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250度也能運作 Maxell固態電池新品邁向商品化
電動車(EV)主電源大型全固態電池,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商品化,但電子產品用全固態電池成品不斷增加,日本電機廠麥克賽爾(Maxell)7月25日宣布新的全固態電池商品化,能量密度倍增的陶瓷封裝全固態電池,2023年春季在日本京都事業所開始量產。 現在Maxell有三種全固態電池,鈕扣型、陶瓷封裝型、雙極型,都是硫化物電解質,鈕扣型與雙極型全固態電池樣品,從2021年11月起開始出
供應鏈AI確實有用 但絕非萬靈丹
汽車半導體在2021年發生嚴重短缺,使得供應鏈問題從專業術語變成大眾用詞,而解決供應鏈問題的技術,特別是人工智慧(AI)進入公眾視野,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的調查結果,AI能壓低物流開支15%、額外庫存35%、提高服務水準65%,更讓眾人對AI抱持期待。 但美國雲端AI平台Aible共同創辦人Jonathan Wray表示,AI不是萬靈藥,通膨或供應鏈
美版碳關稅搶先歐盟上路 台灣出口產業壓力加大
台灣經濟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為此針對國際市場遊戲規則也不得不加以重視。近期除歐盟發起的碳關稅(CBAM)內容有所更新,美國也宣布即將加入徵收碳稅行列,且時程將比歐盟來得更快,預計2024年就要上路。 據悉,早前美國參議院提出一項名為《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以下稱CCA)的立法提案,雖然目前僅是提案還尚未定案,但業界認為大方向不變,繼歐盟後,
亞洲供應鏈仍佔重要樞紐 智慧製造推動速度領先全球
自動化大廠洛克威爾發布2022年智慧製造概況報告顯示,亞太地區9成企業認為,智慧製造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推手,且該地區加速智慧製造應用的目標速度亦領先全球。製造業者表示,雖然目前全球供應鏈重組,將以區域化、在地化的形式存在,但亞洲仍是相當重要的供應鏈所在地。 洛克威爾旗下雲端智慧製造平台Plex Systems近期發布最新「智慧製造概況」年度研究報告,剖析上一年度全球智慧製造推動
對內TPS、對外輸出智造方案 友嘉兩手策略佈局智慧製造
全球第三大工具機廠的友嘉集團,善用全球購併策略協助核心技術升級。近年智慧製造趨勢下,友嘉也借鏡歐日高階品牌經驗,朝向整廠輸出方式提供客戶服務。尤其未來數據至關重要,友嘉也希望借助數據服務能量,幫助集團內部升級,同時也協助客戶進行智慧數位轉型,拓展垂直領域產業應用。 友嘉集團目前在全球15 國,共擁有39個工具機品牌、52個生產基地以及94家公司,除了擴大事業版圖之外,友嘉近年
「我不排碳,我助他人減碳」 綠色工具機成台廠翻身仗
淨零碳排來勢洶洶,而對出口市場佔八成以上的台灣工具機業者來說,無疑站在第一線,深刻感受來自客戶端的壓力已然迫在眉睫。工具機業者表示,現在客戶看的,不只是價格和效率,還要看節能減碳表現,而能夠永續生產,並具備節能的綠色工具機,也將成為工具機業者下一個十年的競爭利器。 製造一台工具機的排碳量並不多,但工具機生命周期動輒十年以上,長期運作所累積的耗能將十分可觀,因此在各行各業這場淨
自動化非缺工造成 製造門檻拉高才是主因
業界普遍看好,生產和組裝的自動化在未來幾年內會迎來爆發性成長,而過去製造業客戶多將焦點放在機器手臂與工具機等的生產設備上,然隨著全球製造體系邁向新技術、新應用,再從單機思維出發,已經過時,重點該是「如何用」,應用才是關鍵,才能有效解決客戶的痛點。現今許多先進製造國的自動化大廠,都已朝此方向發展。 德國最大工具機精密夾具和自動夾持系統設備製造廠雄克(Schunk),總部鄰近德國
培養「新黑金」 台機械業探尋半導體產業入場券
台灣機械業近年站在產業價值轉型的浪潮上,積極朝高附加價值市場邁進,希望藉此甩開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其中之一的目標就是鎖定具有「本土優勢」的半導體產業。近年機械業頻頻向半導體產業招手,雙方展開比過往更密切的合作,半導體需求不墜,也帶動週邊產業跟著起飛,喊出設備國產化的目標,而這是否也讓台灣機械業有機會培育出「新黑金」,打造下一座綿延大肚山黃金六十公里的「護國群山」?
智茂科技深耕自動PCB分板機,助電子廠打造智慧製造產線
所謂印刷電路板(PCB)分板,對許多電子組裝廠都是重要工序,旨在提高表面黏著技術(SMT)產線的生產效率。具體來說,PCB經常會被設計為一塊大板,稱為「連板」或「拼板」,然後透過「分板」程序、將大板切割為多個小板,最終再進入產品組裝階段。 早期許多廠商都利用手動、V-CUT或沖壓等方式執行分板,礙於應力較大,易造成板上零件受損或接觸性劣化,連帶影響3C電子產品耐用度。近10多
高科技產業橫刀奪愛 傳統產業嘆人才難尋
產業面臨人才荒,從科技業到傳統產業無一倖免,其中因電動車、AI等新興領域的高速發展凸顯半導體的重要性,半導體產業更是搶人才跑第一線,然有龐大人才需求的,不只科技業,傳產人才需求近3年也大幅成長超過7成,且在智慧製造趨勢下,這些傳產甚至還要跟科技業搶同一種人才,在這場全台搶人大戰中,傳統產業興嘆,不只人才難尋,現在恐怕連有錢也請不到人了。 機械業不只搶不到人 還