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技術同步進化 自動化系統走向智慧未來 智慧應用 影音
瑞力登
ST Microsite

三大技術同步進化 自動化系統走向智慧未來

機器視覺目前仍以量測、定位、引導、識別等4大應用為主,在智慧化趨勢下,將會延伸出其他功能。DIGITIMES攝
機器視覺目前仍以量測、定位、引導、識別等4大應用為主,在智慧化趨勢下,將會延伸出其他功能。DIGITIMES攝

台灣的製造業向來以「量」取勝,透過製程技術的精進,讓產品可以標準、大量的不斷產出,因此「豐田式管理」被台灣製造業者奉為圭臬,豐田式管理將所有零組件和製程標準化,消弭一切可能的變異,在最一致的流程中達到最大效率,過去少樣大量的生產環境中,「豐田式管理」發揮了相當大的效益,不過隨著產業的變化,「豐田式管理」不再適合所有的製造業。

現在的產品講究大量大樣,一條生產線中不會在長時間只做一種產品,快速換線甚至混線生產逐漸成為常態,不同產品的工法、材料都不同,要維持「豐田式管理」的效率,智慧自動化成為必須。

相對於歐美大廠的大型機器人,台灣的工業機器人發展以中小型為主。DIGITIMES攝

相對於歐美大廠的大型機器人,台灣的工業機器人發展以中小型為主。DIGITIMES攝

智慧自動化的設計必須因應不同產品製程,同時顧及以往的效能,必須考量4個E,包括Economy(經濟)、Environment(環境) 、Ergonomic(人因)等3項因素,經濟部份當然就是性價比,成本永遠是業者的重要考量,這點自不待言。

環境因素肇因於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工廠製造設備必須有足夠的能源處理技術,或者減少廢棄物、或者有合於法規的處理方式,在現行的法規制度下,守法會是業者處理廢棄物的最佳成本選擇。

至於人因部份,則是目前市場的智慧自動化概念中,相當少見的看法,人永遠是製造現場不可或缺的一環,差異只在於定位的不同,過去製程依靠人手逐一做出產品,後來的自動化也需要操作人員控制設備,未來的智慧自動化呢?智慧自動化會針對不同產品有不同製程,但機器設備永遠需要人,現在台灣的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所培養出來的從業人員應變能力強,智慧自動化設備必須考量到新一代操作者的優缺點,才能設計出合適產品,讓人機之間的相處趨於和諧。

要讓自動化設備達到智慧化願景,「整合」不可或缺,智慧自動化系統的設備不是孤島式的單一運作,也不是由後端強大功能平台管理前端設備,而是各點、各環節都有其自主的智慧化設計,單一機台彼此整合互連,緊密連結,但又能各執其事,透過各端點環節的彈性配合,讓製程可依不同產品製程而有所調整,達到智慧化目標。

在智慧自動化系統中,工業機器、運動控制、機器視覺是3大主要應用技術,過去這3大技術多各自獨立,不過在智慧化趨勢下,已經加快整合速度。工業機器人是部份產業自動化製程的重要組成,目前工業機器人在系統上應用的主流,以四軸或六軸的關節型機器人為主,由於在產線上的佔用面積小,但可運動的範圍大,在靈活度及使用彈性上,都成為自動化廠商的主要選擇。

四軸與六軸機器人,目前市場上的主要供貨者均為歐美日等大廠,其關節型機器人發展具有時空背景,主要應用在像是汽車廠等高髒污、高危險等環境;此外,由於工業機器人的作動一致性高,只要作動設定正確,即可成為取代人力的首選。

導入工業機器人的考量,主要仍在於產線規劃,由於工業機器人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降低產線所需要的面積,加上可以進行較複雜的作動,也減少相關附屬機台需求的建置成本,同時提升產線的效能,當工業機器人加入運動控制系統規劃中,將讓運動控制系統產生不同的發展。

除了工業機器人之外,工業領域的運動控制主要應用於自動化系統的馬達,從通訊介面方式可分為脈衝式、串列式與類比等3種,若從架構面來看,則可區分為PLC與PC-Based兩種,其中PLC仍是現在市場主流,不過在講究高整合、高開放性的智慧製造趨勢下,PC-Based在未來將佔有優勢,尤其是往上層或與IT系統的整合,而現在的製造管理軟體,幾乎都是Window Based,這與傳統PLC架構格格不入,相對的,PC-Based控制器裡所提供的Ethernet介面、RAM、儲存裝置、作業系統與關聯式資料庫連接都可以用非常低的價格取得,而且整合非常容易,因此開放性優勢讓控制器逐漸往PC-Based傾斜。

不過智慧製造的高整合與開放性特色,除了對PLC帶來影響,也衝擊到PC-Based架構,目前自動化系統的運動控制仍以硬體軸卡為主,客戶視本身需求選購對應軸數的運動控制卡,對製造商來說,這也是讓系統最快上線的作法。不過若製造系統持續擴大,不斷加入的運動控制卡會使系統漸趨龐大,架構也會越來越複雜,除了整合難度升高外,穩定性也會受到疑慮,因此過去為自動化產業所忽視的軟體控制,重新受到業界重視。

軟體運動控制是在系統中內建RTOS(即時作業系統),透過軟體平台可整合控制器、機器視覺等設備,軟體運動控制的優勢在於多軸控制,越多軸其平均成本越低,過去由於工具機的軸數不多,只要用1張運動控制卡即可,使用軟體控制並不划算,不過隨著市場發展,多軸需求逐漸浮現,在此態勢下,軟體控制將成為市場選擇之一。

在機器視覺部分,此技術在自動化系統中的主要應用被稱為GIGI,意即Gauge(量測)、Inspection(定位)、Guide(引導)、Identification(識別),近年來雖然開始與機器手臂整合,透過眼手合一讓手臂運作更靈活,不過從整體市場應用來看,上述的4大應用仍是主流。

機器視覺主要由工業攝影機、影像擷取卡、光源等3大部分所組成,這幾年的技術變革,則集中在工業攝影機的影像感測技術,過去工業攝影機的主流影像技術是CCD,早期CMOS雖有低成本、低功耗與高整合特色,不過雜訊難以控制,只能用於低價產品,然而2016年起,此一缺點被克服後,市場快速放大,導致CCD出貨量逐漸減少,龍頭廠商Sony已從2017年起停止生產CCD,專注於CMOS感測器研發。

自動化技術問世多年,在多數廠商的致力投入下,早期的發展相當快,不過到2010年左右,多項已臻成熟的技術,其發展開始趨緩,2012年德國推動的工業4.0,則為這些技術注入新動力,現在的工業機器人、運動控制、機器視覺等,都開始有不同的設計概念,未來這3大技術也都將被納入工業物聯網體系中,成為智慧製造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關鍵字
議題精選-2018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