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成為新常態 供應鏈「鏈主」應上下協同
科技供應鏈近年來危機不斷,從2020年COVID-19(新冠肺炎)爆發後的物流塞港和晶片缺貨,再到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原物料及能源成本接連上漲,加上近期台海情勢緊張,顯示危機已成新常態。近期斷鏈問題雖漸緩解,企業仍應強化風險防禦力,改善上下游供應商協同,尤以增進庫存透明度為關鍵。 SAP產業價值總監梁瑛芷指出,供應鏈危機已成新常態,除了COVID-19疫情導致政府封城措施
別只當法遵乖寶寶 企業ESG治理應主動出擊
AWS台灣雲端高峰會企業永續領袖座談11日登場,與會的勤業眾信(Deloitte)執行副總林彥良指出,在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 (ESG)浪潮下,許多台灣企業只願做好寶寶、止步於法規要求,難以在高度變動的環境下生存。主持座談的DIGITIMES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觀察,台灣企業推ESG多著重環境面向,社會溝通和企業治理則有待加強。 林彥良表示
歐盟碳稅新增塑膠類 科技業減塑需再加把勁
歐盟2021年7月公布「Fit for 55」套案,當中對企業及產品供應鏈影響較大的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規範特定商品進口至歐盟時,繳交排碳費用。而這項方案在公布1年之際,於2022年6月再進行修正,相較於先前草案,新草案雖然將緩衝期延緩1年,但徵收範圍更廣,除了新增有機化學品、氫和氨外,特別是還擴大到科技業大量使用的塑膠,因此專家也提醒,相關產業除了隨時注意CBAM最新法規進展外,也應
100%綠電的電動車充電站窒礙難行 問題出在哪?
截至2021年為止,全世界累計銷售超過1,300萬輛電動車,佔所有氣銷售總數僅3%。歐盟規定,自2020年起,歐盟境內95%的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過95克。另根據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全球動車未來10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上看29%。最後,彭博(Bloomberg)也表示,2040年時每10輛賣出的新車當中,就有6輛是電動車。上述種種,無不明示或暗示,即便車主現在開的還是燃油車,但是未
加速藥物開發 疫後生醫數位化新浪潮襲來
近期鑽石生技投資成為台灣首家生技創投登陸興櫃,使生技醫療產業議題再掀波瀾。勤業眾信指出,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兩年,生技產業與利害關係人展開前所未有的合作,共創更多以患者為中心的體驗。而面對敏捷的數位原生新創企業的競爭,傳統生技企業的數位化規模正在擴大且加速。 同時,勤業眾信也提出展望2023年,生技產業應聚焦「優化研發產出效率、以患者為中心、改變人才體驗、加速審查流程、加快數位
【企業ESG環保作為系列報導-12】微軟以軟體賦能和投資氣候科技促減碳
經常與蘋果(Apple)競逐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寶座的微軟(Microsoft),是科技產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在全球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微軟在ESG上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優於產業平均表現。雖然微軟的事業體以軟體為主,卻也有涉及硬體產品如XBOX、Surface及雲端事業部所使用的伺服器等,因此其ESG策略方向,與其硬體供應鏈夥伴息息相關,也值得科技同業參考。 微軟已經連續5年
導入XaaS 2.0經營新思維 因應供應鏈碳管理趨勢
「供應鏈脫碳」是企業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關鍵。台灣一向以出口導向為主,面對國際的減碳趨勢,透過中心廠對供應鏈碳管理上的積極作為,企業是否有效鑑別供應鏈上的ESG風險並提前因應管理,將直接衝擊企業自身營運績效。勤業眾信風險管理公司副總經理李介文建議,企業應轉換為「XaaS 2.0」 ,即「 Everything as a Sustainability Service」新思維,來推動自身乃至於供應鏈
元宇宙人人知 但究竟是什麼?
自從Meta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宣布將朝元宇宙(Metaverse)願景發展,甚至不惜將Facebook更名為Meta彰顯決心,便在科技業掀起一股元宇宙風潮,無論是最上游的半導體、GPU、5G等基礎設施,還是做為進入元宇宙媒介的延展實境(XR)裝置、行動設備,再到元宇宙內容平台、應用等各領域,無不受惠於此波熱潮。 即便如今許多民眾都已聽過「元宇宙」這個詞,但並
偉康科技以零信任為核心 搶攻數位身分SaaS市場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2021年網路資安大調查》報告指出,過半數企業認為近年資安風險持續增加,而近七成受訪企業表示,2021年遭受的網路攻擊較往年有顯著增加趨勢,也促使企業開始轉型至新一代零信任(Zero Trust)安全模式,並強化資安意識及防護機制的應變能力。 而深耕資安領域20餘年的偉康科技,以國際FIDO標準為核心,推出「OETH雲端身分認證SaaS服務」
Netflix訂閱數十年首降 欲引進廣告降資價吸客
隨著Netflix祭出令人失望的季度報告並預示黯淡前景後,也令市場擔憂在疫情爆發後受惠的串流影音平台,是否已走過高峰期。 根據路透(Reuters)報導,Netflix最新發表的2022年第1季業績報告,營收79億美元、年增9.8%;亞太地區貢獻9.17億美元、年增20.2%,當季淨利潤為16億美元。 不過市場擔憂的是,Netflix在第1季流失了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