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新賽局》系列3.全球遊戲規則正在改變 綠色金融將驅動企業轉型
《ESG新賽局》系列報導,為IC之音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合作專題內容,將從供應鏈的視角,深入探討產業必須面對ESG的各項核心課題。讓企業在新的綠色浪潮中,找到能與全球競爭的創新力量。本文由AIF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 .
台灣綠能發展走出沙漠 2025成進攻國際市場關鍵時機
國際間朝淨零碳排發展的趨勢愈趨明確,但在眾人齊聲「喊燒」的階段,在台灣不論是政府或是產業界,都有志一同地認為明確政策規範的定義,為綠能發展的最重要基石。 台灣淨零4大策略+2大基礎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台灣綠能在2016年之前,宛如一片沙漠,但政府在2022年3月公布2050淨
精準治療仰賴大數據 台灣挾ICT優勢將佔關鍵角色
隨著資訊科技平台與AI、5G、大數據分析等前瞻技術導入生技醫療產業,全球生醫產業興起轉型浪潮,尤其精準治療更是備受看好的熱門領域。精準治療意味對症下藥,透過個人資料庫量身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或藥物,而其背後需要結合的技術也被認為是科技業相當適合投入的領域,兩者都是台灣相當具有優勢的產業,業界也相當看好,台灣在未來精準治療國際市場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
工總攜手30家公協會以大帶小 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
隨著國發會已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企業加快腳步自組淨零行動或氣候聯盟的單位愈來愈多,全國工業總會也響應宣示減量目標,邀請共30家公協會共同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擬透過大帶小,帶領各產業公協會與企業會員逐步建立碳管理能力。 全球企業自發性響應減碳,相關淨零排放聯盟組織也紛紛成立,目前像是在台灣已有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
防止「漂綠」 金管會訂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規畫
雖然印度、中國大陸等國家對於燃煤的使用仍有堅持,但從《巴黎協定》到《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的制訂,都不難看出國際對於改善氣候變遷與推動永續的企圖心。「永續」代表的並不只代表企業價值,更是競爭力根源。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表示,如今的企業在經營時必須兼顧包容與永續,此乃國際發展趨勢。事實上,在國際發展趨勢方面,運用金融市場影響力的案例從2003年就開始出現
碳中和、ESG大勢所趨 產官學全面朝電氣化與共享交通發展
近來各國提出2050淨零碳排,台灣也不缺席,國發會與各部會於2022年3月下旬公告「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預計台灣推動能源轉型要達到4個目標,分別是:第一,能源轉型更明確,藉由擴大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佔比,更具體來說,進口能源的依存度要從2010年的97.4%降低至2050年50%以下。第二,推動綠能產業鏈,並結合ICT產業優勢提供高效、低碳且更具智慧的製程。第三,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淨
淨零政策接力出爐 企業跟上腳步了嗎?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公開宣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期程及相關政策,而台灣則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先是金管會打頭陣在三月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需在2027年完成碳盤查,緊接著國發會也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以五大路徑、四大策略等提出階段性目標。縱使外界反應有許多路徑不夠具體,或是策略過於模糊,但台灣總歸是踏出了淨零目標的第一步,而這也代表接下來企業得在更明確的
企業淨零路徑規劃 碳盤查設計應放眼全球經營思維
國發會在3月底公布「2050台灣淨零碳排放路徑圖」,不只國家減碳需要路徑圖,企業也必須掌握自己的減碳路徑與短中長期目標藍圖,進一步實踐企業永續治理ESG,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莫冬立提醒,切莫以拿標章、認證作為企業實現ESG的標準,這對企業長期發展相當危險。 面對法規以及國際品牌商逐步要求供應商減碳,許多企業面臨的第一道考題正是「碳盤查」,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曾指出,
淨零路徑需要行業轉型 電子業可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
面對全球淨零趨勢,產業界與環團引頸期盼,國發會在三月三十日公布了「台灣2050淨零碳排路徑」,外界雖肯定政府跨出第一步,促使各個部會動起來,但許多路徑不夠具體也招致批評,包括階段目標過於保守、策略過於模糊。中華民國企業永續協會秘書長莫冬立就表示,從路徑圖的方向性來看還欠缺整合性架構,從國家淨零轉型路徑到企業轉型計畫,他認為中間還需要建立起各行業的轉型橋樑。 曾參與過幾次政府討
依場域特性建構充電設備 裕電攜京站實踐停車即充電
裕電能源以「停車即充電概念」布局電動車充電樁營運市場,近年積極尋找與車主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場域,建構適合場域特性的充電設備,2022年4月下旬宣布以「綠電、綠能、綠美學」之品牌概念,攜手京站時尚廣場打造同時具備快充與慢充的「YES來電電動車充電站」。裕電能源表示,目前該充電站有1個DC直流快充充電樁、4個AC慢充充電樁。此外,裕電宣布2022年5月將會結合環保概念,把理念化為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