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中大跨域創新 走向世界級大健康生態系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15
緯謙科技

清大中大跨域創新 走向世界級大健康生態系

  • 杜育綺台北

醫療產業進入科技時代,愈來愈多大學整合「醫學+工程」學門,做好智慧醫療產業鏈的卡位,擁有理工、科技、資訊學研能量豐沛的國立清華大學(以下簡稱清大)與中央大學,更透過跨領域整合與運用產學聯盟平台,積極引進業界資源與市場對話,藉此雙向互動,引領台灣在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與數位醫療走向全球,打造世界級大健康生態系。

清大精準個人醫療科研成果斐然

清大本身擁有工程、動力機械、半導體、人文藝術等豐富學研資源,且鄰近新竹科學園區,具有科技生產聚落地緣優勢。清華國際產學聯盟執行長林琮庸表示,透過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跨資源整合,清大主要聚焦智慧製造、生醫、半導體、物聯網、文創5大領域,並藉由產業專家發覺校內研發能量與技術團隊,成功嫁接學界與業界,目前已讓清大在大健康產業進行更多新創加值。

由清大研發團隊成立的新創公司Hygeia Touch(健康新體驗),2020年聯袂醫工所教授鄭兆?的研究團隊,與三總合作開發全球第一個可供臨床使用的COVID-19(新冠肺炎)重症快篩試片,透過檢測病患血液中的一種細胞激素介白素-6(IL-6)濃度,將血清滴入試片,2分鐘即可辨別是否為呼吸衰竭重症,此解決方案可幫助醫護人員及早為重症患者進行治療,6月才對外發表,立刻引起醫界重視。

清大表示,此試片目前正與義大利醫院等醫療機構合作進行臨床實驗,為更快提供第一線醫護使用,也已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申請,一旦通過即可上市。

另一家由清大培育的新創公司Cell Envision,主要利用微流體(microfluidic)技術,開發循環腫瘤細胞監控系統。由於癌症患者手術後通常要等半年到一年的常規分析,才能追蹤並發現腫瘤是否有復發轉移,Cell Envision的系統可以每月監控,達到更準確測出是否具有癌症復發與轉移的風險,研發成果也入圍2019年在費城舉行的RESI (The Redefining Early Stage Investments)創新挑戰賽。

此外,包含康邁科技的「高精度VSA動脈頻譜分析技術」、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合作開發的「腦損傷研究與藥物篩選平台」、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王玉麟教授的「可攜式快速心血管疾病(CVD)健康感測裝置」等10餘項實體產品與尖端研究,都將於Bio Asia-Taiwan 2020展出。

中大投入健康照護走向世界級預防醫學

挾著深厚的理工傳統學門,中央大學近幾年投入健康照護、醫材等生醫科研成果也漸開花結果,在科技部的支持下,2020年3月更與荷商帝斯曼(DSM)宣布共同成立聯合研發中心,2021年將有近40位帝斯曼旗下研發人員進駐中大,未來在生醫保健等領域的特用材料,可望注入國際大廠的研發能量,加速中大在預防醫學領域的發展,朝世界級品質邁進。

中大聯手帝斯曼打造共同研發中心計畫,也將在Bio Asia-Taiwan 2020舉行簽約儀式,宣示中大產學合作進展上的重要里程碑。

中央大學國際產學聯盟計畫主持人李光華副校長表示,帝斯曼是荷蘭綠色化學大廠,對學校關鍵性材料的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雙方除化學、化材進行整合,也匯聚生醫教授群的研發能量,未來在精準醫療如多功能藥物、功能性醫療塗層所可能需要的材料,開展多項產學計畫。

2020年亞洲生技大展,中大規畫5項科研成果對外展出,包括黃貞翰教授的「iEAT可攜式過敏原檢測平台」、劉淑貞教授的「初代自發性永生口腔癌細胞株的轉譯醫學應用」、張榮森教授開發用以偵測帕金森氏症的光學顫抖分析儀、許藝瓊教授的「先進仿生動態培養技術整合次世代人工智慧分析平台」以及陳師慶教授的「高效脫氯膠體」。

以iEAT可攜式過敏原檢測平台為例,鑑於現代人食物過敏狀況日益嚴重,篩檢過敏源多靠抽血,此套系統利用奈米技術搭配特殊材料,裝置僅一個鑰匙圈大小,不僅方便外出時隨身攜帶,2分鐘內即可得到快速檢測結果,其檢測靈敏度高達1 ppm,更媲美國際黃金認證的實驗室專用機台ELISA,且搭配IoT技術將所有數據上傳至雲端利用AI進行運算與分析,是個人預防醫學方面的輔助工具。

台灣擁有世界一流醫療人員及品質,也有享譽國際的製造業生態系統,清大、中大透過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計畫串連兩者資源,以高格局、新視野,將台灣新創實力推向國際,在大健康產業的推動下,將引發台灣產學與國際生技社群緊密連結及更多合作商機。

Cell Envision入圍2019年RESI創新挑戰賽。清華大學提供。

Cell Envision入圍2019年RESI創新挑戰賽。清華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成員合照。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國際產學聯盟成員合照。中央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