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醫療專題—臨床篇1】疫情期間 5/28前台灣全民可線上看診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近5日都破百名民眾確診,因應民眾線上看診與檢疫需求,衛生福利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遠距醫療應用於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3種狀況,並開放5月28日前也能應用於慢性病患門診及各式門診。

5/28前 打電話掛號或網路掛號 遠距醫療醫療機構名單線上查
目前因應新冠肺炎的視訊診療照護對象包括配合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必須經衛生局轉介,且無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並有醫療需求,方可使用。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政策,近期更增列適用對象擴大至「門診病人」。
就醫流程與方式,如果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者,要由衛生局轉介至「指定視訊診療之醫療機構」,安排看診。如果非上述情況,民眾可以撥打指定的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的「視訊診療門診『掛號專線』」,或上網到指定的「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網頁掛號』」,再與醫療機構「約定線上診療時間」。
上述指定的視訊診療醫療機構包括各大醫學中心,如亞東醫院、淡水馬偕、臺大醫院、萬芳醫院、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台北馬偕、國泰醫院、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台北榮總,另外各縣市的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也都能有提供線上遠距醫療服務。詳細醫院名單可至健保署網站查詢(連結)。
目前雖然可以線上看診,但領藥與繳費,仍要家屬或代理人去醫療機構繳費、過卡、領藥。不過,若是經醫療機構同意後,可以由藥師將藥品送至病人住所,並收取掛號費和部分負擔費用。


醫療院所全院上線 盡全力滿足疫情期間遠距醫療需求
提供遠距醫療服務的新創公司健康聯網執行長徐克宇表示,目前和振興醫院合作,協助振興醫院建立遠距醫療平台服務。因應疫情升溫、醫院降載和避免病人出門看醫生所提升的交叉感染風險的需求,振興醫院全部門診,在5月28之前全數開放遠距醫療、掛號、問診、諮詢,由200多位醫師上線,包含身為心臟科權威的振興醫院院長本人魏崢也上線加入遠距醫療服務行列。
目前線上遠距醫療執行過程中,需要錄影、拿出健保卡,不僅可以同時確認身分,也可以幫助紀錄醫療過程,避免未來可能的醫療糾紛與爭議。徐克宇補充說道,現在可說是全醫療體系總動員,透過遠距醫療提供隔離、慢性病、眼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各科別民眾和患者服務。
遠距醫療能實現完整的網路醫院功能,提供線上問診、提供諮詢和指導,最終的診斷和領藥目前還是在醫院端,但也有另一種選項是藥師上門送藥的服務。徐克宇補充說道,現在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減少民眾進入醫院,不少醫院外面都設立領藥窗口「藥來速」,就像速食餐廳外面的車道取餐一樣,刷健保卡、領藥,就可以離開,儘量減少在醫院停留的時間。
衛福部原先從2018年5月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到2020年函釋放寬新冠肺炎居家檢疫或隔離民眾為通訊診療適用對象,2021年5月更因為疫情升溫,而將慢性病患看診需求也納入通訊診療適用對象當中。

疫情間居家醫療需求 衛生局和醫院派員到府服務
除了線上的遠距醫療服務,需要親自面對面的臨床醫療服務,以及不方便出門看醫生且有實體醫療服務需求的居家醫療病人需求,現在經過衛生局轉介,需居家醫療的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3種個案,以及經醫師評估,具居家醫療需求的病患,都能夠有專門醫療人員到府提供醫療照顧服務。
就醫流程和方式是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個案,經過衛生局評估有居家醫療需求,且經病人同意,衛生局會再轉介給指定醫療機構,安排醫療人員到病患家中提供居家醫療服務。
如果非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個案,經醫師評估民眾有居家醫療需求且經患者同意,則可由指定醫療機構安排醫療人員,至個案家中提供居家醫療服務。領藥和繳費方式,則是在病人接受醫療院所提供的居家醫療服務後,由家屬或代理人到醫療機構繳費、過卡、領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