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訂目標、擬策略到實務導入應用【數位轉型 台灣最行】掌握完整數位轉型知識
穿戴式口罩感測器可偵測COVID-19病毒
生活的空氣裡存在著許多我們看不到的生物標記物,例如病毒SARS-CoV-2或是COVID-19。受到這些病毒感染的人容易呼出蛋白酶,而這種酶會讓病毒加速分解蛋白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
AI預防醫學奧義展現 長照5G到底可不可行?
銀髮照護科技越發豐富,不少新創公司都希望從影像、紅外線、Wi-Fi等訊號,來診測銀髮長者的步態變化,進而在身體開始衰弱之初,就可以預先介入,協助增加肌力、體力、營養等,讓長者狀況不惡化...
防堵醫療防疫破口 Panasonic看護用邊緣影像AI展開實驗
醫院、育幼院、看護中心等設施,通常需要大量人力定時巡房,人事成本沉重,疫情下還很容易成為防疫破口,以AI代替人力巡房可以同時減少成本及傳染風險,確保24小時不間斷監視,只要還保有急救...
送餐推開銀色大門 探詢遠距長照科技輔助機會
你是否也曾經一個人待在家?無論是休養、休假、休息,當獨自身處在一個空間時,有時能夠學著與自己相處,然而有其它時刻,則是需要他人提供關懷與照顧。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
Apple Watch助偵測認知健康狀況?蘋果攜手Biogen研究進行中
醫學研究公司Biogen於1月11日宣布將與蘋果(Apple)合作進行認知健康研究。該研究將利用iPhone和Apple Watch找出能作為輕度認知障礙(MCI)早期指標的數位生物標記。觀察性研究將於2021年稍晚...
嗶嗶!穿戴裝置警示COVID-19接觸風險 Google Play或支援
開發社群XDA-Developers近日針對最新版Google Play Services發表了一份拆解報告,內容揭露Google未來可能在App中加入接觸風險通知支援(Wearable Exposure Notification)。一旦用戶接...
失眠治療革命 穿戴腦波計配AI診療
糖尿病、高血壓甚至失眠之類病狀,治療上的難處之一是患者難以配合,因為血糖血壓與腦波會隨時變化,定期回診檢查只能檢查當下狀況,不一定能測得發病當下資料,因此在穿戴式科技漸趨成熟的20...
【王欽堂專欄】科技與疫情 催生「大健康產業」新護國神山
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貫穿整個2020年後,並沒有看到趨緩的跡象,許多國家的染患情形仍然持續上升,或正面臨第二、三波疫情。跨年間許多人期望送走2020,迎來2021,就會恢復往日產業榮景,...
全球11項疫苗進臨床三期 台灣精準健康法規望其項背
從1995年3月1日開辦的全民健康保險,收集著許多醫療院所申報的資料,同步有不少醫學文字與影像病歷資料,而各界之所以爭相使用、利用、應用,就是希望透過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RW...
日政府因疫情調整照護機器人補助方向
日本少子高齡化,讓需貼身照護人數增加,而照護人力不斷減少,因此2010年代日本經濟產業省與厚生勞動省便積極補助照護機器人研發,2020年的COVID-19(新冠肺炎),真人照護可能成為傳播途徑之一...
DIGITIMES智慧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