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才到留才 巨大ESG讓員工有「共感」
產業經營環境複雜化,企業在人才招募的規格上,對複合式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中,然在人才難尋的情況下,如何減少員工流失率?成為企業考驗,而巨大機械的做法,則是透過在績效評分項目中加入ESG作為加分項目,提升員工節能減碳的行為意識,在企業追求ESG永續經營過程中,與員工形成「共感」,達成留才的目的 過去企業攬才時往往會針對明確的人才規格、穩定的人才梯隊、對應的發展資源下足苦工,如今應
AI工具無好壞 建立濫用誤用預防機制是關鍵
針對人工智慧(AI)應用與隱私隱憂,凌群電腦資安巨資暨智慧城市技術研發處總處長張義明表示,工具本身通常沒有好壞之分,應用端須設計防止濫用和誤用的機制。中研院法律所所長李建良則指出,歐盟規劃中的人工智慧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上路後將有廣泛影響。 犯罪偵防應用 談到協助警方犯罪偵防的應用
減碳從建築物做起 德國萊因助企業節能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2年初發布《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針對未來10年世界將遭遇的嚴峻風險進行調查,調查對象來自公部門、私營部門、學術界、社會約1,000名決策者,並公布前十大風險排名,其中環境類風險即佔5項。 台灣德國萊因(TÜV Rheinland)董事總經理王秀雲表示,觀察台灣目前淨零路徑大多鎖定在建築、運輸、工業、電力等產業,以及開發負碳技術等。而歐盟碳邊
《ESG新賽局》系列3.全球遊戲規則正在改變 綠色金融將驅動企業轉型
《ESG新賽局》系列報導,為IC之音與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合作專題內容,將從供應鏈的視角,深入探討產業必須面對ESG的各項核心課題。讓企業在新的綠色浪潮中,找到能與全球競爭的創新力量。本文由AIF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 .
台灣綠能發展走出沙漠 2025成進攻國際市場關鍵時機
國際間朝淨零碳排發展的趨勢愈趨明確,但在眾人齊聲「喊燒」的階段,在台灣不論是政府或是產業界,都有志一同地認為明確政策規範的定義,為綠能發展的最重要基石。 台灣淨零4大策略+2大基礎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表示,台灣綠能在2016年之前,宛如一片沙漠,但政府在2022年3月公布2050淨
精準治療仰賴大數據 台灣挾ICT優勢將佔關鍵角色
隨著資訊科技平台與AI、5G、大數據分析等前瞻技術導入生技醫療產業,全球生醫產業興起轉型浪潮,尤其精準治療更是備受看好的熱門領域。精準治療意味對症下藥,透過個人資料庫量身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或藥物,而其背後需要結合的技術也被認為是科技業相當適合投入的領域,兩者都是台灣相當具有優勢的產業,業界也相當看好,台灣在未來精準治療國際市場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理事長
工總攜手30家公協會以大帶小 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
隨著國發會已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企業加快腳步自組淨零行動或氣候聯盟的單位愈來愈多,全國工業總會也響應宣示減量目標,邀請共30家公協會共同成立產業碳中和聯盟,擬透過大帶小,帶領各產業公協會與企業會員逐步建立碳管理能力。 全球企業自發性響應減碳,相關淨零排放聯盟組織也紛紛成立,目前像是在台灣已有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發起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
防止「漂綠」 金管會訂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規畫
雖然印度、中國大陸等國家對於燃煤的使用仍有堅持,但從《巴黎協定》到《格拉斯哥氣候協議》的制訂,都不難看出國際對於改善氣候變遷與推動永續的企圖心。「永續」代表的並不只代表企業價值,更是競爭力根源。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表示,如今的企業在經營時必須兼顧包容與永續,此乃國際發展趨勢。事實上,在國際發展趨勢方面,運用金融市場影響力的案例從2003年就開始出現
碳中和、ESG大勢所趨 產官學全面朝電氣化與共享交通發展
近來各國提出2050淨零碳排,台灣也不缺席,國發會與各部會於2022年3月下旬公告「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預計台灣推動能源轉型要達到4個目標,分別是:第一,能源轉型更明確,藉由擴大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佔比,更具體來說,進口能源的依存度要從2010年的97.4%降低至2050年50%以下。第二,推動綠能產業鏈,並結合ICT產業優勢提供高效、低碳且更具智慧的製程。第三,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淨
淨零政策接力出爐 企業跟上腳步了嗎?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公開宣示達成淨零排放目標的期程及相關政策,而台灣則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先是金管會打頭陣在三月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需在2027年完成碳盤查,緊接著國發會也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以五大路徑、四大策略等提出階段性目標。縱使外界反應有許多路徑不夠具體,或是策略過於模糊,但台灣總歸是踏出了淨零目標的第一步,而這也代表接下來企業得在更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