築,而台灣號稱科技島,更應發揮科技知識價值,將其融入建築,使家庭、社區跟的上時代。

如遠雄二代宅即以此為出發點,推動各項智慧生活應用,包括遠距照護、家電上網操控,智慧卡手機做為門禁工具等,無不力求創造便利生活,朝永續居住理念前進。趙藤雄進一步肯定,目前經濟部積極推動智慧生活實施與落實,對提昇產業附加價值、強化國家競爭力,將帶來正面影響。

「i236計畫」系統化推動智慧生活應用 軟體、服務與既有產業整合至關緊要

至於全球智慧生活市場發展趨勢與台灣推動方式為何?資策會副執行長許清琦分析,目前智慧生活應用已由個人?家庭層次,走入地區?地域層次,更擴大到國家?產業層次,由於在食衣住行各方應用廣泛,因此更需要系統化的推動。觀察全球各區域市場,推動方式各異其趣,如北美由IT大廠推動系統整合,歐洲從社會福利角度出發,日韓則強調結合現有ICT產業的total solution,但最終目標都走向更安全、節能與便利的生活應用。

「台灣目前ICT產業鏈相當完整,包括硬體、軟體與服務提供商皆扮演重要角色,過去硬體製造極具競爭優勢,但智慧生活應用中以服務提供為主角,軟體與硬體產品整合程度,則為背後趨動關鍵。服務要成功進入生活,還需上述ICT產業鏈與現有生活產業鏈做異業結合,如建築產業若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能與ICT產業共同合作,更可達到極佳效果。」許清琦如是說。

對於台灣智慧生活科技推動藍圖,政府則提出「i236計畫」,由i-City核心出發,以智慧小鎮和智慧經貿園區為2大發展主軸,透過3大網路技術---次世代寬頻、數位電視與感知網路,陸續推動6種領域的生活應用,包括安全防災、醫療照護、節能永續、智慧便捷、舒適便利與農業休閒。雖然ICT技術為i236計畫推動要角,但許清琦強調,任何智慧生活應用都應以使用者觀點為重心,儘量結合成熟技術,而非過於注重前瞻技術,反倒忽略該服務的實用性。
科技整合人文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而非技術導向 才能真正落實幸福生活

工研院副院長李世光亦指出,在i236計畫背後,如何以使用者為中心,整合人文與科技,推動產業高價值並創造幸福生活,是智慧生活科技推動過程中最重要的思維。例如芬蘭曾於25年前規劃將老人集中於一處看護,但發現這些年長者其實更想要待在自己家中,且不希望在監視器底下過生活,因而原先的規劃完全行不通。由此可知,使用者的意願,才是趨動創新服務的最重要因素。

李世光認為在推動智慧生活科技前,應先由業界定義真正的需求,再由法人開發其中關鍵的ICT技術,才是真正有用的推動模式。未來所有知識、物件均在網路上,網路發達又利於推動虛實並存的應用服務,例如由生病上醫院就診(實)轉為居家預防保健(虛)模式,顯示以使用者便捷需求為出發點,並結合成熟科技力量,將可加速智慧化幸福生活的來臨。

友善易用與客戶導向的智慧生活平台 可助各產業提高競爭力

對於智慧生活科技應以使用者觀點出發的這項理念,業界代表均深表贊同。生產力建設總經理張芳民表示,技術都是存在的,但整套系統最重要的在於落實與創新整合,同時需要多注重從社會學角度出發,除設備先進外,更講求「人流」管理,例如人性化的動向設計等。台隆科技董事長廖克清則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出無線系統對節能技術貢獻很大,且在現存的舊建築物如何加入無線系統,更具有挑戰度與龐大市場,希望政府與產業合作能提供簡便的解決方案。

喬信保全總經理蘇雅頌亦認同「客戶需求導向」的重要性,表示社區醫療服務中操作對象多為老人家,因此介面設計上需要更簡易的平台。華碩電腦技術長吳欽智同樣認為現代ICT設備應訴求簡單、易裝、上手,業者應找出讓各地使用者皆感到方便的設計,以開拓更廣大的市場。悠活麗緻董事長曾忠信,也以休閒園區採用RFID做為通行證、鑰匙、付費機制的便利性,強調友善的ICT技術對強化台灣旅遊業競爭力極有助益。

智慧生活科技應用推動求精不求多 從需求面規劃與評估 以期創造最高附加價值

此外,部分業界代表也針對i236計畫執行方向提出寶貴建議。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率先指出,由於部分智慧生活服務的市場需求,要待適當時機才會大量浮現,因此推動創新服務時,應稟持著「過程比終極目標更重要」的態度,範圍不要訂得過大,功能在精不在多,以求將每項服務附加價值做到最好。富邦建設建築師張原輔則希望能從低階、中階、高階落實i236計畫,並運用政府力量建立完整平台,彌補建築業與ICT產業的鴻溝。中華民國建築物管理維護經理人協會秘書長顏世禮,則由物業管理角度切入,建議政府加強物業管理人才的培養,並期望系統設計能朝易於維護、永續經營角度思考。

總結來說,各界均認同以「智慧生活」為核心的i236計畫,藉由ICT產業與建築業跨界結合,推動智慧生活科技應用,確實可為台灣產業繁榮與優質生活願景注入新希望。其中,以使用者角度去規劃服務的需求與實用性至為必要,由此,經濟部技術處將特別注重第1階段「總體需求規劃與解決方案評估」,先定義社會需求、服務對象,再進一步設計解決方案,務求在良好基礎上,步步打造智慧小鎮與智慧經貿園區成功典範,並達成提升產業價值、行銷全球的遠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