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加溫綠經濟 新能源案場遍地開花
1日國內電價平均調漲8.4%、工業用電大戶電價調漲幅度15%正式上路 ,同時各界為了配合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許多企業強強聯手 開發創能、儲能到用能專案,展現再生能源發電、儲電再到未來可能的綠能售電等。如1日開陽投控轉投資的開元佳能與全球儲能巨頭Fluence雙方正式牽手,Fluence為德國西門子(Siemens)及能源公司AES所合資成立的公司。
台灣ICT永續綠戰隊成立 助企業ESG「健檢」
ESG風潮興起,落實淨零碳排不僅是企業的目標,也是政府積極想達成的里程碑。台灣微軟(Microsoft)在Microsoft GreenTech Day高峰論壇正式推出微軟永續雲(Microsoft Cloud for Sustainability),幫助業者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加速永續管理進程。與此同時,台灣微軟也宣布匯聚台灣夥伴成立台灣ICT永續綠戰隊,以資通訊產業力量,一起達成台灣2050淨零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9】現代汽車打造循環經濟與氫價值鏈
隨著碳排放議題獲得重視,全球電動車市場也跟著蓬勃發展,在2021的銷售規模相較2020年成長109%。南韓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作為世界第四大車廠,早已開始布局,將汽車技術研發主力由燃油車轉至各類電動車,其優異的策略管理能力,發展氫生態系等相關創新作為更是為其打造出新的成長動能。 現代汽車成立於1967年,主要產品包括了最初的燃油車,到現今發展油電混合車、氫燃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3】電動車龍頭Tesla的六角環保策略
受到社會環保意識抬頭、企業節能減碳以抑制氣候暖化的潮流所帶動,電動車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Tesla始終是最吸引人目光的閃亮巨星,事業體涵蓋了電動車研發、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太陽能源事業等。雖然大眾關注焦點多集中在執行長暨創辦人Elon Musk個人風采和爭議,全球各大ESG機構評量標準不一或有可議空間,但Tesla的環境作為還是有值得參考之處。 近日因為標準
拿下歐美共享平台訂單 正崴以「輕型二輪車」搶攻市場
台灣自1990年代起便享有「自行車王國」之稱號,直至2002年,共有11間主要自行車零件廠,包括台廠、外商及中國台商在內,成立台灣自行車產業聯盟(A-Team),並在當時工業局、中衛發展中心的協助下,導入豐田汽車(Toyota)自動化、即時生產(JIT)模式,促使台灣自行車產業朝向高值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打造如捷安特、美利達等國際知名品牌。 近年來,二輪車電動化及移動共享化趨勢
依場域特性建構充電設備 裕電攜京站實踐停車即充電
裕電能源以「停車即充電概念」布局電動車充電樁營運市場,近年積極尋找與車主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場域,建構適合場域特性的充電設備,2022年4月下旬宣布以「綠電、綠能、綠美學」之品牌概念,攜手京站時尚廣場打造同時具備快充與慢充的「YES來電電動車充電站」。裕電能源表示,目前該充電站有1個DC直流快充充電樁、4個AC慢充充電樁。此外,裕電宣布2022年5月將會結合環保概念,把理念化為實際行動。
三陽吳清源:找到獲利平衡才能永續投入ESG
面對世界各國訂出全球降溫目標,並宣示2030年全球要減碳45%,將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本土汽機車品牌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表示,以經營者的角度來看綠色經濟帶動企業永續投入ESG,企業必須找到獲利平衡點才能持續投入,達到議題本身永續性。 國發會在2022年3月底時推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其中一個目標是2040年新售汽機車100%全面電動化。但吳清源認為現有政策目標規範仍不
聯齊以家庭能源管理回應日Society 5.0 獲2022 iF設計獎
近年積極推動庭能源管理,能源物聯網新創聯齊科技(NextDrive)因應未來高齡化社會挑戰,此外各國再生能源強勁需求,提出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建構的服務平台,運用能源數據連結家庭場域的能源,企盼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提供高價值的跨領域服務平台,形成超智慧社會,15日聯齊發布,研發的Ecogenie+家庭能源管理App榮獲2022年德國iF服務設計獎項(Service Design)。
台泥加速拓展南歐充電、儲能、再生能源服務市場版圖
台泥近2年積極布局能源事業成長動能,除再生能源、儲能服務進展快速外,同時打造創能、輸能、儲能一條龍產線。2021年10月底已動工的高雄三元能源科技,也預計在明年正式營運,台泥亦透露,未來1~2年,台泥集團將大幅擴張綠能產業至全球各地。11日台泥發布重訊指出,台泥資訊協理張年旺新任台泥公司資安長一職,看出台泥往不同產業積極布局、轉型外,企業內部亦朝向數位轉型發展,將資安視為公司治理的重要關鍵。
「以人為本」的充電站 備有太陽能板遮雨棚、休息區
電動車充電公司Electrify America宣布在加州和紐約州各大城市,推出新一代「以人為本」的充電站,不僅會設置太陽能板遮雨棚,還會有類似休息室的等候區,還打算推出更輕薄的充電樁,以改善客戶的充電體驗。 據The Verge報導,這些「以人為本」的充電站,將於2022至2023年設置於幾個大城市,包括聖塔芭芭拉、舊金山、聖地牙哥、比利佛山、曼哈頓和布魯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