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駕產業聯盟成立,六大自駕巴士團隊簽MOU要打團體戰 智慧城市 》智慧交通 2021/01/22
由豐榮客運攜手台數科集團、鼎漢國際工程顧問、緯創資通、工研院等產學單位合作組成的台中MIT自駕巴士團隊,昨(21)日舉行「水湳智慧城自駕巴士–G-BUS自駕車團隊感恩餐會」。而台灣發展自駕巴士技術的另外五家? 導企業:台灣智慧駕駛、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勤崴國際、台灣智慧駕駛、車王電暨華德動能集團、理立系統也受邀參加。會中宣布,六大智慧自駕巴士系統開發業者將合組「智慧駕駛產業聯盟」,以國家
台灣自駕產業聯盟成立,六大自駕巴士團隊簽MOU要打團體戰
會工作的寵物、三臂「英雄」 機器人成CES 2021焦點 智慧製造 》機器人 2021/01/14
在每年初登場的科技盛會美國消費電子展(CES)2021年首度以線上方式舉辦,於日前正式揭開序幕。而2021年持續聚焦全球科技主流趨勢,包括5G、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自駕車、AR/VR、智慧城市等應用。特別是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籠罩全球下,2021年CES展上,由智慧醫療展開的防疫或個人居家照護也因而格外受到矚目,而在零接觸商機需求大漲下,機器人同樣也將是展場亮點。
會工作的寵物、三臂「英雄」 機器人成CES 2021焦點
移動機器人需求噴發 八大業者攜手推動AMR通用標準 智慧製造 》機器人 2021/01/08
後疫情時代將加速原本大量人力需求的物流搬運邁入自動化,協助各產業提高生產效率,而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未來將作為工廠智慧物流的重要樞紐。為此業界也宣布攜手成立「自主移動機器人聯盟(Autonomous Mobile Robot Alliance;AMRA)」,將率先推動由AMR業者主導的自主移動機器人產業共通技術標準,解決傳統自主移動機器人性能規格定義不同、系統間封閉無法兼容作業的情形,加速打造
移動機器人需求噴發 八大業者攜手推動AMR通用標準
布局後疫情 鴻海推5G戰略支持智慧機械 智慧製造 》智慧機械 2021/01/06
後疫情時代,製造業將迎來一場結構性的轉變,而作為智慧製造根基的智慧機械,則將扮演前鋒,為此智慧機械絕對將是各家業者未來相當重要的布局。日前鴻海集團旗下鴻齡科技在鼎新電腦舉辦的論壇上,也向外界說明鴻海未來針對5G工業專網所提出的戰略,包括如何透過5G結合IIoT助力智慧機械轉型升級。 後疫情時代的結構轉變 鴻齡科技協理朱登
布局後疫情 鴻海推5G戰略支持智慧機械
【展望2021 智慧醫療篇】當遠距已成標配 台灣有機會走出5條智慧醫療大道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28
在【回顧2020智慧醫療篇】從COVID-19(新冠肺炎)到醫材創新,五大趨勢總動員,我們帶大家回首了疫情的智慧醫療科技應對、法規、遠距醫療、醫材創新、醫院動態等5大面向;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年來,截至2020年12月25日,台灣疫情總病例數僅780人、康復人數640人、死亡人數7人,國內總檢驗數280,159件,足可顯見台灣防疫成效舉世矚目,然而,防疫效果顯著帶給台灣的機會
【展望2021 智慧醫療篇】當遠距已成標配 台灣有機會走出5條智慧醫療大道
肆意勃發 凌雲高飛 竹科40展現新創醫材經驗成果 智慧醫療 》醫電整合 2020/12/22
在醫療與科技兩大領域,台灣的技術都位居全球領先群,近年來智慧醫療成為產業趨勢,政府更投入大量資源,媒合這兩大產業的力量,打造獨一無二的台灣優勢。為了培育醫材新創,竹科管理局特於12月委託亞太加速器網絡協會舉辦「肆意勃發 凌雲高飛 竹科40新創展翼成果展暨產業交流會」並邀集交大產業加速器中心IAPS、天來智慧健康科技TenLife、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TRIPLE、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
肆意勃發 凌雲高飛 竹科40展現新創醫材經驗成果
疫情衝擊就業 業者用AI預測年前轉職率 智慧製造 》數位轉型 2020/12/21
2020年疫情衝擊就業市場,根據人力銀行調查,國人有高達88.8%的上班族考慮在年前轉職,創下近8年新高,也讓不少企業老闆擔心這波年前轉職潮影響新一年的公司營運。因此有企業便利用大數據與AI,來分析員工未來是否會有離職的風險,並成功找到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留才、調配人力。 這是由工研院所推出的「AIdea人工智慧共創平台」近來所完成的案例之一。而除此之外,AIdea透過產業出題
疫情衝擊就業 業者用AI預測年前轉職率
【展望2021 智慧製造篇】製造業高值化轉型 朝三方向展開 智慧製造 》數位轉型 2020/12/21
2020年將在持續中的疫情與貿易戰中度過,回顧過去一整年,充滿危機,但也蘊藏轉機。而接下來展望2021年,台灣製造業應如何抓住每一個機會的火苗,才能在下一波「黑天鵝」來襲前,戰勝挑戰?以下DIGITIMES整理智慧製造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2021 年台灣製造業的兩項挑戰
【展望2021 智慧製造篇】製造業高值化轉型 朝三方向展開
善用智慧製造驗證場域力量 台灣製造業轉型非難事 智造管理 》數位轉型 2020/12/18
製造業一直是我國經濟命脈,業者長年投入研發所累積的技術能量,讓台灣在全球各製造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相較於其他國家業者,台灣傳統製造業對先進設備的導入腳步偏慢,大多以優勢的勞力成本作為市場競爭力。2011年德國宣布啟動工業4.0政策,帶動產業智慧化趨勢,由於此趨勢已然成形,未隨之轉型者將有被邊緣化之虞,不過對台商而言,智慧化是全新概念,要順利轉型並不容易,對此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智慧製造技術組組長羅
善用智慧製造驗證場域力量 台灣製造業轉型非難事
一鍵導入智慧應用 智慧機械雲年底上架百個App服務 智慧製造 》智慧機械 2020/12/18
由機械公會與工研院推動的智慧機械雲平台2021年上半將率先進入試營運階段,將加速推動機械業與製造業導入智慧製造,以解產業轉型升級之渴。不過在正式開張前,該平台已展開超前部署,除了年底前將有將近100個應用服務軟體上架外,日前機械公會也擴大與開發者合作,宣布與鴻海集團旗下鴻齡科技、研華科技以及鼎新電腦共同簽署MOU,發揮跨產業合作綜效。 台灣智慧機械推動策略主要分成短中長期三大
一鍵導入智慧應用 智慧機械雲年底上架百個App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