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挾綜合佈線利基 躍為智慧綠建築推手 智慧應用 影音
東捷資訊
Event

中華電信挾綜合佈線利基 躍為智慧綠建築推手

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時淼。
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時淼。

今時今日,智慧綠建築已蔚為顯學,其智慧化關鍵,即在於促使電信、資訊及機電等各類設施,藉由IP化而互通訊息;若在建築設計階段,任由弱電系統走各自網路,日後欲轉向智慧化,恐徒增施工難度,顯見綜合佈線確實亟需被優先考量。

不久前,亞太地區智慧綠建築聯盟舉行成立大會,舉世聞名的台北101大樓,亦成為箇中案例分享焦點。負責闡述此案例的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高級工程師劉時淼指出,儘管101大樓設計起始時間早在1990年,然因綜合佈線規劃得當,已預留未來雲端或物聯網應用發展空間,智慧化深度依然勝過爾後所有智慧綠建築,蘊含莫大參考價值。

綜合佈線對於智慧綠建築的發展,究竟扮演何等關鍵角色?劉時淼分析,可分三個面向加以論述。其一是數位匯流,奠基於封包傳輸及IP化,透過任何網路傳送後,方可確保各類終端裝置無縫擷取。而光纖的頻寬條件優於任何電纜線而且質輕、細徑、不受電波干擾,提升屋內網路硬體空間的使用效率,可作為綜合佈線之基準。

第二是建置成本,若未施行綜合佈線,意謂各樓層的監視攝影機、讀卡機、偵煙系統…等不同元件,都各自走不同線路,欲將信號傳送至低樓層中央監控室,即需鋪設多套漫長管路。

利用綜合佈線,即可透過類似Hub概念,就近以L2交換器識別各元件身分並收容訊息,再循單一光纖幹線直達中央監控室,據此節省大量管路建設成本。

最後則是管理面,當大樓的管路合而為一,管理效率自然提升,再加上各元件介面均採一致規格(網路線RJ45及光纖SC連接器),不論任何廠牌設備都可輕易銜接,施工難度驟降,也不受任何廠商綁規格,對大樓日後維運有絕對的效益。

儘管綜合佈線效益顯著,惟仍有其施行困難,主要癥結在於大樓內含CA、SA等多套系統,彼此各行其事,缺乏一個負責整合規劃的單位,而頗多電機技師尚無整合的概念。但劉時淼認為,這些瓶頸縱使仍然存在,但已逐漸克服。

101大樓  迄今仍為智慧建築典範

至於中華電信得以扛下101大樓綜合佈線重任的緣由,劉時淼則解釋,首先,藉由綜合佈線延展的重大應用目標,無非就是雲端運算,一般系統整合商並不具備這種概念及資源。

其次,目前光纖到大樓的佈建,已採被動光纖網路(PON)技術,進入大樓的光纖需藉由光分歧器加以分芯,若有效利用分歧後之光信號,大樓線路必須維持相當的水平,也要符合對外銜接之介面,而一般業者多未考慮此環節。若於規劃時採納電信業者的意見或由電信業者規劃施工,即可避免此一缺憾。

101大樓業主深知通信之大樓的重要性,內部需要部署電信機房、中間配線線室(IDF Room)或共構機房,凡此種種皆須與建築結構緊密結合,因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邀請中華電信共同參考,可謂台灣建築史上頭一遭。

中華電信在規劃通訊自動化(CA)時,即充分考慮日後各項高速率電信業務應用需求(包括雲端、物聯網、社交網路…等),也預見乙太網路技術仍將持續進化,因而預先以Cat 6(當時標準尚未底定)作為網路水平線,並以單模光纖及50/125mm多模光纖做骨幹。一來預留龐大頻寬,二來也為爾後數代的通訊技術發展需求,預先消弭世代交替的紛擾,確保未來不論技術如何演變,如同3G、4G演化至5G,主幹線皆可不動,僅需換置終端設備,即可促使101大樓與時俱進。

除此之外,中華電信考量CA乃是典型有線與無線混合通訊模式,因而基於大樓內規劃佈置適量適點的無線基地台。101大樓是世界級標竿建築,進駐者絕不限於中華電信客戶,為確保不同電信業者之客戶通信暢行無阻,故利用共構機房容納各電信業者之基地台,提供信號分流。又為使客戶在大樓內通信不受通信盲點影響而斷訊,亦悉心將行動通信的信號引接到電梯車廂內,確保車廂內的客戶在電梯快速行進過程中無斷訊之虞。

透過綜合佈線  可望撙節5成營運成本

劉時淼援引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ortium資料,剖析綜合佈線實際效益。假設一個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5層樓高的建案,一旦採用綜合佈線,將可因RJ45統一介面,較傳統佈線方式增加599個語音?數據接取點,省卻空調?電氣?機械配線需求,因而降低14%施工成本,共計減少管線?線架、電氣佈建工時達50%,並可促使5年雜膳營運成本削減40%。

綜上所述,儘管實施綜合佈線,需另行設置L2,乃至於L3交換設備、IDF Room,然有助於化解不同線路建置複雜性,提升施工便利性與經濟性,並降低日後維運成本,且保留更大擴充性,衍生效益明顯大過額外終端設備成本,可謂本小利大的聰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