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創投、加速器同陣線 助新創團隊走得快又遠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Key
AI Fine Tunning-ASUS

新創、創投、加速器同陣線 助新創團隊走得快又遠

  • 黃達人台北

邱彥錡表示,台灣新創公司要成長、吸引一流人才、爭取更多發展與出場機會,必須在營運初期就有打國際市場(go global market)的企圖心。DIGITIMES攝
邱彥錡表示,台灣新創公司要成長、吸引一流人才、爭取更多發展與出場機會,必須在營運初期就有打國際市場(go global market)的企圖心。DIGITIMES攝

當創業團隊打造出一部可跑的車子,就是最適合加入加速器的時候,加速器角色是協助創辦人與新創團隊讓可跑的車子加速跑更快。根據我們的觀察,新創團隊有突破性成長本身通常具備幾個特質:一、鎖定解決難解的市場痛點,二、在解決鎖定的痛點具備獨特關鍵技術、擁有相關能力、或產業實務經驗,三、已驗證產品具備市場可行性且取得用戶正向回饋,四、創業家擁有成長心態且接納多元意見。

倘若新創團隊核心團隊由相關經驗夥伴所組成,彼此角色互補合作,結合外部導師與顧問提點,在天天需要面對未知且難解題目的創業旅程中,過關打怪往下一個關卡推進。

邱彥錡指出,台灣要保有長期競爭力,必須更重視新商機挖掘與早期新創扶植,中華民國政府在政策上需要更有彈性,尤其專案的成果必須跳脫KPI思維,鼓勵企業新創參與,與新創合作、投資甚至收購新創帶動企業持續創新。DIGITIMES攝

邱彥錡指出,台灣要保有長期競爭力,必須更重視新商機挖掘與早期新創扶植,中華民國政府在政策上需要更有彈性,尤其專案的成果必須跳脫KPI思維,鼓勵企業新創參與,與新創合作、投資甚至收購新創帶動企業持續創新。DIGITIMES攝

創業家最寶貴的資產是時間 SparkLabs協助新創快速面向國際市場

SparkLabs Taipei本身是新創加速器也是創投基金,透過加速器密集培訓調整團隊體質,從創投角度出發,透過募資輔導、引薦策略投資人促成投資,給予資金與資源上挹注,2種角色合二為一對新創幫助最有感。

透過加速器機制手把手地輔導創辦人,讓新創團隊在3個月加速期中提高視野到國際高度,從思考策略的模式、處理事務的速度、到溝通表達全面與國際一流新創對標,助新創蛻變成為「國際級新創」,吸引國際一流投資人與知名外商主動求訪拜會,洽談合作與投資事宜。

新創團隊在獲選進入加速器計畫後即可獲得SparkLabs資金投資,在加速器培訓期間免費使用TTA(Taiwan Tech Arena)辦公座位與會議空間、專題培訓課程、導師一對一輔導、成功創業家傳承出場經驗、協助準備DemoDay成果展示、引薦企業合作、媒合投資人等資源,加速器本身不向新創團隊收取任何費用,因此唯一獲利方式就是等到新創團隊出場,加速器本身才能實現獲利。

這樣的模式有別於傳統創投基金所採取的純財務投資,資金配合輔導與陪跑給予新創團隊最有感的協助。新創團隊、創投、加速器站在同一戰線為同個目標奮鬥,相伴成長才能走的長遠。唯有創業家成功,投資人才會成功。

加速器與創投在新創初期階段看的是潛力(potential),評估新創彷彿在沙堆裡挑鑽石。新創團隊必須具備幾個條件:一、新創鎖定欲解決的問題要切中市場痛點,問題越難解、帶來的影響層面越大就越值得被關注。

二、新創團隊獨特的背景與經歷優勢,創辦團隊與核心成員中最好同時擁有理工技術以及商務拓展背景的成員,團隊最好過去曾共事一段時間,對彼此專業與個性都熟識,且有通暢的溝通管道。

三、重視使用者體驗、持續收集使用者回饋,透過執行力提供好產品與服務。四、創辦人擁有開明思想(open-minded and coachable),能接受各界意見指導,避免出現「創辦人就是公司成長天花板」的現象。

