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打造再生資源利用中心 布局綠經濟積極育才
台泥近年跨域為再生能源、低碳、循環經濟領域中的一環,轉型過程有目共睹。30日台泥於花蓮縣和平鄉水泥廠舉行DAKA二周年暨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上樑儀式,亦與花蓮縣四維高中簽訂「電機技術人才產學合作計畫」。 圖說:台泥將設置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預
Upstream Security:隨車聯網普及資安威脅逐漸顯現
資安公司正投入全力滿足汽車產業的資安需求。以色列新創Upstream Security共同創辦人和執行長Yoav Levy表示,由於汽車製造逐漸以軟體為導向,資安風險也跟著提高,將為防護軟體業者帶來新形態、未知的挑戰。 俄烏戰爭後,爆發多起針對汽車工業網路安全的威脅或攻擊事件。據Electrek 2月下旬報導,駭客曾癱瘓數個在莫斯科外圍的電動車充電站,並在充電裝置的螢幕上播放
數百萬電動車退役電池 如何再利用?
未來幾年將報廢數百萬輛電動車,但其電池組除了能回收稀有材料以製造新電池,日產汽車(Nissan)和雷諾(Renault)等汽車大廠正在將電動車退役電池用於儲能系統。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國際能源署(IEA)估計,2021年全球對電網規模電池的投資達到68億美元,高於2020年的40億美元。IEA表示,目前全球道路上有1,000萬輛電動車,到2030年此數字將增至3億
火線話題:企業實現ESG(三):研發與客服維修
R0拒絕(Refuse)、R1重新思維(Rethink)到R2減少(Reduce),是產品生命週期從構想功能到設計開發規格的最前端,也是客服維修系統中服務策略的起始點跟回饋點。 拒絕(R0)是當產品單一功能的獨特性消失,或其他不同產品可提供相同功能情形下,市場機制自然會漸漸淘汰單一功能的產品(例如GPS導航機及數位相機,當GPS導航跟數位照相功能,已經可以併入其他通訊設備功能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3】LGES以100%環境友善為產品目標
近年來因永續與二氧化碳減排的觀念盛行,電動車與動力電池市場蓬勃發展。根據調研機構Trendforce估計,電池製程中最重要的正極材料需求量於2021年達60萬噸,在2025年將突破215萬噸,5年間需求成長率高達258%。而 LG Energy Solution(LGES)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市佔率第2高的公司,市佔率達22.7%,僅次於市佔率第1的寧德時代的30.7%,近年業務量也隨電動車需求持續成
鎖定半導體物流自動化缺口 友達角逐AMR新戰場
自動化商機需求爆發,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成為智慧工廠中的當紅炸子雞,近年吸引台廠競相角逐。包括深耕面板製造多年的友達也看好AMR發展潛力,跨足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供應商,更將AMR視為主力產品之一。友達直言,AMR市場正值起飛期,人機協作不僅能減輕人力負擔,同時也將成為推動智慧製造發展的重要動能。 友達旗下子公司友達數位科技上週才在COMPUTEX 2022上首次展出Clas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5】NVIDIA如何在ESG超車英特爾、 超微?
氣候變遷成為企業營運重大風險之一,社會、投資人和監管機構對企業ESG (環保、社會與公司治理)的表現也更加關注,因此ESG也成為企業產品效能、財務表現外的另一競爭平台。圖像處理器(GPU)大廠NVIDIA獲得多個ESG評鑑機構給予亮眼的評級,表現都遠遠超出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顯示NVIDIA在ESG策略上有其過人之處。 根據MSCI ESG Rati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3】電動車龍頭Tesla的六角環保策略
受到社會環保意識抬頭、企業節能減碳以抑制氣候暖化的潮流所帶動,電動車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Tesla始終是最吸引人目光的閃亮巨星,事業體涵蓋了電動車研發、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太陽能源事業等。雖然大眾關注焦點多集中在執行長暨創辦人Elon Musk個人風采和爭議,全球各大ESG機構評量標準不一或有可議空間,但Tesla的環境作為還是有值得參考之處。 近日因為標準
成本更低體積更小的可攜式電動車充電站GoHub
ZipCharge發表最新的模組化可攜式電動車公共充電站GoHub,只需要1個停車格的空間位置就可安裝,同時支援單邊5個充電器與雙邊10個充電器兩種配置版本,GoHub配備ZipCharge的Go電力銀行以提供可攜式電力。 [video=www.youtube.com/watch?v=iiujtQZlUYY] 根據Electrek報導,ZipCharge
看準南科通勤補電潮 源點科技攜統一精工建超充站
電動車充電服務品牌源點科技28日發布與統一精工合作打造之超充站,正式於台南永康速邁樂加油站啟動營運。據悉,該超充站將作為源點與統一精工結盟起點,未來預計有更多合作站點釋出,目標結合具地利之便的速邁樂加油站點,提供電動車車主無痛轉換補電路程,建立更為便捷且密集的充電生活圈。 據統計,截至2022年3月底全台電動四輪車數已增長至1.8萬輛,且隨平價車品牌如起亞汽車(Kia)、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