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整合通路創新的成功關鍵 智慧應用 影音
聚陽實業
hotspot

虛實整合通路創新的成功關鍵

  • DIGITIMES企劃

燦坤實業營運長陳顯立。
燦坤實業營運長陳顯立。

面對網路購物的風潮,實體通路商心中其實充滿了不少矛盾。燦坤實業營運長陳顯立指出,數位時代下的零售商,往往希望能同時發展實體通路及虛擬通路的銷售業績,但心中想的雖然是虛實整合,卻又擔心虛擬通路超過實體通路,看到網路多賣一台,卻不見得會很興奮,只是想著實體通路等於就少賣一台。

虛實整合虛看似可以達到1+1=2的效果,但其實常常只是1點多。陳顯立認為,零售商必須對於虛實整合有著更為合理的期待,兩者必須根據不同的通路特性,尋求不同的行銷目的。

如實體通路因為可以跟消費者面對面接觸,比起虛擬通路,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信任,但透過虛擬通路的低成本運營結構,可以接觸更多的會員,於是燦坤就想出「網路訂貨,到店取貨付款」的營運方式,讓虛擬通路的會員可以到實體通路。

陳顯立認為,實體零售業進入網路,應該是使用數位行銷的方式,透過良好的數位體驗,讓消費者成為顧客。重點在於虛擬與實體通路實際合作的成果,不管是左口袋或是右口袋,其實都是老闆的口袋,虛實部門間的界線,不需要那麼清楚。

陳顯立以他過去工作的DIY室內裝修網站為例指出,雖然3萬名網路會員中,每天也許只有300名會實際在網路上消費,但當天上網的人,後來會去實體店面的人卻超過2,100人,也就是說,虛擬通路的價值,也應該包括促進實體通路的銷售成績,但許多行銷人員卻不見得認為網路真的對實體通路有直接影響。

反觀燦坤的虛實整合策略,則是將行銷及網路做結合,善用虛實通路不同的優點及特色,如虛擬通路因為看不到實體,導致某些商品如冰箱不好賣,實體通路則有展示商品類型空間有限的問題,但如果能夠做到虛實整合,可能就能解決各自碰到的問題。

但陳顯立也強調,虛實通路整合還是要注意某些要點,如網站標價及實體門市的價格如果不一樣,有無可能造成彼此競爭?但其實答案的彈性頗大,陳顯立就指出,其實在實體門市營業時間結束後,網站的標價就可以下降,用來跟其他純虛擬賣場競爭。

陳顯立認為,真正導致實體通路進軍虛擬零售的困難點,主要還是在於零售產業長久以來的本位主義根深蒂固,以銷售為導向,想的只是如何從消費者口袋掏錢,唯有將思維做180度反轉,從消費者導向的出發點開始做起,透過數位時代加以進化,最終的目的不是賣東西,而是讓消費者來買。

陳顯立指出,賣東西其實只是結果,動機其實才是關鍵,想要還是需要,都必須設法抓住,業者必須要清楚知道兩者之間的差別,如果是訴求「想要」的銷售通路,就需要知道消費者的動機,很多商務行為就會自然產生。

陳顯立指出,想要知道消費者的動機,可以參考「網路女王」KPCB投資基金合夥人瑪麗‧米克(Mary Meeker)在2014年網路趨勢報告中提到的「網路的三大核心,內容加社群加商務」。

以內容加社群為例,兩者其實互為因果,因為社群需要內容,社群才會被養大,內容要有趣,才會被散播,主要關鍵在於能否找到適當的網路意見領袖,用少數人的想法來影響多數人,如果沒有找到適當的人選,影響力或曝光度就會差很多。

如燦坤先前就透過十大3C部落客聯名慶賀的活動,舉辦快3全新上線活動,藉由網路上的3C達人推薦,迅速將訊息散佈開來。
另一個促銷活動,則是出價式購物,雖然是讓消費者出價,但要不要賣,主動權還是在廠商手上,如答應消費者的出價,但可以要求要集合更多的客人,就變成另一種型態的團購。

陳顯立表示,出價式購物,其實就是把現實社會討價還價的機制,搬到網路上用程式來跑,虛實整合的零售創新,操作方式其實還有很多,如存貨周轉等各種資訊規劃,或是透過加購遊戲來完成,可以做出更多的變化。

陳顯立強調,沒有賣不掉的價格,只有不適合被特定地點時間、特定消費者購買的價格。讓價格產生組合變化的重要手段,其實是「增加價值」。傑出的公司一定更專注於競爭消費者們的「感受」,而非只忙著「競價」,當「價格」資訊透明化之時,消費者不但是客戶,更是重要的行銷媒體。

至於科技整合零售的未來,陳顯立認為,將會由社群、行動加上商務,形成一個由資訊流(時間)、行動網路(場域)及電子商務(空間)建構的線上及線下的銷售體驗過程。透過資訊流,業者可以掌握消費者的時間序列、生活紀實、社群網絡及內容情感,電子商務則是可以提供線上型錄、貨架陳列、數量類別及價格功能;行動網路則可以提供虛實合一、地點場所、擴增實境的體驗感受,其中又以資訊流最重要,因為唯有資訊流,才能讓消費者線上及線下的消費體驗保持一致。

陳顯立相信,金流、資訊流及物流之間將會更密切的整合,如金流將會整合第三方支付發展電子錢包App,利用iBeacon技術打造資訊服務圈;資訊流將會整合媒體資訊,在商品頁中列出產品新聞、開箱文、產品評論等訊息;物流將會全面掌握接單流程、全台門店即時庫存狀態、確認店即是倉的標準作業流程。

以iBeacon為例,陳顯立指出,燦坤通路一年約有5,000萬人次走進來,但只有1,000萬人次會進行消費,要如何了解其他4,000萬人進來究竟在幹嘛,有必要做進一步理解。燦坤目前已與300個App合作,如「燦坤快3黃金傳說」APP,是全台大型零售通路業者首家採用APP結合iBeacon微定位技術應用,如與大金空調合推的「冷宮大金奇任務」,只要消費者下載黃金傳說,並登入完成大金特別任務,就有機會獲得各種獎品。

未來燦坤將會以實體門市為核心,輻射週邊商圈商家,甚至會協助並提供誘因給週邊商家安裝ibeacon。如免費提供安裝、導引消費者來店等,消費者只要出現在商圈周遭,就會因為ibecon的監測功能,讓消費者行為可以全被燦坤掌握,方便燦坤隨時可以發動行銷攻勢。

但陳顯立也提醒業者,技術上可行,不代表商務上可行,燦坤3C在10年前可以用大量開店及大量行銷,成為全國第一大3C通路,但到了網路時代,就要有不同的思維,從實體轉到虛擬,有很多問題需要突破,不用店很多,不用店很大,重要的是商務行為及習慣,包括觀念的改變、人員的訓練、KPI的重新規劃,都需要重新去思考,才能讓零售商的需求,買賣不只是買賣,而是能從商品到服務,由服務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