因此,SparkLabs Taipei在選擇輔導、決定投資的新創過程中,相當重視新創團隊所解決的問題是否真為「市場難題」且是現在或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剛性需求」、團隊在解決此問題是否已驗證「市場可行性」等作為選擇關鍵,有別於投資中晚期新創的創投(VC)強調損益兩平、公司擁有高營收成長等要件。

害怕失敗就是最大的失敗 突破想像力與創辦人天花板

與其他國家的新創相比較,台灣新創團隊多具備卓越技術與軟體研發實力,但欠缺對接市場、商業模式、國際行銷以及財務管理的思維。文化造就企業價值,國際新創是用錢換時間,台灣新創寧可選擇用時間換錢,這無形中造成台灣新創發展與國際新創在競爭本質上產生明顯差異性。

當拿到資金的時候台灣新創會選擇省著花,國外新創會將資金投資到轉換帶動成長(burn for growth),達到新一波成長成果再進行新一輪募資。

時間、速度與容錯空間對創業家來說是最寶貴的資產,在國外新創圈所謂的「加速」強調鼓勵加速獲得結果發生,無論成功或失敗,搶時間獲得反饋,即使面對失敗也會設法找到問題癥結點並迅速改善,重新來過再次嘗試。

反觀台灣新創,重視一出手就要完美登場取得100分,會花很多的時間在包裝產品、重視外顯性而非專注使用者體驗與痛點是否被解決,在研發潛伏過程無形中在市場就容易出現競爭隊手,錯失良機。

台灣新創團隊技術底蘊夠,倘若欠缺對於新商業模式、市場拓展的想像力,會侷限成長可能性,此時就會出現新創團隊創辦人反成為公司事業發展的天花板。

相較之下,美國新創因為本國市場夠大,以商務模式創新起步,快速拓展市場獲取用戶後,透過用戶數據分析建構技術與進入門檻,藉此獲得營收並布局拓展到更多市場及領域,美國新創團隊快速成長成為國際級企業相對快速。

台灣本土市場規模小,很難光靠服務台灣市場培養出獨角獸,因此新創公司要成長、吸引一流人才、爭取更多發展與出場機會,得在營運初期就有打國際市場(go global market)的企圖心。

相較於日本、南韓、美國、甚至是中國,台灣不僅有高品質軟體研發工程人才能量,文化上對新創產品抱持著開放態度,具有良好的英文溝通能力,地緣上位於東北亞與美國間,政治上立場中立,公衛環境良好,許多想進入亞洲市場的國際創業家都屬意在台落腳,台灣是新創團隊做小規模驗證的絕佳測試床(test bed),這是吸引國際團隊在台落地的原因,帶來對台灣本土新創的競爭,也同時提供台灣新創與國際新創團隊結盟打國際盃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在民族性上講究「情面」,這寶貴的人情味卻同時造成事業發展要達成目標的包袱,如何在「高效達標」與「融洽團隊氣氛」取捨找到平衡,就看創辦人朔造的企業文化與對目標價值觀的定位。

協助新創加速國際化腳步是使命更是期待 台灣需要更多大帶小的正向循環

因為擁有參與從 whoscall 草創到被南韓網路巨擘NAVER集團投資收購經驗,對台灣新創環境有更深切的觀察:台灣缺乏「經歷過也懂創業家」、「願意投資台灣早期新創」「具備國際資源且擁有良好關係」的國際加速器來串聯資源,新創團隊與投資人認知落差、沒有共通語言。

台灣應該更重視早期新創的孵化與培育,撒下更多希望的種子並積極灌溉,養出優秀的新創團隊,吸引國際級創投加碼後續支持,成功長大的新創帶起聯盟互助效益,吸引大公司合作甚至投資購併,讓台灣新創資源與企業創新可如滾雪球般,版圖越來越大。

加速器的角色是創投、大公司、新創之間的潤滑暨催化劑,透過協助新創團隊打造更好的產品、鏈結商務機會、國際市場行銷、精準使用英文進行提案與募資簡報、做募資準備、鏈結投資人等,都在在增加新創團隊獲得國際創投與企業青睞的機會。

