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就能測血糖與排卵 安盛生科IVD巧用AI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1/01/07
如果有人說「一滴血,就能夠檢測是否罹患肺炎」,那麼這樣的檢測就屬於IVD的範疇。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IVD)指的是蒐集、準備、檢查取自人體之檢體,作為診斷疾病或其他狀況(含健康狀態之決定),而使用的診斷試劑、儀器、系統等醫療器材。 微創還不夠 最好無創
iPhone就能測血糖與排卵 安盛生科IVD巧用AI
從葉克膜到IVD 醫材塗層難易度五大級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1/01/05
科技來自於人性,醫療器材的開發,也可以取經大自然。近期國際間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也使得國內登山等戶外運動盛行,防水外套、手套、雨褲等外層塗層的設計上,就已加入了疏水性的設計概念,即便內層是Gore-Tex防水透氣薄膜,外層的紡織品也已能透過原廠出廠時的薄膜,或是噴一層防水劑;在運動健康的領域如此,在醫療等級的各式導管、支架、人工關節更是如此。
從葉克膜到IVD 醫材塗層難易度五大級
【回顧2020智慧醫療篇】從COVID-19到醫材創新 5大趨勢總動員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15
又到了歲末年終盤點整年醫療科技發展的時刻,2020年最熱門關鍵字,非「COVID-19」、「新冠肺炎」莫屬,而因為此全球性傳染性疾病所衍伸出來的「零/非接觸」、「負壓隔離病房」、「遠距醫療」、「線上協作」醫療科技需求,也讓台灣資通訊軟硬體、工業製造、金屬工業、塑膠工業、系統整合廠商等各生態系全員出動。 以下我們可以從「冠狀病毒的防疫、檢測、疫苗、新藥開發等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回顧2020智慧醫療篇】從COVID-19到醫材創新 5大趨勢總動員
工業射出成型醫療導管 搶進全球250億美元市場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09
全球醫療導管市場約莫250億美元,其中需要極微細與精準的心臟科和泌尿科領域的醫療級導管,已是各家競逐之地。台灣的射出成型、工業技術的醫療升級跨域發展,在在提供台灣科技與工業技術一條不一樣的醫療器材創新與跨足之路。 應用器官與風險度不同 導管價值與前置功夫各異 「靠近心臟的導管、靠近腎臟的
工業射出成型醫療導管 搶進全球250億美元市場
友達搶攻智慧醫療商機 鎖定3大場域前進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03
後疫情時代,科技與醫療的結合更趨緊密,面板大廠友達光電致力投入智慧醫療領域,開發出全球首發醫療級Mini LED技術的32吋4K超擬真手術用顯示器整機,受人矚目。展望未來,友達表示,在智慧醫療上的布局,將朝手術室、醫療管理及醫療檢測等三大場域方向推進。 友達將在12月3~6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展示獨家開發的高階3D手術用顯示器解決方案,包括32吋4K
友達搶攻智慧醫療商機 鎖定3大場域前進
友達攜手醫療新創承鋆 邁向3D手術最後一哩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02
醫療影像技術的進展,從機器視覺如診斷輔助應用的人工智慧(AI)演算法,到人類視覺的2D與3D醫療影像,如何幫助醫師、護理師、麻醉醫師等手術房當中的醫療人員,可以更有效率掌握病灶,以及提供後續醫學教育經驗傳承使用,都是醫學現場的眾多需求之一。 從手術房需求出發 3D 醫療影像的軟硬體開發 目
友達攜手醫療新創承鋆 邁向3D手術最後一哩
從微創到新創育成獎 秀傳育成中心連結在地與國際 智慧醫療 》智慧醫材 2020/12/02
創新意味著與過往不同,然而,融入過往的流程卻是創新是否成功的關鍵元素。在醫療產業的創新過程中,安全與確效一直是兩大核心精神,諮詢、試驗、測試、交流,都是灌溉生醫新創長大的方式,而國內不少加速器和育成中心也希望透過整合性與一站式等服務,來加速新創的創業歷程,減少繞路的時間。 從概念發想到商品化最後一哩路 從臨床諮詢、動物與
從微創到新創育成獎 秀傳育成中心連結在地與國際
上銀攜中山醫 打造首MIT微創手術機器人 智慧製造 》機器人 2020/11/30
上銀科技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打造全台第一個完全由台灣自主研發並取得醫療認證的的微創手術機器人。未來藉由此機器人可有望打破目前導入達文西機器人成本昂貴的限制,降低醫療體系導入機械微創手術系統的門檻,同時也嘉惠一般民眾降低手術醫療費用。 該機器人可說是台灣醫療與精密機械產業結合的重要里程碑,不僅促成精密機械產業往高值化產業邁進一大步,同時也推動台灣醫療進入新的技術領域。此
上銀攜中山醫 打造首MIT微創手術機器人
掌握機器人核心技術 台廠擁高階醫材研發能量 智慧製造 》機器人 2020/11/30
產業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將成切入高值化市場的競爭優勢。上銀打造全台第一個全自製的內視鏡扶持機器人,藉由本身在關鍵零組件的專長與機電整合下,設計出符合臨床醫師需求與使用習慣的機械微創手術系統,跨領域從工業應用中,將機器手臂推展至更高附加價值的醫療產業。 上銀十年磨一劍,開發全台第一隻全自主研發,並取得醫療認證的的內視鏡扶持機器人,2020年更將導入中山附醫。在由歐美主導的手術機器
掌握機器人核心技術 台廠擁高階醫材研發能量
嬌生發表Ottava手術助理機器人 智慧製造 》機器人 2020/11/30
嬌生(Johnson & Johnson)近日發表了一款名為Ottava的手術機器人,並稱靈活性及操作性都超越了市面上其他類似產品。接下來嬌生計劃將Ottava與Monarch結合,希望能以微創方式挑戰高難度的手術。 據The Robot Report報導,嬌生最新發表的手術機器人Ottava搭載了6隻能與手術台結合的機器手臂,因此嬌生宣稱比起目前位居市場龍頭的Int
嬌生發表Ottava手術助理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