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淨零商機可期 馬國企業搶攻印尼光電
馬來西亞公司Samaiden Group Bhd與Aneka Jaringan Holdings Bhd近日簽署一項合資協議,將透過雙方成立的合資企業開發運用印尼的太陽能市場潛力。新合資公司除了將在印尼太陽能光電領域的工程、採購、施工、試車四大面向開展業務,也將提供再生能源相關諮詢服務等產品。 據The Edge Markets和The Sun Daily報導,Samaide
美降低通膨法案助攻 綠能廠或加碼投資
南韓綠能企業有望受惠美國參議院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近來,南韓綠能業者韓華解決方案(Hanwha Solutions)傳考慮加碼投資美國太陽能廠,並擴大在美影響力。 據韓媒DigitalTimes引述業界消息,韓華解決方案正在研議美國喬治亞州太陽能模組工廠的增設方案。由於IRA法案將挹注規模3,690億美元於乾淨能源補貼,
杜拜電力透過虛擬電廠強化分散式能源整合
杜拜電力與水利局(DEWA)透過虛擬電廠(VPP)強化智慧電網中電池儲能設備、電動車充電站、太陽能光電、其他彈性負載等分散式能源(DER)的整合,DEWA宣稱這項創新措施是中東地區第一個案例。 根據Smart Energy International報導,DEWA的目標是聚合更多DER以提供能源平衡、頻率調節、尖峰用電調節等電網服務,並發揮支援電網作業的最大效益。第一階段先導
微軟盼氫燃料電池成為資料中心電源的未來
微軟(Microsoft)已使用零碳排的氫燃料電池取代柴油發電機,作為資料中心緊急電源。 根據Tech Radar報導,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中心目前使用全球近1%的電力,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0.3%。有效降低資料中心碳排已成為相關業者的首要任務之一。 微軟資料中心研究主管Sean James在宣布此消息的部落格文章中表示,此突破堪稱資料中心產業
華邦電把零碳排擺首位 2030年台中廠綠能達90%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表示,儘快導入綠能將是華邦電首要思考的推動方向,並積極研究要如何達到碳中和,希望在可預見的未來達到零碳目標,並推動產品減碳,如SPI Flash設計能降低封裝需求,屬於減碳的綠色產品,同時預計2030年台中廠將達成90%電力採用綠能的目標,朝向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發展。 針對近期兩岸緊張情勢升溫,焦佑鈞表示,中國市場比重佔全球至少30%,不能因為比重低於其
美撥款2,600萬美元 欲證明潔淨能源和穩定電網不需二選一
美國能源局(DOE)宣布撥款2,600萬美元,自8月2日起執行「太陽能風力電網服務和穩定度示範計畫」(Solar and Wind Grid Services and Reliability Demonstration),證明太陽能、風能和儲能等潔淨分散式能源資源(DER)確實是穩定、可靠、平價。 據Smart-Energy報導,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試圖在203
不必在烈日下揮汗安裝太陽能面板 新創獲比爾蓋茲青睞
美國太陽能面板自動安裝新創Terabase Energy在最近的B輪募資獲得4,400萬美元,由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與Prelude Ventures共同領投,資金將用於規模化其解決方案在太陽能面板的大量安裝,以降低公用事業等級太陽能發電廠的總體成本。 根據Bloomberg Mercury報導,COVID
100%綠電的電動車充電站窒礙難行 問題出在哪?
截至2021年為止,全世界累計銷售超過1,300萬輛電動車,佔所有氣銷售總數僅3%。歐盟規定,自2020年起,歐盟境內95%的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過95克。另根據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全球動車未來10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上看29%。最後,彭博(Bloomberg)也表示,2040年時每10輛賣出的新車當中,就有6輛是電動車。上述種種,無不明示或暗示,即便車主現在開的還是燃油車,但是未
多晶矽價格續漲推升太陽能設備成本 恐不利減碳目標
隨著多晶矽價格走揚在整體供應鏈持續蔓延,迫使太陽能設備製造商成本居高不下,恐不利於潔淨能源部署計畫。 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通威太陽能公司日前將太陽能電池價格依尺寸調漲3.2~4.1%不等;隆基綠能科技公司則將晶圓價格提升3.3~4.3%。上述產品漲價主因係關鍵原物料多晶矽價格,自5月中因工廠事故和維修規劃停產而上漲15%。 據中國半導
歐洲熱浪何以未必有利太陽能發電?地球光電寶庫又在何方?
英國受熱浪侵襲創下攝氏40度的高溫紀錄。許多人以為炎熱天氣有助於太陽能板將太陽能轉換為電力,但事實上太陽能發電的最佳溫度約為攝氏25度,且太陽輻射、風力冷卻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 據CNBC報導,2022年7月英國太陽能協會(Solar Energy UK)引用雪菲爾大學(Sheffield University)研究團隊Sheffield Solar資料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