SparkLabs Taipei透過其國際連結與全球網路協助新創發展海外事業,「相信,就會看見」是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的信念。對於參與SparkLabs Taipei的所有新創團隊,在過程的3個月期間,必須專注產品開發。

每週新創團隊與加速器營運團隊開會,做主題分享及商業開發的規劃及預報,並透過各種方式協助團隊的國際人脈介紹與產品驗證等工作。因為只要找到任何有實際互利新創與市場互利的切入點,就能達到協助新創商務發展的第一步。

這過程中,新創的團隊本身必須擁有很強的求生意志。SparkLabs Taipei畢業校友常說在SparkLabs加速器像是在精神時光屋,培訓完後視野變大、執行力變快、甚至對待成功與失敗的態度也轉念,會精神奕奕地期待每天所帶來的挑戰,用行動代替抱怨。

台灣新創團隊需要加快學習腳步,能讓團隊營運模式和思維與國際接軌。以產品、服務定價為例,由於台灣傳統代工思維影響,台灣新創在思考產品及服務價值時,多是以成本作為定價的基礎。

反觀以美國新創團隊為例,多是思考是其解決問題的價值為基礎,進而思考其價格,透過收購新創來加快價值實現。除對於技術的精研,台灣新創在商模、行銷、市場拓展等很多思維需要跟國際學習,才能讓團隊有能力可以直接面對國際競爭壓力,發揮台灣技術實力對接全球市場。

此外,台灣新創本身的語言溝通必須積極,學習尊重、瞭解每一個國家、地區的文化,讓本身的事業在當地開花結果。未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求知的好奇心。

下一個新創商機在數位轉型 尚未數據化的產業擁有龐大商機

許多產業都是仰賴紙筆紀錄與人工介入,數據化尚未介入的場景就是新創值得關注的領域。所有的創新都來自對現況的不滿、挑戰社會規範的灰色地帶,正因新創可以解決用戶需求,能讓生活更美好,才成為有潛力發展的產業。近幾年來不只是物聯網、AI原本就屬於泛科技的領域的應用有新創成果,現今農業、醫療、環境、餐飲、製造、物流、運動等都擁有豐沛的數位轉型機會,找到可以透過數據來做決策並在數據背後找到更多應用商機的服務就是下個新創商機。

在全球數位轉型加速的環境下,資安、B2B、區塊鏈、5G通訊的軟體應用及服務,都是台灣新創發展具備優勢的領域。

台灣現有台積電這護國神山,但國家要保有長期競爭力,必須更重視新商機挖掘與早期新創扶植,中華民國政府過去幾年投入相當多資源在新創領域,但在政策上需要更有彈性、更開放來支持創新,KPI應該從MOU簽署、拍照打卡、輔導家數轉成實質的新創成長所帶來的產業效益與帶動的接續投資,鼓勵企業新創參與(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與新創合作、投資甚至收購新創帶動企業持續創新。

在海外,南韓政府透過包含財務抵減、資源加碼等政策,大力鼓勵企業採用新創的解決方案、投資新創,協助新創的成長,並鼓勵國際新創團隊到南韓落地。在南韓政府的政策下,讓南韓經濟產業發展產生很重要的變化。以一般習慣觀察的富豪排行榜,近年南韓富豪排行榜大洗排,包含排名第一、第三的Kakao、Nexon創辦人,多位白手起家的創業家紛紛竄起,與台灣的排行榜多年不變的既有面孔相比,可以看出南韓政府政策所產生的結構變化的效益,這部分的政策推動,值得中華民國政府學習。

推動台灣整體數位轉型、改變台灣創新與新創生態圈需要各個角色的人共同參與並協助,未來10年台灣的希望與競爭力提升,新創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台灣經濟研究院及DIGITIMES合作,經過700份問卷以及十多位新創領域專家專訪,完成的《2021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於11月3日正式出刊,可至官網下載完整報告,期透過團隊調查研究,讓中華民國政府、企業、創育夥伴和新創團隊,一同擘劃台灣新世代數位經濟以及新創發展藍圖!(本文由SparkLabs Taipei共同創辦人暨管理合夥人邱彥錡口述,黃達人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